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2+3模式”辅导员的思考与建议

2018-12-07尚大军易可可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专职辅导员思想

尚大军,易可可

(西安理工大学,西安 710048)

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疏导、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成长引导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质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以及社会各界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愈加重视,各高校正在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根据2006年9月1日正式实施、后于2015年11月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配备研究生辅导员,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然而,由于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高校辅导员短缺较为严重。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多种形式的辅导员队伍,其中就包括“2+3模式”辅导员。

一、高校“2+3模式”辅导员概念解释

所谓“2+3模式”辅导员,是指在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过程中,经过个人申请、组织推荐、集体面试等环节,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的相关要求,按照一定程序严格选拔出来的部分品学兼优的本科毕业生,在正式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之前,先在学生工作办公室担任两年的思想政治辅导员,然后作为推荐免试研究生完成三年的研究生学业。“2+3模式”辅导员在担任辅导员期间,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和考核,并享受与专职辅导员相同的待遇(主要是指基础工资待遇、辅导员津贴等);两年以后,进入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其与学校之间的“临时雇佣关系”解除,享受当年国家、学校的推荐免试研究生相关政策,奖学金、助学金、毕业要求等与普通研究生相同。

二、陕西省部分高校辅导员的现状调查

目前,国内高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主要有三种类型:专职辅导员、青年教师兼任辅导员和“2+3模式”辅导员。笔者在参加“2014年陕西省第四十期高校辅导员培训班”期间,从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学工部相关负责人那里了解到,陕西作为一个高等教育大省,辅导员数量严重不足,全省116所高校(其中普通高校79所、独立学院12所、成人高校18所,军事院校7所),在校大学生人数133万人,而辅导员人数仅为4 800人,全省高校辅导员人数与学生人数比例为1∶277,其中一批本科高校辅导员人数与学生人数比为1∶348;全省高校辅导员缺编1 850人,其中省属高校辅导员缺编993人,缺编情况较为严重,公办院校中只有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等3所高校达到教育部1∶200的规定。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陕西省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在随后对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邮电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商洛学院等30余所高校的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高校曾经采用“2+3模式”辅导员,以弥补队伍的数量短缺。例如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在2006年、2007年曾经采用过这种模式;部分高校目前也在采用此种模式,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其人数规模一般为每个学院1—2人。其中,西北工业大学全校76名辅导员中,有“2+3模式”辅导员12名,占比15.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51名辅导员中,有“2+3模式”辅导员35名,占比23.18%。此外,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和一些专科院校、民办院校等均未采用过此种模式。因此,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为了应对扩招所带来的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解决一线辅导员的人员短缺问题,部分一批本科或较好的二批本科高校,目前已经广泛采用了“2+3模式”辅导员。

截至目前,对于“2+3模式”辅导员,国家并没有出台统一、专门的文件对其身份、待遇等相关情况进行规定。从调研结果来看,各高校针对“2+3模式”辅导员的政策也不尽相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有待完善,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三、高校“2+3模式”辅导员的优势分析

1.“2+3模式”能够确保遴选出较为优秀的任职人员。目前,各高校招聘的专职辅导员均来自硕士毕业生,招聘考核的方式主要为笔试和面试。由于招聘考核方式在时间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下,招录人员较难在仅仅十几分钟的面试过程中全方面了解应聘者的真实能力,不可避免地导致或多或少的误判,造成用人不当,以致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出现问题。“2+3模式”辅导员出自本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干部。首先,参加应聘的毕业生就满足了学习成绩良好和学生工作能力较强的基本条件;其次,应聘者在本科期间均为优秀学生干部,甚至都是学院领导和教师的得力助手,学校领导和教师与他们已有四年的相处时间,对他们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已经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最后,通过层层考核面试,更加确保能够遴选出优秀的辅导员人才。因此,“2+3模式”相当于是对应聘者进行了长达四年时间的考核,能够真正确保遴选出符合学校标准的辅导员。

2.“2+3模式”能够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发展。由师生关系转化为同事关系,这使得“2+3模式”辅导员能够迅速融入到辅导员队伍中去,有利于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的建设和发展。“2+3模式”辅导员在本科期间皆为优秀学生干部,甚至已经能够为教师独当一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与教师之间在学生工作上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默契,并产生了深厚的师生情。那么,当他们也成为辅导员时,老辅导员必定会予以悉心的帮助和指导,他们也会竭尽全力地配合学院的整体工作。这样一个以深厚感情为基础形成地辅导员队伍,一定会是一个互帮互助、团结向上、充满激情的集体,这必然为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3模式”辅导员工作主动积极、充满热情。所有的人都会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充满热情,而对于“2+3模式”辅导员来说,他们的第一份工作便是高校辅导员,而这一份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既熟悉且富于挑战,面对人生中的第一次工作考验,他们必将拿出自己所有的热情来完成学校交给他们的任务,不辜负领导和老师对他们的厚望。同时,他们自身处于朝气蓬勃的年纪,有干劲,探索欲与求知欲均非常的强烈,且刚刚由学生的身份转变为教师的身份,这使得他们把这份工作作为一种兴趣爱好,作为一种责任使命,而不是负担。他们必将把所学知识毫无保留地运用到工作中去,指导学生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也为自己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2+3模式”辅导员能更好地处理学生日常工作且上手较快。由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的角色,使“2+3模式”辅导员能够设身处地、更好地处理好学生日常性工作,由于本科期间的优势,他们工作上手较快,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思考更深层次的管理方法。相对于从外校招聘进来的辅导员,“2+3模式”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性的管理和工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是学生工作的亲历者,熟悉自己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流程,上手较快,并且能够结合自身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学生工作。

5.“2+3模式”辅导员易于与学生沟通,更全面地服务于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辅导员的工作体现为以政治为本,随着时代发展、德育学科发展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辅导员工作开始转变为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2+3模式”辅导员与本科生在年龄、心理、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着相同的特征,相互沟通较为容易,他们既可以以学长的身份,以朋友的身份,也可以以教师的身份深入学生中去,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状态。可以有效地开展对本科生的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6.学习上能现身说法。大学生学习方法与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截然不同,包括生活、环境适应等各个方面都与高中阶段不同。作为“2+3模式”辅导员,他们是刚从本科生阶段走过来的,而且都是优秀的学生干部,他们可以现身说法,把他们在本科阶段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经验积累,以及在学校日常学习、学生干部工作、各项活动中积累的多方面的经验和生活体会,传授给学生。这些方法和经验,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工作更具有威信和说服力。

四、高校“2+3模式”辅导员存在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2+3模式”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所招聘的辅导员来源于本校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干部,较为熟悉学校各个方面的学生工作和环境,使之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1.缺乏学生工作经验。专职辅导员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有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对学生各方面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能够得心应手,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而“2+3模式”辅导员毕竟刚刚担任辅导员,可以说还是学生,从本质上讲,他们以前接触社会的机会相当少,社会阅历也非常浅,而且一般上岗前也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整体业务水平不足。在“2+3模式”辅导员队伍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教育管理专业的人员也很少,没有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况且,目前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影响大学生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这对于“2+3模式”辅导员来说,一些突发的事件会使他们感到很棘手,感到“无从下手”。对于他们来说,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2.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力不从心。虽然目前各高校有专职政治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事实情况是,辅导员比例严重不足,有时一个学院或一个年级只有一名专职辅导员。由于学生多,辅导员比例相对较少,因此,专职政治辅导员分管的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做到那么到位,还需要其他辅导员配合和支持。但是,“2+3模式”辅导员由于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对于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上往往不够重视或者感到力不从心,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

3.缺乏工作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由前文已知,“2+3模式”辅导员只担任两年专职辅导员,而目前本科的学制为四年,这就意味着“2+3模式”辅导员不可能完整地带完一届学生,缺乏必要的工作稳定性和延续性。而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是要做“人”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领域,需要有一个稳定连续的队伍,而恰恰“2+3模式”辅导员不具备这样的现实条件。另外,由于只担任两年辅导员工作,部分“2+3模式”辅导员可能不会把它当作一份正式的工作看待,甚至得过且过或者把它看作是一个跳板,工作效果不是很理想。

4.缺乏学生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虽然“2+3模式”辅导员是选拔出来各方面能力都较强的优秀学生干部,但他们毕竟毕业之前没有真正做过辅导员工作。辅导员工作涉及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在管理过程中也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而他们都不是相关专业领域的毕业生。目前,许多高校对“2+3模式”辅导员专门的培训不是很多。他们缺乏理论知识和工作技巧,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学生工作。

5.制度还不够完善,补贴的发放缺乏统一标准。关于高校辅导员“2+3模式”国家还没有成文的政策,所以各高校在确定“2+3模式”辅导员的编制问题、待遇问题、职称问题等方面时各有不同。部分高校把他们视为临时编制,与学校签订正式合同,与专职辅导员一样待遇;部分高校把他们视为学生,待遇介于兼职辅导员与专职辅导员之间。总之,各高校政策不尽相同。此外,即使是同一高校的不同学院(系)之间所发放的待遇也不相同。“2+3模式”辅导员所做的工作和所带学生的数量和专职辅导员是相同的,甚至比专职辅导员工作量和学生数多,然而得到的报酬却比专职辅导员要少,这样容易激起一部分人的心里不平衡感,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对高校“2+3模式”辅导员的几点建议

1.建立以老带新机制,弥补学生工作经验的不足。对于刚刚完全独自做学生工作的“2+3模式”辅导员而言,缺乏学生工作经验在所难免。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缺乏经验,在管理学生工作上还没有形成系统方法,在应对业务性的工作时还不够熟悉。此时,我们应该建立老辅导员指导新辅导员的机制,向新辅导员传授理论知识、工作经验和工作感悟。这样日积月累,对于解决新辅导员经验不足的问题必定会有效果。

2.加强培训,促进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一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使非人文专业的“2+3模式”辅导员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掌握教育引导学生的方法。二是工作方法和能力。学校可以根据“2+3模式”辅导员群体的特点,来组织安排培训课程,比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知识的运用,辅导员日常碰到的学生典型案例分析等,邀请相关专家担当培训教师,采取集中授课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他们学习辅导员工作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3.可继续聘用为兼职辅导员,解决不延续性的问题。“2+3模式”辅导员两年辅导员工作完成后,可继续返聘他们为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继续带领他们以前所带班级,从而解决“2+3模式”辅导员不延续性的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辅导员“2+3模式”是解决当前高校辅导员短缺和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一种有效模式。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2+3模式”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长远角度考虑,适时分析高校目前“2+3模式”辅导员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探索新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形成一套完善的政策制度和培养制度,充分发挥“2+3模式”辅导员队伍的优势和长处,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专职辅导员思想
疼痛专职护士综合评定对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影响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思想与“剑”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淬炼铁血丹心 践行使命担当——天津港集团公司企业专职消防队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带领中队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