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企业燃料“保供控价”体系建设探索
2018-12-07马树根
马树根
一、前言
近几年,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煤炭去产能工作不断深化,电煤供应持续紧张,局部地区局部时段时常出现发电厂缺煤停机现象,且煤炭价格不断飙升,居高不下,燃料保供控价难度不断加大,所以加强煤炭保供控价体系建设非常重要和必要。
二、把握市场脉搏,加强市场调研
多年来,无论煤炭买卖双方的主导位置如何变化,双辽公司始终非常重视煤炭市场调研工作。通过走访互动平台、区域对标数据平台、铁路货运微信平台等方式,随时收集霍林河区域、白音华区域、锡林郭勒区域、呼伦贝尔区域煤矿的产量、销量、流向、价格、煤质和运力等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分析定位市场提供依据,从而赢得煤炭采购、控价主动权。着力做好煤炭市场调研工作。加强煤炭市场调研力度,及时掌握政策、运力、产能、需求、价格等信息,为控制采购节奏、及时进行商业储煤,合理调整库存提供依据。
通过煤炭市场分析工作,对煤矿销售方向和区域电厂进行摸底,引进11家供应商,通过综合分析,优胜劣汰,将信誉好、实力强、运力有保障的多家供应商纳入合格供应商,参与阳光采购报价,改变了原有阳光采购供应商家数少的状况。通过煤炭市场分析工作,为阳光采购最高限价提供合理依据,以2018年为例,通过阳光采购,现货价格较区域内市场采购价格平均低9元/吨,节省燃料费用444万元。
三、控制采购节奏,优化采购结构
双辽公司在燃料采购过程中,本着厂矿合作优先、供应稳定优先、有固定煤源优先、质优价低优先原则,稳定长期供应客户关系,保证多方向来煤。
针对机组开机方式变化大,库存可用天数不确定的情况,每月通过燃料领导小组会议,分析煤炭市场和用电市场形势,判断煤炭价格及供需走势,预测机组开机方式,科学调运,控制采购节奏。密切关注煤矿剥离层热值变化情况,以及霍林河的各种促销手段,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动态调整采购节奏。
每月对合同兑现率、占比、盈亏吨、热值、价格等数据统计汇总,绘制成图表,按照性价比进行排序,根据1-4号机湿式除灰,5号机干式除灰的不同特点,优化采购结构,实现煤价低、煤耗低的双赢目标。在煤炭供应紧张时期,及时引进价格相对较低的宝日希勒、大雁矿作为供应的主力煤源,市场煤作为补充,在自有煤炭恢复正常生产后,逐步降低呼伦贝尔方向煤炭采购比例,停止市场煤采购,降低了燃料成本。
加强市场研判,做好商业储煤工作。通过对煤炭市场、电力市场、铁路跨局制约、自有煤矿生产稳定性等综合因素分析,决定进行商业储煤,截止到5月末,库存达到27万吨,不仅保障了煤炭供应,而且产生经济效益1588.14万元。
四、加强煤源拓展 提升控价能力
在煤源拓展上,双辽公司巩固强化“一线支撑,两线补充”的煤炭保供控价体系。(一线支撑:通霍线的霍白地区;两线补充:集通线的锡林浩特地区、平齐线的呼伦贝尔地区。)分别与霍林河、白音华、锡林浩特、海拉尔等区域的重点煤矿签订了年度合同,并签订产运需互保合同,同时利用霍煤整合销售时机,与白音华#3矿达成年度合同意向,增加了保供渠道,分化了保供风险。
与此同时,加强破解“保供”“控价”矛盾体系能力,深入挖掘内部潜力,利用双辽公司地理位置优势,在现有经济煤种基础上扩大采购半径,进行配煤掺烧,降低采购成本,弥补燃料煤炭供应不足缺口。着力做好与长协用户的联系沟通工作,锡林河、霍林河、平庄本部合同兑现率力争完成110%的上限,协调铁路部门,解决蒙虹、宝日希勒的跨局运输问题,争取早日发运。6月份以来,面对区域煤炭供应紧张形势,燃料管理部及时启动汽运煤,缓解煤炭供应压力;根据煤炭市场形势,增加现货阳光采购挂网频次,执行增量加价优惠政策,提高到货量,全年采购燃煤477万吨,同比增加109.6万吨。
五、强化配煤掺烧,实现控价目标
当前,国有重点矿均执行“五大集团一致”的定价机制,煤炭价格处于透明公开状态。双辽公司在如何保持对标优势、降低燃料成本上,精推细敲,分析制约煤价下降的因素和难点,破解“保供”“控价”矛盾关系。3月份通过调研,扩大经济煤种采购半径,引进霍林河周边低质褐煤进行掺烧,按照控价能力建设方案要求,逐步增加掺烧比例,降低燃料成本,实现混煤质量精细调整、掺烧指标科学确定、燃料成本准确控制、安全环保有效保障的控价目标。公司始终把配煤掺烧作为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制定掺烧方案,执行奖励机制。全年月累计掺烧低质煤39.83万吨、掺烧高硫煤18.14万吨,采购经济煤种23.79万吨,共节约成本2663.82万元。
六、结语
“三位一体”让双辽公司巩固了“一线支撑,两线补充”保供控价体系,全年采购燃煤477万吨,同比增加109.6万吨,为完成全年增发13.31亿电量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标可控在控,实现了燃料管理“A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