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环境下提高我国高校辅导员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2018-12-07王潇婉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辅导辅导员思想

王潇婉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 710061)

随着我国进入到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日新月异。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断地影响和塑造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尤其是高校大学生,这些新型媒体不断地在改造者我们生活的大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团队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辅导员的人才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高校辅导员直接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等切身事宜进行辅导,是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执行者,扮演着学生人生导师的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的人才培养要与时俱新,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变化,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学习以及人生观的新的变化,更好地开展学生辅导工作。本文从传统高校辅导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新媒体时代出现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探究我国高校辅导员人才培养如何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我国传统高校辅导员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辅导员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职责定位不准确

当前高校对于辅导员的培养目标比较模糊,没有相应的辅导员资格认证制度,辅导员大多由不同专业的优秀的毕业生或研究生担任,有的甚至是学校的教师。而且,辅导员大多属于学校的行政人员,人员构成和编制比较混乱,这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辅导员的培养难度。辅导员不单单是教师这么简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和生活心理工作的重要人员,除了需要在政治方面有很高的觉悟以外,也必须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渊博的学识。这就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甚至需要有资格证书来证明。当前,我国高校显然不考虑这方面,国家也没有系统专门的认证培训措施。而缺乏专业知识的辅导员显然对学生的辅导工作力不用心,影响颇大。

高校对于辅导员的职责没有进行明确的定位,辅导员大多承担的是行政后勤工作,有时候紧急情况下的可用人才。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也多侧重生活上的辅导,沦为“高级保姆”,而忽视了对学生发展本身的研究。辅导员的配备数量也是严重不足的,一般一个辅导员要管理300多名学生,有时甚至一个系的学生都是由一个辅导员管理的,辅导员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而且,辅导员的工作也非常繁杂,但是作为高校的教师又没有一定的学术性,对于高校中出现的很多新的问题没有解决的能力。辅导员在高校的声望不是很大,故而对工作没有很强的认同感,缺乏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很多高校让新分配到学校的青年教师当辅导员作为“过渡期”,这些辅导员的职业意识不强,觉得日后工作的重心是教师,辅导员只是过渡,这也导致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过大。有数据显示,连续工作五年以上的辅导员仅有21.5%。这样的辅导员,对于学生的辅导质量就有待商榷了。

(二)培养体制僵化,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

理论意义上来讲,辅导员具有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的双重身份,既可参与教师的系列职称的评定,又可以参与行政管理上的升职机会。但是由于人数的缺乏导致的工作的繁重,使得辅导员没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工作的科研,故而评定和升迁的机会就少之又少,高校辅导员看不到职业前景,也就没有工作的热情。而且高校对于辅导员的培养缺乏明确的目标和体制,很多高校一味地强调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忽视对辅导员的培养,因此辅导员也就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和利益保障机制。没有利益的补偿,只是要求辅导员奉献自身,或者虚拟地承诺,加之没有专业的岗位培训,缺乏交流学习的机会,这也使得辅导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高校辅导员承担的是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而思想方面的工作应该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不是立刻就能显现成果的,工作实际上很难量化,这导致对辅导员的考核评价机制无法很明确和科学地进行。当前辅导员的激励政策中,往往以工作年限来定,对于工作时间长的辅导员给予一定的行政级别,导致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定位不够清晰,走上行政管理的“独木桥”。

(三)培养模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随着社会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提升,高校对于辅导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学历层次要求不断地提高,越来越需要专业的人才。而当前的辅导员培养模式过于单一,没有明确的分工和专门的学生服务机构,虽然也有高校的辅导员的学历层次很高,甚至是博士,但是仍然没有相应的制度的保障,对于这类人才不够重视,对其的培养也不是向着专业化、职业化进行,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也相对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多样性,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是单纯的制度上的约束,没有开展多样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机会。学生对于辅导员的认同感不强,这也很难开展教育工作,相比其余专业教师,会有很强烈的失落感和不平衡感,积极性和工作的责任感也就大打折扣,没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工作中不细致,不深入思考。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媒体的发展呈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数字化、交互性和实时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其很快地占据我国高校,迅速地在学生中蔓延,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相应地会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不小的影响,也为辅导员人才培养指明一定的方向。

第一,沟通方式的多样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各种沟通软件的出现,例如微信、微博、QQ等,为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沟通提供了多样的方式和渠道,不必面对面地交流,更容易使人敝开心扉,使沟通更加的顺利和真诚,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很大的空间。因此,对于高校辅导员的人才培养工作也应侧重于教师接受和运用新事物的能力,才能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心理和沟通方式,更好地开展工作。

第二,获取即时的信息以预见学生的动态。即时性是新媒体的特点,各种媒体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为辅导员了解学生最新动态提供了便利。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朋友圈、微博等发布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取向,及时地对学生的不恰当行为做出适当的制止和引导。辅导员也可通过媒体了解当今世界范围内学生整个群体的思想行为,加以研究和分析,运用到自身学生的管理之中。

第三,多元化思潮加大了对学生引导的难度。在当今多元化开放的大环境下,学生的思想时刻在受着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这个世界。新媒体无疑对学生多元思想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网络上充斥着各种积极的、消极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对学生的思想无时不刻、无孔不入地渗透。作为高校辅导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显得困难重重。这就要求在高校辅导员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辅导员首先端正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对信息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分辨,才能利用媒体对学生在思想上有正确的引导,顺利开展自身工作。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我国高校辅导员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第一,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高校辅导员存在的第一大问题就是专业素质不够过硬,对于学生的辅导缺乏正确的指导。但是,在当今世界是全面开放的信息化时代,知识基本上已经全面共享,高校辅导员可以充分运用网络的便利进行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可以借鉴世界各地各高校的成功经验。而且,辅导员要跟上学生思想的变化,才能做到更加准确及时的辅导。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给辅导员提供了全面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条件,因此我们应该创新培养模式,不能一味地再进行传统封闭式的教与学的模式,而是应该更加着眼信息化大时代,基于电脑网络的便利,不断地为辅导学人才的培养和学习提供机会。当然,现代高校对于信息化的重视也是可见一斑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课程和网校学习,这些资源高校辅导员也可以充分地利用起来。

第二,激发高校辅导员的教学热情。传统的辅导员在工作中缺乏热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工作没有获得感,工作无人理解,体现不出自身价值,看不到发展前景,这其实也是由于缺乏完整的评价体系,缺乏学生的理解和互动。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这些都可以得到解决,辅导员可以通过新媒体掌握学生的动态,学生同样也可以通过多媒体了解辅导员的工作进展,体会辅导员工作的辛苦。高校可以在此过程中利用新媒体建立一种学生评价机制,用于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并以此作为辅导员晋升考核的一项指标,这样既加强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提高了辅导员的获得感。

第三,建立多元培养模式。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多元化展现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因此在高校辅导员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培养辅导员多元化的辅导模式,例如建立各大高校的网站,开办各类网络教学、培训,从不同的方面利用网络媒体的强大优势来提高高校辅导员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培养出合格的高校辅导员,为高校学生政治思想的培养奠定强大的人才基础。

[1]张兆平,罗汝坤.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适应性转[J].思想理论教育,2015,(8).

[2]朱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策略探讨与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0).

[3]钱文彬.浅析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6).

[4]丁荣伟.新媒体环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探究[J].高校讲坛,2011,(5).

[5]蒋远喜,赵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应对机制研究[J].吉林省教直学院学报,2011,(9).

猜你喜欢

辅导辅导员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杨艳丽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黄欢欢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领中队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