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企业供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2018-12-07陈睿玲
陈睿玲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南京 210037)
我国目前处于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是党和政府所关注的重要社会议题。充分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有效解决好老年人养老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养老现实情况的战略性重要抉择。因此,如何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为我们亟须研究的问题。养老企业已经成为参与供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主体,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但在服务的提供过程中,养老企业存在着服务管理不规范、资金支持不足、缺乏监督机制等现实性问题,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受到阻碍,其供给的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亦有待完善和提高。关注养老企业供给养老服务的创新和发展是对养老产业的有益探索。
一、养老企业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实质上是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基础上所提出的养老模式,是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平台、专业化机构为支撑,政府主导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参与、非政府组织实体承办,采取上门、日托或邻里互助等服务形式;为社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慰藉等社会化服务[1]。伴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出现的“4-2-1”家庭结构,即一对夫妻需要供养4位老人以及抚养1名子女的社会现象,单独依靠家庭的传统养老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家庭的养老功能在不断弱化。与此同时,机构养老的局限性,如老年人脱离熟悉的生活环境导致心理情绪障碍、过高的服务费用使得大部分老人望而却步、服务的质量层次不齐等,这些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传统观念都使得机构养老模式在实际生活中的认可以及接受程度不高。那么,随着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应当通过何种方式来提供养老服务呢?在不断的探索中,结合多方面优点的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养老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养老相关的生产、经营、服务的企业。涵盖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不断延伸其生产、经营、服务领域以满足老年人的各类需求,如衣食住行、日间照料、医疗、文化、娱乐、家政、看护等。养老企业是整个养老产业的关键元素,是活跃的细胞,是推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养老产业的优化和成熟,将为养老企业提供科学的发展方向,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及高度的社会认可,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养老产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养老服务是围绕生命存在提供服务的产业,是为了生命长期健康、幸福实现而形成的各种产业集合。狭义的养老产业指以60岁以上老人服务对象,围绕其需求而延伸的以服务为主的产业体系。养老服务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满足老年人生活和精神需求的特殊服务[2]。在本文中,主要探讨的是养老企业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提供的养老服务。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困境
1.居家养老法律体系不完备,服务管理不规范。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监督机制,缺乏具体的制度保障。这些法规、制度既是为了保护老年人的权益,也是为服务提供者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准则,让企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在具体的服务之中,如日托服务中的风险,企业在提供服务时会有所顾虑,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也存在忧虑。养老服务的成效评价也是为发展高质量养老服务的必要途径,没有良好的反馈机制,就很有可能造成供需不匹配、资源浪费等现实性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着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参与志愿者的流动性较大、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其重要原因是缺乏规范的服务管理制度。
2.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主体间缺乏协同。目前除家庭之外,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包括政府的公共部门、私人企业以及非营利组织等。在实际情况中,养老服务领域存在着实质目的是为营利但注册成为非营利组织的情况,导致养老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两者界限不清、权责模糊、服务内容和范围上有所重叠,老年人群体中存在服务过剩以及服务缺位两种极端的情况。养老服务本身就具有特殊的福利性以及公益性,养老企业更偏向于市场化,所生产、经营以及服务的内容是需要老年人进行有偿消费的,与非营利组织相比,更加注重的是效益。正因为这一特性,养老企业可充分发挥调动资源、提供服务以及促进养老产业良性循环的作用,弥补了社会组织的效率较为低下、供给缺乏灵活性的问题。政府在这个体系之中有着一定程度的“越位”和“缺位”,阻碍了养老服务的发展,政府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制度落后、行政手续复杂、对于养老企业的社会支持不够、对于养老服务的监管不够全面等问题。
3.居家养老服务水平较低,缺乏创新。全国各地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不一,一般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呈正相关的关系。当地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对社区居家养老的认知水平也存在着差异。服务仍处于较初级的、缺乏系统化、标准化管理的局面。所提供的设备、场地、人员等与社区的老年人数量、需求量不成正比,导致受惠人数有限、水平较低的问题。老年人的需求主要体现为医疗照顾类服务的需求,患有慢性病以及高龄老人的照顾需求程度较高,而社区养老服务中所配套的医疗服务人员人数十分有限,还存在着无专业人员的情况,专业的医疗器械和设施也由于缺乏专业人员配备而处于闲置的状态,老年人的最大需求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除了医疗需求,老年人的精神服务需求,如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由于缺乏专业人员而无法进行服务。大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仅停留在简单的午餐服务及娱乐休闲方面,未满足老年人的多元需求。
三、共享经济背景下养老企业发展路径
1.健全法律体系。借鉴国外养老产业的发展经验,法律先行是其重要特点之一,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政府需加强对养老产业的规范管理,并在吸取专家学者、从业人员、社区居民等广泛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养老产业政策法规体系。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做出明确规定,通过建立市场规范以及行业标准等来筛选出有资质的养老服务企业,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政府在鼓励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同时,对养老服务业的标准、养老企业的资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场地标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素养等项目进行规范,从而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养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协同多元主体。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之间构成平等互助的地位,理清各方责任并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由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社区符合标准的老人提供“保基本、兜底线”的居家养老保障,老年人根据自身的需求购买更多的专业化、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区分好养老事业及养老产业是必要的,养老事业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范畴是普遍福利,而养老产业是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化、更高层次生活需求的市场模式的产业概念,当明确两者界限时,则应当充分地尊重养老企业发挥的作用,给予企业发展创新的空间,提供资金、人才、政策的支持,弥补政府在养老服务中的不足。当然,为了避免企业过分逐利,政府的适当调控也起着促进作用。社会组织的优势在于其联系的资源广泛,且具有公益性,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如社会工作者、律师、医生、心理咨询师等,志愿者队伍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养老企业在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的协同发展之下,可以更好地发展养老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创造“银发红利”,促进整体养老产业的发展。
3.优化资源配置。养老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资源的作用,提高利用效率。社区内部的资源整合,养老企业应当深入调查研究所服务社区的优势,扮演资源链接、整合者的角色。有效整合养老资源,如社区闲置的房产、设施等,联系周边的社区医院,将医疗资源引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之中。联系银行、邮局、商店等连锁企业,将服务网点引进社区,提供便民的服务[3]。另一方面的资源整合即养老企业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目前养老企业的发展仍处于较为初步的阶段,养老服务产业的规模也在一个不断地扩大的过程之中,此时企业之间需要进行协作,而不是相互孤立,应当让成功的经验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之中得到更好的运用,为养老企业建立良好的信誉及口碑。不同的养老企业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互相借鉴成功的经验以及模式,这对推动养老企业在社区居家服务领域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4.强化企业创新。互联网平台在社会服务之中创造出了高效的、集约化的、人性化的服务,这也说明养老企业要利用好、协调化、发展好互联网技术与养老服务的结合。即以信息网络为支撑,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改造传统养老产业的服务方式、管理方法和商业模式,通过提供相应服务和产品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4]。利用技术手段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使得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避免资源的浪费。大数据的利用帮助养老企业更加精准地把握老年人需求的构成、变化,从而拓展并提升服务的范围、质量和水平。养老企业可以在提供配餐、娱乐等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地扩充服务内容,如健康管理、远程医疗、家政服务、陪同服务等。老年人可以按需购买更高质量、更多元的服务,既满足了个人需求,又增加了企业的盈利,实质上推动了养老产业的良性发展,从而会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资源的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推动养老产业的繁荣。企业在更精准与更敏锐地感知老年人需求基础上不断创新,同时互联网相关的新技术也使得这些服务项目成为可能,从而不断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的多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