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

2018-12-07张海龙衡水科技工程学校

新商务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公民现代化主体

文/张海龙,衡水科技工程学校

1 引言

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意识形态治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领域治理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治理的重要“构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治理领域的功能运用,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维度。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种治理理念、治理价值,还应是治理的实践形态,具有本体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生成与确证,需要革新治理体系所赖以存在的价值理念,培育实践性治理主体及其公共精神,创新整合治理的方式、手段和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治理的理论关联、价值契合与实践互动。

2 “治理”概念

这类学者更强调中国国家治理的特殊性,主要通过引用中央文件和领导人讲话,或分析中国国情,展开对前一类研究的批判。论证的过程大致如下:治理概念不是西方政治理论的专利,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是其根本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进程是其历史逻辑、中国改革开放和问题解决的历史过程是其实践逻辑。由于生成逻辑的不同,中国的国家治理不能简单套用西方治理理论,而应做到集体领导与多元参与的统一。这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中以两种形式体现:一种是对中国和西方治理价值进行折中与调和,既强调和谐、稳定、政府主导,又强调发展、活力和公众参与。根据这一理念,有学者重新界定了“社会治理”。另一种是抛开理念之争,强调制度在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看成由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组成的整体。

3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策略

3.1 建立开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开放性的教育机制主要是指对各方面教育资源与力量的带动,使其能够共同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中来。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有思政工作者与思政教育部门负责,其他部门人员并不会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此得不到好的发展。而在新时期,思政教育变得更为系统,影响思政教育的因素也越来与多,因而传统教育机制需要向开放性教育机制转变,优化教育顶层设计,将国家力量、社会力量以及思政工作者个人的力量进行有效协调,共同为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努力。

3.2 规范思想政治制度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并不是单纯地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而是要让受教育者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落实到自身行为上,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而想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通过严格的思想政治制度对受教育者的行为进行规范。想要起到行为规范的效果,首先需要明确行为准则,将需要禁止的行为、违反者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行为的界定范围等等通过制度条例罗列出来。其次要保证程序严谨,无论任何流程中的任何行为,都需要严格按照制度规范来执行。

3.3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使教育模式能够适应当前的教育者需求,具有明显的现代化特点,而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教育模式的转变自然也就需要与网络进行充分的结合。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逐渐普及开来,截止2016年,国内网民数量已达7.31亿人,而互联网普及率也已经超过了50%,这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条件。

3.4 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

思政教育治理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思政教育工作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立足于长期发展,因此政府应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逐渐解决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思政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但需要注意的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需要从根本因素入手,因此思政工作者应根据当前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看清问题本质,并通过政策要求的形成来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

3.5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治理的价值契合

治理主体是治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它既包括治理主体,也包括被治理主体。无论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意识形态治理等,其积极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作为其构成主体的个体公民身份的激活及其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的培育。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培育何种治理主体、如何培育现代治理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内在要求与实践依托。而治理所内含的秩序理念和民主价值表征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训性和解放性,它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要在规训性教育与解放性教育统一的过程中培育治理主体的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的价值理念和践行法治的社会规范意识。因此,发挥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制度规范的外在教育与制度价值的内在涵育”的双重教育意义,推进治理主体成长为积极参与的现代公民,培育其公共精神,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化实践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应对治理的风险,内化治理的价值目标,积极运用治理实践平台,在人们的公共生活实践中涵育人的公共性品质。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塑造独善其身的守法公民,更要塑造相善其群的好公民,引导公民走向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实践,培育公民的公共理性、公共德性和公共技能。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公共人的目标要求,也是治理视域下启发和提升公民公共精神,实现公民、社会和国家和谐善治的现实实践。

4 结语

思政教育实践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且变得越来越大,但想要实现思政教育的发展,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创新,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思政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公民现代化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论碳审计主体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何谓“主体间性”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