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2018-12-07王莹
王 莹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就必须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在“Made in China”的标志成功走到世界前沿之后,中国人力资本不断上升[1],如何提高中国人力资本质量,打造一批国际化人才,尤其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已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指引。深入剖析新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一、新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基于中国社会发展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际社会国家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竞争成为国家竞争的核心和关键要素的社会发展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挑战和困境的现实背景下,我国人才制度体系的重要变革。新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引,以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为架构,培养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发展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过程和结果的最终归属点。
二、新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阶段,准确界定新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必须认清新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本特征,认清其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系统构建新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1.新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国际属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必然是具有国际属性的优质高端人才,不仅要求人才自身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国际性,而且要求人才的职业思维、职业理念的国际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外语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跨国文化交际的能力也更加重视。
2.新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创新属性。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发展与日俱增,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要想成功立足,挑战自我,就必须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否则根本不可能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综合考虑人才发展的潜在特质,不断进取和提升的可能性,着眼未来,将人才培养置身于国际化视野下的全球化发展变化创新的大视野中,以期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创新和持续性创新。
3.新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中国属性。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是习近平主席根据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社会需求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理念,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长远规划。因此,新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然被深深地打上中国属性的标志。围绕这一目标的反向设计,要求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利用好中国国情,服务好中国国情,只有这样才能服务好中国国情。
4.新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竞争属性。世界各国是合作关系,同时也是竞争关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最终是服务于国家利益的重要人力资源要素的系统设计。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不仅要求人才本身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的高端人才,而且也强调人才的归属。人才的培养必然是服务于国家的需求,因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本身的工作的内容和目标也必然带有竞争性,其具体表现为人才所在组织、团体、国家相互之间的竞争。
三、新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的基本思路
确立新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中国特色国际化人才的首要任务。实现这一任务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而是必须要通过高校和相关政府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
1.明确人才培养理念,是确立全球竞争力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人才培养理念,是贯穿国家和高校人才培养始终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人才培养资源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思想。新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培养目标定位必须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建设[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始终,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有首先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理念,才能准确的界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而反向设计人才培养的要素和内容,贯彻融入进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予以不断发展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是中华民族成长和延续的重要历史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时代使命。因此,新时代确立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必须是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现状,服务于中国的国际发展,提升中国的国家竞争力的国际高端人才培养体系。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构建的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保证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2.拓宽人才培养视野,是确立全球竞争力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国际贸易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际贸易发展的质量水平高低则主要取决于国际人力资本要素的有效供给和优质供给。拓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已然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的观念转变,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经济全球化虽然使我国企业的对外交流机会日益增多,但同时对于我国外贸企业的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艰难的挑战。政府的对外经贸管理活动、企业的对外贸易经济业务,都必须依赖于高水平的国际人才。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推动新时代中国企业外向型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本要素保障[3]。尤其是在贸易竞争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和供给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近年来中国和巴西的纺织品出口已经形成竞争关系,而要想我国的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供给将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确立全球竞争力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确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人才目标的核心,是现代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了社会人才需求的应然和高校人才培养的实然,包括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方法或手段,尤其是对于国际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人才的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外,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构成中,必须增加通识型社会知识的课程设计和知识体系架构,使人才更加贴近不同文化和社会发展需求;必须增加实践应用能力训练类课程教学安排,将人才的国际业务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作为人才全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训练。以“一带一路”国际应用型人才为例,必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别知识培训,同时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应用能力训练。
4.消除人才流动壁垒,是确立全球竞争力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地方和国家为保障区域或者国家范围内人才数量和人才质量,往往在人才流动方面设置重重壁垒,防止人力资本的外流。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则需要宽松和自由的人才流动氛围。畅通的人才流动机制是人才成长和提升的重要氛围和机制保障,确立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然要求消除国际间人才流动壁垒,创造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的自由空间和便捷平台。不仅要打破国内的不同区域间的人才流动壁垒,而且要打破国家之间的人才流动的壁垒,便于人才的流动和交流,不断提升国际人才竞争力。政府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为国际人才的流动提供便捷的绿色通道,尤其是消除限制不同国籍人口流动的国际壁垒。在国家交往过程中坚持人力资源的国际视野,坚持优秀人才“走出去,引进来”,这样才能有效明确国家交往过程中的人才需求和能力要求,准确定位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从而为我国国际化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人力资源供给。
四、结语
随着世界贸易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尤其是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新时代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人才。基于新时代背景,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不仅是中国国家提升综合国力和提升我国在全球配置人力资源能力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