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研究
2018-12-07王晓乐
王晓乐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经贸系,江苏 连云港 222061)
2018年2月5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这对于开启职教改革新征程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体现了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的决心,新的政策依据和法治保障助推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开展。连云港承担着全国90%以上的新亚欧大陆桥过境运输业务,建立了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规模货物运输路线,不仅对职业教育产生了需求和依赖,而且更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1]。连云港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科教资源优势,地方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然而面临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的地区、民族、科技、文化的影响和融合。因此,本研究以连云港市校企合作发展现状为基础,旨在准确分析连云港高职院校相关主体的作用和收益,分析多方驱动、多元学科、多维视角、多方位发展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形式,从而更好地助力连云港“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
一、连云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1.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办公室和运行机制。连云港市现有高校11所,其中包括2所本科院校、9所高等职业院校。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建立了校企合作管理办公室和运行机制。江苏财会学院内部成立了以教务处学工处为主体,学工处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公室,共同研究制定运行方案。2018年5月江苏财会职业学院与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开展校企合作,港口集团表示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交流,培养人才、盘活人才、搞活企业,按照“深化合作、提升层次、取得实效”的指导思想推进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2.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实施“订单式培训”。根据“一带一路”建设要求及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并根据企业的特点、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确定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连云港市艺术学校与江阴金杯安琪乐器有限公司签订2017级江阴金杯安琪乐器修造专业(手风琴方向)培训协议。连云港市艺术学校按照企业的需要开设“冠名班”,实施订单式培训,通过签订订单培训协议,变企业“招工”为“招生”,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2]。
3.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高职院校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推进校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和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安排一些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到企业一线进行调研或挂职锻炼。江苏财会职业学院还与大润发、利群等企业深入合作,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院任教,直接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
4.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投资5 100万元的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项目——现代服务开放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加速专业与产业的无缝对接,探索出“集团运作、企校合作、基地共建、订单培训”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机制。与海尔集团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探索学校和企业联合育人的新机制;与PPG、博世、奔腾、博派车盟等企业合作,共建汽车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
5.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连云港市职业技术学院与省内外多家企业联合给大三的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以便让他们更好地接触并适应社会。学校和实习单位依据法规保障顶岗实习学生或者学徒的基本劳动权益,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足额支付报酬。学校采取取“2.5+0.5”的教学模式,“0.5”给学生外出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的时间一般都是在6个月。
6.发挥人才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首先,让专任教师把技术服务运用到企业实践中去。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会职业学院等学校积极引导专业教师人员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进行教学、科研实践,并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业担任总经理助理等工作。其次,加强专任教师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拓展科研项目。引导教师与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合作、专业技术难题攻关、共建产学研联合体等,建立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开放式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二、连云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高校主动意识较强,企业积极性较差。主要问题在于:一是部分企事业单位认识上存在偏差,在人才需求和建设上缺乏足够的动力;二是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一些企业因为某些原因造成的经济不景气,往往无暇顾及培养学生的责任[3];三是一些企业对定向招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定向招生可以形成人才培育的体系,为企业创造长期发展的价值。
2.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存在偏差。一般情况下,由学校完成教育教学计划的绝大部分制订,课程资源建设、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阻碍了更深入的校企合作。同时由于企业的生产方式与学校的教学方式不同,各类企业之间层出不穷,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计划难以与企业的生产运行计划相匹配。
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发展,还关系到政府的利益关系,三者利益主体的关系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校企合作的效果评价机制相对缺失[4]。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主要靠双方共同商议来制定,更多的情况下是学校到处拉拢相关企业进行合作,然而并没有形成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相互衔接促进。
4.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资金经费支持。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渐增多,高职教育经费的投入水平低,极大地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大部分高职院校主要靠自我拓展实现发展,但是由于教育教学经费有限,造成设施设备匮乏、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等,加之高职院校环境和企业环境有所违和,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5.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缺乏信息沟通是影响校企合作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和企业的目标定位、发展需求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如果要实现深层次的合作,必须了解双方的信息。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往往通过单方面的需求实现的合作,亟待整合双方的信息,以筑巢专业人才成长、产学研互助等方面的信息沟通平台。
三、对接“一带一路”推进连云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1.发挥企业协会作用,强化校企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意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得连云港的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实践机会,而且为促进世界经济一体进程贡献了一部分力量。连云港高职院校应摒弃一些传统的人才培养合作方式,通过企业协会,缩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距离,简化合作程序。同时,宣传和引导“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人才,不断增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意识。
2.构建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机制,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教育环节中的“双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深度合作机制[5]。一是高职院校联合企业,邀请企业专家参与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调研、论证、修订过程。二是取得企业支持,根据企业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三是开展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方式,尝试把高职院校“建在”企业中。
3.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职院校和企业等多方参与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过程中,主导型政府具有协调性强、执行力强、资源整合能力强等优势。政府从宏观层面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引导作用毋庸置疑;针对中微观层面,政府则可以予以引导。作为“一带一路”政策的策划者、制定者和倡导者,负责解释高职院校政策实施的原因和目的,牵头组织研讨会,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4.合理筹措和使用办学经费,加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在高职院校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的促成推动还不足以实现更深入的发展,所以外部力量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引进国内外知名院校独立承办二级学院和专业,实现“教育招商”的创新。通过市场拉动、政府推进、校企互动,推动市场化社会培训模式,创新实习实训基地的模式,吸纳国际型企业的参与合作,拓展更多的经费来源渠道。
5.实现校企合作网络化、制度化、长期化,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和效益机制。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互通信息,定期召开研讨会,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度融合平台。建立一个网络平台,把企业工作经验和高职院校科研成果向所有成员单位推广,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按照企业人才需求和人才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长效和效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