肠癌根治手术中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12-07
433000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肠癌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一般指大肠黏膜上皮在遗传、环境等多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恶性病变。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具有较高的病死率,预后不良,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肠癌多发于>40岁人群,但近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肠癌患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1]。肠癌应以积极预防为主,发病时,手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存质量,因而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是治愈结肠癌、直肠癌的一种有效手段。肠癌根治手术中,麻醉工作对手术的成败有重要影响。在过去的临床治疗中,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方法较为常用,但该方法的麻醉时间长,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同时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2]。因此,本研究对肠癌根治手术中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肠癌患者74例,依照《结直肠癌流行病学与预防》对患者进行肠镜检查、灌肠检查后确诊为肠癌,其中已排除不符合手术和麻醉指征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观察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48.9±1.4)岁。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1.2±1.9)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麻醉方法:对照组仅采用单纯的全身麻醉。对患者行麻醉诱导,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麻醉时,依次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舒芬太尼 0.2~0.6 μg/kg。对患者行气管插管术、机械通气,同时静脉泵注丙泊酚3~8 mg/(kg·h),瑞芬太尼0.10~0.25 μg/(kg·min)。术中根据患者麻醉深度维持间断注射芬太尼(10 μg/次),维库溴铵(2 mg/次)。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诱导同对照组。患者摆侧卧位,于T11-12间隙穿刺进针,向头端置管4 cm,将硬膜外导管置入头端,注射1.5%利多卡因4 mL,在确认无腰麻征象后输注麻醉药物12 mL,15 min后检测麻醉平面。如麻醉不足,需追加剂量,但≤20 mL。麻醉平面符合要求后,对患者行全身麻醉,过程与对照组相同。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在麻醉期间的心率变化、血压变化;比较两组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如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并进行准确记录。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麻醉期间,以T0表示麻醉前,以T1表示插管时,以T2表示切开后,以T3表示拔管时。观察组T0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心率、血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11%。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4例,心动过缓2例,低血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8.9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麻醉期间生命体征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麻醉期间生命体征指标比较(±s)
时间 HR(次/min) MAP(mmHg)观察组 对照组 观察组 对照组T0 82.3±9.2 82.5±7.2 86.1±3.2 86.8±5.2 T1 79.1±7.6 91.4±7.6 82.9±5.1 92.3±5.7 T2 76.4±6.9 89.6±8.1 82.3±4.9 91.7±6.4 T3 77.8±7.4 93.1±7.5 81.7±5.1 93.0±5.8
讨 论
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发性,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我国肠癌患者发病年龄以40~60岁居多。肠癌的诱发因素较多,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日常饮食习惯、所处的环境以及其他胃肠道疾病均能成为肠癌发病的诱因。临床治疗中,大部分患者到医院进行治疗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肠癌患者确诊后的生存率较低。但针对肠癌,易进行自我筛查,早期症状以便血、腹痛和腹胀、血虚与瘦弱、腹泻或便秘交替等为主。此外,肠癌的发展较慢,潜伏期较长,如能早期发现,治愈难度不大。因此,肠癌应以积极预防为主。
针对肠癌的手术治疗,目的在于清除癌灶,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对患者进行肠癌根治手术后,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且存在较高的复发率[3]。此外,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也可能出现明显下降,如排泄功能、性功能下降,继而出现心理障碍等。基于此,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提升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逐渐成为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共同关心的话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麻醉期间患者的心率、血压更加稳定,镇痛完善,术后的不良反应较少,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较少。此外,基于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使对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更为平稳。
全身麻醉可广泛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虽然有利于手术操作,但麻醉剂量大,术后易出现苏醒时间长、不良反应多等情况。在行全身麻醉前进行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减少麻醉剂量,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对麻醉平面的过程控制更为有利,使围手术期的管理更为平稳。基于手术操作对患者造成的机械刺激将引起血压、心率改变,增加手术风险,但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弥补这一问题,能稳定患者的心率、血压水平,在提高麻醉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术后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肠癌根治手术中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围手术期管理更为平稳,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