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2018-12-07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2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切口

215231苏州市吴江区第四人民医院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和骨质疏松、机体功能下降、稳定性降低有关[1]。本研究分析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治疗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9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65.29±8.45)岁;体重40~81 kg,平均体重(63.78±11.02)kg;骨折到手术时间2~9 d,平均时间(6.24±1.12)d;骨折原因:摔倒20例,交通外伤19例,其他原因6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5.78±8.13)岁;体重40~80 kg,平均体重(63.74±11.12)kg;骨折到手术时间2~9 d,平均时间(6.26±1.11)d;骨折原因:摔倒20例,交通外伤18例,其他原因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术前常规牵引,全身麻醉,仰卧位,在牵引床上牵引复位患肢。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采取适当的股骨粗隆外侧切口,以促进骨折部位和股骨粗隆暴露。结合骨折程度,选择适当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给予3枚股骨颈近端锁定螺钉拧入。用螺钉固定近端大小粗隆。切口常规清洁消毒,实施负压引流,缝合切口。观察组给予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消毒巾,在X线下给予牵引复位。如果复位很难,用克氏针和小切口协助复位。作直径6 cm、长度5 cm的大粗隆顶点切口。从大粗隆顶部插入导针,并将导针插入髓腔至适当的深度。扩髓拧入髓内钉,C臂机下确认并插入克氏针,将导针置于股骨头软骨下0.5 cm处。透视位置良好后,测量深度。插入适当长度的螺旋刀片,拔除导针,切口消毒冲洗,置管引流。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切口平均长度、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手术前后患者关节活动能力(0~100分,越高越好)、NRS评分(0~10分,越低越好)、SF-36评分(0~100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及并发症。①显效:骨折愈合,生活自理;②有效:生活基本自理,骨折好转;③无效:骨折未愈合,出现并发症。手术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表1 两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手术前后关节活动能力、NRS评分、SF-36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关节活动能力、NRS评分、SF-36评分比较(±s)

组别 n 时间 关节活动功能 NRS评分 SF-36评分观察组 45 手术前 45.56±5.10 5.11±1.21 51.55±2.13手术后 88.11±10.02 1.15±0.12 94.24±3.32对照组 45 手术前 45.59±5.02 5.14±1.20 51.56±2.19手术后 62.45±6.21 2.11±1.01 82.13±2.62

表3 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平均长度、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平均长度、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切口平均长度(cm) 术中平均出血量(mL) 术后负重时间(d)对照组 45 72.14±4.24 12.14±0.24 357.15±3.57 20.62±2.59观察组 45 61.12±0.12 6.02±0.12 215.01±2.61 15.21±1.21 t 8.215 8.82 9.044 5.762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4 两组并发症比较(n)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手术前关节活动能力、NRS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关节活动能力、NRS评分、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平均长度、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可分为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大多数研究表明,髓内固定显著优于髓外固定。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一种基于PFN手术的改进手术方案[3-4]。通过用螺旋刀替代骨螺钉并将其旋转进入,骨和螺旋刀吻合度更高,松动的骨可以被压缩,并且可以改善骨黏合和保持力,加强其稳定性,减少滑动和移位的出现,有利于预防髋内翻和固定后松动,且在生物学上更符合股骨近端解剖特点,对骨干压力有分散作用。而股骨近端锁定板为髓外固定方式,螺钉长臂不利于早期负重。内固定松动出现率以及螺钉断裂风险较高[5-6]。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关节活动能力、NRS评分、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平均长度、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疼痛轻,活动功能恢复快,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切口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