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师作用层面认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研究

2018-12-07汪来喜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大学专业信息

汪来喜

(河南工业大学,郑州 450001)

一、新时代背景下充分认识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1.教师知识传递的准确性。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经济从农业经济发展到工业经济,又进而发展到信息经济,三个阶段占据主要地位的分别是土地、资本和信息。在目前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占据主要地位,而具有信息或知识财富的人占据主要地位,谁得到了人才谁就占据了财富的顶端,这也是各地引智引才背后的原因所在。对以传递知识、创造知识的大学来说,人才更具有极端重要性,我国大学强调教师的职业门槛,一般博士毕业才具有成为教师的资格,能够成为博士的一般来讲还是具有上进心且接受了系统专业教育的人,相对于学历较低的人具有专业优势,所谓专业优势更精准地体现为对该课程专业知识点之间的差别把握得精准,用“势”的语言表述为“差别×联系”公式中第一项“差别”大,也就是具有“势”的优势。因此,大学教师对教授的课程知识的把握具有准确性,这就使得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知识。

2.教师知识传递的综合性。世界快速发展,知识融合速度加快,大学课程知识也表现为综合性,由于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学习,学习接触的仍是专业基础知识,但教科书的编写者多为大学教师,大学教师基于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综合视角,编写的教材就具有综合性,学生头脑里掌握的知识仍然较少或者说是空白,其具有易于接受新知识的优点,但自学就比较慢,不易理解教材的综合知识。而教师对专业的系统把握使得他们相比学生更具有理解的优势,即教师对差别的知识能够较好地联系起来,在讲授时能够融合贯通,便于学生的理解。用“势”的语言表述为“差别×联系”公式中第二项“联系”大,也就是具有“势”的优势。

3.教师知识传递的高效性。在知识日益增多,呈现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日益对时间感到稀缺,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是一个重要问题,而对课堂教学更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如前所述,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准确性、综合性,使得教学过程中排除了歧义、排除了个例,这就使得知识传递把握了重点、传递了规律,教师的精心备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和信息质量,无疑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再则,教师知识传递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精神能量的传递,根据物质的波粒二象性,教师个人的才华、风度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般网络课堂教学所不可替代的,这也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高效性。

4.教师知识传递的创新性。创新过程是在信息相互作用下,在系统信息势达到某个临界值时所发生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叉,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势推动的创新过程的描述近似雷同,如“蓄势待发→势不可当→势如破竹→创新分岔”。在如今信息化社会,由于知识爆炸,知识呈现海量增长,对知识的创新把握比以前时代更为重要;而创新的教学绝不是对教材的简单讲解,它要求教师对现有书本知识推敲、挖掘基础上的组合,所以对教师知识面要求更高,能够以更高层次的理论及完全创新的思路对知识进行讲解。所以,创新的教学在课堂上能够实现,而且由于一个好的教师面对几十甚至更多的学生,教师知识传递的收获是巨大的。

二、基于教师作用层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分析

1.高校师资队伍要体现出高水平。基于上述势科学的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差别的存在即势的存在,决定了教师存在的价值,通过教学教师与学生发生联系,以使得学生通过学习达到教师的水平,所以教师的水平高才能培养出高水平学生,学生水平与教师水平之间存在正向的比例关系。因此,教师队伍建设就要选取高水平人才,目前各高校选取博士担任教职是正确的选择。但也要谨防为引进人才而引进人才,引进人才后束之高阁,不给本科生或研究生上课,只是为了学校装点门面,却没有使得学生受益或受益面狭窄,这都是需要预防的。

2.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辛苦付出,提高知识综合水平。为营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别即“势”,客观选定高水平教师之后,能否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势差,这种势差更多体现为教师对所教专业的综合掌握,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初学专业知识的学生之间就存在更大的势差。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下一番功夫,进行认真备课,把高深的理论知识讲的浅显易懂、深入浅出,使得学生容易接受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教学是一种创造,而不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教学水平高低决定着学生素质,教师的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为了促进教师做好备课、授课、评分等繁重而烦琐的工作,就要真正落实教学的重要性,而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的重视,要经济收入切实与教学工作量挂钩,使得一线辛苦工作的教师真正得到实惠。

3.适当增加教师与学生课内课外的互动。目前,我国大学鉴于大学生为18岁成人,强调学生自我管理,教师对其学习与生活插手很少,但对大学生存在物极必反的现象,学生与教师接触很少,仅限于课堂教学,课下几乎没有接触机会。从势科学视角来看,这使得教师与学生这一差别巨大的群体联系薄弱,而联系薄弱就不能发生强作用,不能达到良好教育的目的。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经验,1/3的教师在学校居住,与学生有充分的接触时间,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研究,这培育了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氛围,也佐证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增强推进了产学研开展。因此,在我国教师与学生接触较少的现实情况下,适当增加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的接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4.适当增加教师教学的创新性。从大学的培养人才、科研创新及服务社会的使命来讲,培养人才是第一位的,但培养的人才要与知识传递紧密结合。而且随着互联网的推广普及,学生占有知识的手段与授课教师是一样的。所以,教师与学生的重要差别之一,是谁更能占有最新的科研前沿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从事一定的科研,在“干中学”利用知识、创造知识,向专业知识要素组成的系统中增加新知识。这样能够在教学中讲授科研前端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专业知识要素之间呈现差别,势必进一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差别,教师专业知识势能的增大,有利于知识传授。所以,大学教师适当从事科研,能够增加教师教学的创新性,有利于使得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猜你喜欢

大学专业信息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