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影响高考地理试题难度的因素

2018-12-07云南雷维运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横县绿水试题

云南 雷维运

高考地理学科全国卷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加大了对考生学习能力的考查,设计了一些难题,当然这些难题也是经典试题,通过分析这些试题,可以更好地了解高考地理学科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让一线教师更好地完成新时代国家对地理基础教育教学的要求,从而为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参考。

考查考生“学习能力”是新课标地理高考命题“核心素养和能力”立意下试题设计的着力点,每道通过考试中心完整命题流程的地理试题,都经历了千锤百炼,属于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既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重要资源,也是研究高考地理试题难度的重要依据。可以说,高考地理试题代表了当前最先进的试题命制水平,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载着“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导向教学”的核心功能。

在教育测量学中,用能够正确回答一道试题的人数除以参加测验的总人数,形成一个比率,这个比率就被称为题目难度,通常以通过率来表示。题目的难度表现题目的难易程度,它是题目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适合程度评价指标。经典测试理论中试题难度系数越大,得分率越高,难度越小。虽然难度系数计算简单,但却是试题评价的重要指标,所以难度系数往往得到一线教师格外的关注。一般认为难度系数在0.3以下的试题被视作难题,如果仅从这个数值来看,每年都会出现一些难题。通过对2007年至今的部分高考难题的分析,发现影响地理题目的难度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考生对试题考查区域、考查内容的熟悉程度

这一因素反映了被试者对试题涉及区域和内容的心理准备状态。如果题目内容及形式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与课本的例题、习题相近,或者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经常运用和复习,则考生比较容易作答。反之,如果所考查的内容考生比较生疏,或因考生复习时忽略,或因试题内容偏离了主干知识而较冷僻生涩,这样的题目即使不难,也易让考生“发蒙”,造成答题困难。正所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例如下题。

【例题1】(2009年新课标卷)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根据此完成第1题。

1.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 )

A.年降雪量较大

B.气压较高

C.年太阳辐射较强

D.年均风力较小

【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以我国建设的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为切入点,在引导考生认识昆仑站地理位置的基础上,综合考查南极大陆的地理环境及其地域分异规律。昆仑站所在的冰穹地区自然环境异常恶劣,被称为“人类生命的禁区”,但该地区对于南极科考意义重大,并被认为是地球上进行天文观测的最佳地方。我国南极科考队克服重重困难在该地区建立起科考站;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世界南极科考中的地位。昆仑站建成后,由于多方条件所限,开站仪式安排在1 000多千米以外的我国中山站进行。总题干以此为背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出了昆仑站和中山站的地理位置(经纬度)

【难度分析】本小题难度为0.089,不仅为该套试题难度最大的题目,也是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中难度最大的题目。题目以昆仑站与中山站所在地点自然环境差异设问,选项涉及南极地区降水、气压、年太阳辐射总量和风力等的分布规律,实际上专家是想考查这些地理现象在全球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南极大陆具体地理环境的结合。本小题也是在引导考生认识昆仑站所在的冰穹地区被称为“人类生命的禁区”的原因,并以此深化对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如暴雪、干燥、烈风、酷寒等)的认识。

由全球降水量分布规律及极地高压控制这两方面都可以排除选项A。选项B是强干扰项,教师平时教学影响气压高低因素时,如果只讲气温因素,很容易导致考生错选B项,因昆仑站所在地区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但是,全球气压带的分布是指海平面上的,具体比较两地的气压高低,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总题干给出了昆仑站位于“南极最高点附近”的信息,而南极大陆是高原大陆,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的边缘。因此判断昆仑站与中山站海拔相差很大,昆仑站位于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压必然比中山站低得多。气压低、空气稀薄且含氧量低,加上极度低温(高纬度和高海拔的综合作用),从而使冰穹地区被称为“人类生命的禁区”。由全球年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很容易排除选项C。于是,只有选项D为正确项。由极地高压的控制范围及高压控制地区的天气特征也可做出判断。昆仑站更接近极地高压控制的中心区,而越接近高压的中心区,风力越小。实际上,冰穹地区由于常年在极地高压控制小,风力很微弱,全年最大风力不超过5级,一般只有2~3级风。

二、试题文字信息与图表信息的配合程度及图表的抽象程度

试题提供的材料与结论内在关系的隐蔽性(隐性地理信息的获取)、计算过程的复杂性、题目的要求、灵活性、文字图表的抽象化及问题的变化和干扰程度等,都是影响题目难度的因素。例如下面两题。

【例题2】(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图1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1,完成第2题。

图1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B

【命题意图】本试题以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临海岸侵蚀加剧的现实问题的观测研究为背景资料,考查考生在“地理数据处理结果的分析、解释和归纳结论”环节,如何利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影响地表形态演变的相关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对地理观测实践中获取的地理数据、绘制的图表进行分析、解读和归纳结论的能力,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是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观测活动一般包括地理问题的提出、观测方案设计、观测数据收集、观测数据处理,以及对数据处理结果的分析、解释和归纳结论等多个环节。

【难度分析】本小题难度值为0.294。本题选取一个剖面的部分测量数据,在处理后绘制的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曲线图为背景信息,而该图较为抽象,要求考生分析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并推测1992—1997年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入海年径流量、植被覆盖率、农业灌溉面积的变化情况。

考生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能理解图1中等值线的具体含义,纵坐标上的数值表示某年2米水深位置离开监测起始点的距离。随年份的变化,如果该数值越来越大,表示2米水深的位置离监测起始点越来越远,意味着该位置靠监测起始点一侧的水域因泥沙淤积而越来越浅;要知道海岸地貌的演变主要受泥沙来源与补给、近岸水动力(波浪、潮汐、潮流、风暴潮等)的综合影响;根据图1可知,1992—1997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的变化趋势是持续侵蚀。黄河近海岸水动力在小尺度时间范围内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因此影响海岸剖面演变的主要因素是泥沙来源与补给。由此,第2题也就转换为回答导致黄河入海泥沙量减少的原因。

【例题3】(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2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第3题。

图2

3.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命题意图】某一个地理要素(如气温、气压、降水量等)随时间(空间)变化的曲线统计图是地理学家进行学术研究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由于曲线统计图能够反映地理要素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能够考查考生的抽象思维,所以高考地理命题专家也习惯采用简化或者复杂的曲线统计图作为高考地理命题的情境材料。本题提供的曲线图是依据某研究单位于2012年至2016年连续4个冬季在阜康市开展葡萄越冬双膜覆盖技术实验研究的结果。按“能力立意”的考查宗旨,本题重在考查考生的阅读地理曲线图的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难度较大。

【难度分析】本小题难度值为0.251。本题首先引导考生对4条曲线进行判读。判读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气温比膜内温度低,或双膜具有保温作用,由此判断,①②表示膜内平均温度,③④表示平均气温。第二,有积雪时的气温较低,所以,③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④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第三,积雪覆盖下的温度变化较小,即积雪具有保温作用,所以①表示丰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②表示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由此,可得出正确选项为B。

三、考生认知目标层次的高低

这一因素反映了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一般情况下,认知领域中考查高层次能力水平如考查能力目标第四项要求即“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时题目就比较难。该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例如下面两题。

【例题4】(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Ⅱ)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第4题。

4.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立意让考生思考在水资源缺乏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减少无效的蒸发,让更多的水分为植物所利用。考查考生临场学习的能力,通过对陌生概念的解释,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绿水概念是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研究所水文学家Falkenmark于1995年在世界粮农组织召开的水土大会上针对雨养农业与粮食安全问题首次提出的。考试之前,学生无法接触该材料,故对所有考生都公平。

【难度分析】本小题难度值为0.216。总的来说,在干旱和半干旱区绿水比例较大;由于蒸发强烈,绿水中非生产性绿水所占比例较大,如在半干旱地区以雨养农业为主的黄土高原,绿水占有量超过90%,其中非生产性绿水为45%~50%。绿水状况受土壤性质、地形条件、土地利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绿水的高效利用方式包括减少径流、增加水分下渗和降低土壤蒸发的技术和方法。在所给的选项中,水田改旱地可以减少蒸发,植树造林和修建梯田可以增加下渗,都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绿水比例(减少径流,降低蓝水比例)。而只有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止蒸发,使绿水中非生产性绿水降到最低,从而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

【例题5】(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3)。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图3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命题意图】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资料,重点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对比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

【难度分析】本试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对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综合思维能力较低的考生来说较难:例如第(1)小问,要求考生从本质上理解“堰塞湖”“沼泽湿地”等概念,再结合堰塞湖和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才能推出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即排水受阻会形成堰塞湖的河流侵蚀作用强,河谷较深一般位于山区。排水受阻形成沼泽湿地的河流流速较慢侵蚀作用较弱而沉积作用较强且一般位于地势平坦的地区。依据材料“湿地积水浅、面积大”就可以推出本区地势平坦、开阔,河水受阻溢出而形成湿地;由材料“湿地面积最终相对稳定,且有河水持续注入,但面积没有太大变化”,可以推出蒸发较强,气候较为干旱。第(2)小问依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受阻前是外流河,外流河一般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而形成向外的径流;其成内流河后,蒸发量逐渐增大,因为随着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所以蒸发量增加;到最后扎龙湿地面积稳定时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第(3)小问考查水体盐度方面的知识,考生依据生活常识容易答出该题答案。第(4)小问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难度较小。

四、试题提供信息量的多少与可接受性

这一因素反映考生分辨、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和命题者提供材料、设置情境的水平。考生解答试题首先要进行审题,审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输入及加工整理的过程,倘若试题的信息容量过大,便会给考生全部把握试题内容带来困难。

【例题6】(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橫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图4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图4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命题意图】本大题以广西横县茉莉花及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为案例,展示我国当代产业转移、农业发展的恢宏画卷。引导考生思考我国新农村发展和落后农村脱贫致富的途径。本大题以茉莉花及茉莉花茶产业为对象,组织题材,引导考生分析横县茉莉花及茉莉花茶产业规模冠绝天下的原因,以及进一步发展的途径。材料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题目围绕主题递进式设计了4个小问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区域比较分析能力、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分析能力、产业条件综合分析能力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能力。

【难度分析】该题提供的文字材料近322个字,区域图一幅,信息量较之前的综合题增加较多,要求考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其中有些内容很多考生可能从未接触过,因此,要求考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具有分析判断并从中提取答题核心内容的能力。考生如不考虑该具体区域的独特地理环境,简单套用一般模式难以得出针对性强的结论,甚至第(4)小问的设问没有模式可以遵循,加之每一个小问题的文字信息较多难以把握。基于以上原因,导致失分较多。

五、地理试题的数量与考试时间的约束

地理考试对考生的思维、表达、书写等方面是有速度要求的。但就整份试卷来说,当题目的数量增加而时间不变、或者题量不变时间缩短时,都会造成考生因完不成答题而使得分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题目不难,考生也全部会答,试卷的难度也会增大。例如下题。

【例题7】(2010年海南卷)西岳华山以险著称,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

图5

读图5,分析省外游客在华山平均停留时间短的原因。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的旅游地理知识模块。试题通过一句引导语和华山附近地区地理图来设置情景,考查考生从所给资料提取归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综合应用地理学基本原理来分析旅游地理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能力。

【难度分析】本题难度为0.19,试题设计本身难度不大,但是为什么实际得分很低,主要就是因为选考试题排列在试卷末尾,考生没有时间审题,加之图中信息量很大,很多答案都要由图中分析推理得出,导致丢分严重,当然这是平时复习备考训练可以解决的。

由以上难题分析。笔者发现:高考地理命题就是给考生搭架子,搭个平整、牢固的架子,让考生去展示。大主题背景下的小切口,坡度设问,一点点地把学生能力激发出来,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是设计最成功的题目。试题材料中的每个暗示都是个小梯子,很多结论是由材料生成的。考生需要反复审题,反复从材料中挖掘答案。

猜你喜欢

横县绿水试题
赶着青山和绿水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青山绿水幸福长
青荷盖绿水 芙蓉披红鲜 历代文学作品中的荷花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南宁市横县荣和五金厂非法处置废旧铅酸电池危险废物案
广西横县垃圾分类,17年的样本如何复制
绿水绕家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