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12-07赵楠
赵 楠
(西安邮电大学学生工作部,西安 71012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教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果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高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培养应用型人才越来越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则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全面发展的人才,因而应当对校企合作给予高度重视。从当前高校思政人才培养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效结合仍然是制约思政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瓶颈,而通过更大力度地实施校企合作,则有利于解决这样的问题,对于创新思政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大力实施新一轮改革的背景下,培养更多、更好、更优秀、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思政人才十分迫切。
一、校企合作在培养思政人才方面的价值
对于思政人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具备理论素养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对于促进思政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培养更加符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伴随着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了一些深刻变化。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以及实践能力,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且也能够为企业培养更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推动思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特别是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合作体系、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教师既可以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进而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得到提升。总之,校企合作模式在思政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提升思政人才的整体素质,切实打造复合型、专业化、创新性的优秀人才,而且也能够推动教师学习、研究、探索,不断改进思政人才培养方法和培养体系。这是校企合作在思政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价值,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模式改革、创新和发展。
二、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校在培养思政人才方面越来越重视校企合作,而且也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合作机制和模式,与过去相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国家、社会、企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思政人才。但按照教育改革的要求,特别是按照新形势下对思政人才素质、能力、水平的要求来看,在校企创作模式方面还缺乏创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下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深入分析当前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校企合作理念比较落后。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思政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创新校企合作理念,使校企合作能够与时俱进。但从当前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高校在思政人才培养方面比较重视校企合作,但个别高校的校企合作理念比较滞后,比如一些高校将企业当成学生实习的平台,学生只是到企业进行实习,对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缺乏足够的认识;再如还有个别高校尽管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但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往往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创新,存在着“换汤不换药”的问题,创新成为“口号”,甚至很多高校在思政人才培养方面,认为应当让他们接受更多的理论教育等等,表明校企合作理念滞后。
二是校企合作机制缺乏创新。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对于思政人才来说,更为重要的则是自身的专业应用能力,因而如何与企业建立更广泛的合作,需要形成科学的合作机制。但从当前高校思政人才培养工作来看,在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方面仍然比较薄弱,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校企合作机制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稳定性。比如一些高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科学的合作制度,“扎堆”的现象比较突出,而且对于如何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领域、如何进行考核评价等等,都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校企合作模式比较松散,根本无法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导致校企合作缺乏效能性,甚至出现了很多形式主义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三是校企合作领域需要拓展。当前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在这方面都需要加强。比如从当前一些高校培养思政人才方面,校企合作更多的是从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出发,还没有将“订单式”培养、“委托式”培养、“提升式”培养作为重要的思政人才培养模式,很少举办专门针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题培训班和提升班,因而在校企合作领域还比较狭窄。对于企业说,也应当将思政人才培养纳入到校企合作范畴,但很多企业并没有通过高校这个载体进行思政人才培养,导致思政人才的能力、素质不适应发展需要。再如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没有将思政人才培养与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员工培育培训等紧密结合起来,同样制约了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养的系统性、针对性和特色性。
三、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模式,对于思政人才培养工作来说,尽管在应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已经步入了新的阶段,无论高校还是企业,对此都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并采取了更加有效的合作模式,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这就需要在思政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破解思政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存在的一系列不足和制约因素,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一是创新校企合作理念。创新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充分发挥理念的先导性作用,积极推动校企合作理念创新,运用现代化理念、市场化思维、多元化举措,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开展。这就需要高校在培养思政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发展,特别是要从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校企合作模式更具有系统性。比如,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校要树立“市场化”思维,除了要高度重视学习,在企业实习之外,还要将企业作为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载体;再如,高校还应当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校企合作,如企业的政工干部可以制作一些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微课”,在网络上让学生进行学习等等,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推进校企合作,必须在创新校企合作理念方面下功夫,这有赖于高校对这种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多借鉴已有的经验和做法,形成自身的一套科学模式。
二是优化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是进步的灵活,对于开展校企合作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在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方面下功夫,通过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使校企合作真正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教学相结合、内部教育与外部锻炼相结合的积极作用。这就需要发挥高校、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着眼于强化校企合作的系统性、针对性、稳定性,建立科学的合作机制,比如高校可以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形成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同时,也要更加高度重视与国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应当更多地通过校企合作吸收国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精髓,进而更好地开展人才培养。优化校企合作机制,还应当更加高度重视企业在推动校企合作模式机制创新方面的积极性,高校可以将企业作为思政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企业导师”机制,通过“一带一”“一带多”等多种形式,使校企合作更具有针对性。
三是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对于更有效地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思政人才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在拓展校企合作领域方面下功夫,使校企合作能够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内进行。高校应当着眼于为企业培养更加优秀的思政人才,进一步拓展思政人才培养思路,加强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并通过“订单式”“委托式”“提升式”培养模式,做好企业思政人才教育培训工作。要高度重视思政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体系建设,着眼于提升思政人才的综合素质,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除了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实践锻炼之外,还应当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员工培育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企业接受更多元化的教育和锻炼,进而能够使学生了解更多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内容,对于打造高素质、多元化、具有创新能力的思政人才至关重要,高校应当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在思政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不仅可以促进思政人才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而且也有利于教师推动思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因而应当给予更高的重视,使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发挥更大的功能和作用。这就需要在思政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针对解决当前校企合作在理念、机制、领域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合作模式,特别是要在创新校企合作理念、优化校企合作机制、拓展校企合作领域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校企合作模式步入更加良性的发展轨道,成为思政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1]王修杭.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8):110.
[2]张洪梅.校企合作双主体,共同剖析人才培养的就业弊端[J].艺术科技,2017,(3):212.
[3]陶言诚.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展望[J].职教论坛,2013,(23):65-67.
[4]马红春,钟守冰,李国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3,(3):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