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

2018-12-07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2期
关键词:艾灸中风肢体

223001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护理部

中风已成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且越来越年轻化,严重困扰着患者及其家庭,影响其生活质量[1]。近年来,临床针对慢性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为显著效果,包括显著改善中风功能缺损症状,而对于出现残障目前无单一治疗方法[2]。艾灸作为独特的中医护理方式,具有简便易行、经济、效果明显的特性,对中风治疗具有凸显的优势[3]。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中风恢复期患者接受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取得理想结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6月收治中风恢复期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1~72岁,平均(56.36±10.36)岁;病程6~31个月,平均病程(15.06±2.57)个月。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0~78岁,平均(56.72±9.97)岁;病程6~30个月,平均(14.98±2.68)个月。纳入标准:符合《中风病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与《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相关中风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伴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肝、肾、心功能受损严重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方法:两组均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包括评估患者身体状况、语言功能训练、心理护理干预、吞咽训练、肢体运动训练、日常生活训练等。研究组在康复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主要为患侧上肢与患侧下肢分别取穴,上肢取合谷、曲池、肩髃、外关,下肢取足三里、髀关、解溪、梁丘。艾条点燃后放于温灸盒中,将盒固定于离肌肤2~3 cm穴位处,患者感觉温热,无灼痛,皮肤微红为宜,仔细观察患者艾灸时皮肤情况。15~20 min/次,2次/d,艾灸结束后10 min,协助患者进行肢体运动训练。5 d为1个疗程,进行4个疗程治疗。

评价指标:①通过Fugle-Meyer(FMA)运动量表[4]评价患者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经Barthel指数判定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情况。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理能力、肢体运动能力越强。②通过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情况,分值0~100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生存质量越低。③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评价护理满意度情况,问卷10题,满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86~100分)、满意(71~85分)、一般(55~70分)、不满意(<55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取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护理前Fugle-Meyer、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Fugle-Meyer、Barthel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Fugle-Meyer、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Fugle-Meyer、Barthel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Fugle-Meyer、Barthel评分比较(±s,分)

组别 Fugle-Meyer t P Barthel t P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0.62±9.82 53.47±8.61 9.583 0 0.000 0 27.46±8.63 50.36±7.85 10.751 5 0.000 0研究组 31.03±9.76 62.23±8.93 12.917 9 0.000 0 26.96±9.04 63.75±9.21 15.614 3 0.000 0 t 0.162 2 3.867 9 0.219 1 6.060 4 P 0.871 7 0.000 3 0.827 3 0.000 0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s,分)

维度 护理前 t P 护理后 t P对照组 研究组 对照组 研究组生理职能 42.95±5.36 43.25±5.72 0.209 6 0.834 7 56.61±7.63 66.84±6.85 5.464 5 0.000 0生理功能 63.56±7.21 63.08±8.02 0.243 8 0.808 3 74.64±8.54 88.48±9.42 5.961 9 0.000 0躯体疼痛 61.25±8.43 61.51±8.77 0.117 1 0.907 2 70.52±7.93 80.64±8.16 4.871 4 0.000 0生命活力 58.73±7.16 60.32±7.81 0.821 9 0.414 5 65.12±8.24 74.78±9.01 4.333 4 0.000 1社会功能 55.89±5.73 56.02±6.07 0.085 3 0.932 3 62.73±6.74 71.15±7.48 4.580 4 0.000 0总体健康 57.14±6.49 56.94±7.06 0.114 2 0.909 4 65.98±5.67 75.09±6.59 5.739 6 0.000 0

两组护理前SF-36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目前,针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往往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治疗,以此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而临床单一采用康复治疗对改善肢体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治疗效果有限。而采取多种干预方式结合治疗,效果会更加显著。

中风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血瘀、筋失所养以及脉络痹阻,所以与中医艾灸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5]。研究表明,艾灸能提高康复训练及护理效果,使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训练[6]。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本研究结果表明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Fugle-Meyer评分、Barthel评分、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仅接受康复护理干预患者,且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艾灸疗法经过温熨肢体穴位,调节血气运行,调整经络脏腑,有助于改善组织能量代谢,提升乙酰胆碱含量,扩张血管,同时结合康复训练及护理、药物治疗,对改善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风恢复期患者接受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艾灸中风肢体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肢体写作漫谈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