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高端化研究

2018-12-07胡大立谌飞龙刘志虹殷宵雯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

胡大立,谌飞龙,刘志虹,殷宵雯,伍 亮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南昌 330013)

引言

在创新驱动发展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不断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发展规划。2012年5月30日,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大发展领域。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导力量,既能创造新供给,提供新服务,又能培育新消费,满足新需求。

但是,就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其发展路径与传统产业并无太大差异,仍然顶着发达国家高端产业的光环,却只能在全球价值链中产业链的中下游从事低端生产制造,大多是技术含量较低、单价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三低”的产品。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技术设备、关键材料基本依赖进口。有权威人士指出,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两种病,即“心脏病”和“神经病”。“心脏”是指一个装备的核心部件,如飞机的发动机;“神经”是指控制系统,如核电的控制系统,船舶的导航系统。对于这些“心脏”和“神经系统”我国目前还生产不了,不得不以高昂的价格从国外进口。

如何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避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沿袭传统产业低端发展老路,是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践界人士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研究它具有什么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基于此,本文就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知识链”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的动力源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分工日益从产业间转向产业内,从产业内转向产品间,再从产品间分工逐渐深入到产品内分工,甚至切入到每一环节、每道工序和节点的分工。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掌控高端技术和知名品牌等高附加值的要素相比,我国传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下,大多只能从事加工、组装等低端生产制造,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三低”产品只能给企业带来微薄的收益。而我国刚起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部分新兴产业也逃脱不了“加工制造”的命运。

从产业类型来讲,产业高端化应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从生产要素方面,应该由低端生产要素驶向高端生产要素;从产品附加值来说,从低附加值转变到高附加值;从全球价值链分工来说,应该占据着“微笑曲线”的中上游部分,而不是一直“锁定”在最底端的加工组装。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下,技术的创新更是新兴产业走向高端化的重要引擎,而知识的补给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化具有源动力作用,离开了知识补给和知识链的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知识链”的内涵及其结构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且随着时代的变换和知识的不断更迭,知识俨然成为动态资源。由于企业的知识储备量有限,为了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就迫切希望通过获得更多的知识来维持竞争水平。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甚至包括竞争对手结成的跨组织联合体,构成组织之间的知识链,它们之间形成了跨组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知识链组织的流动,实现知识共享的同时能达到知识创新。

所谓知识链,是指核心企业、链外企业(供应商、客户)、高校、科研院所所建立的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知识在参与创新活动的不同组织之间流动而形成的链式结构。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产业链的升级需要知识的补充和响应。但是,单个企业又受知识存量的约束,需要组建一个战略联盟共同寻找产业链的知识源,联盟内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知识共享是知识“构建”的基础,合作体为了达到经济效益开始对创新知识进行知识扩散。最后,因为知识是一种动态资源,所以随着产业链内新的市场机遇的产生,会催生新一轮的知识更新。因此,从总体架构来看,“知识链”包括:知识的需求与响应—知识“构建”—知识扩散—知识迭代。从最终目的来说,知识的创新是为了产品的创新化和技术的标准化,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1.知识创新与产品对接。产品平台是一系列核心子平台和各种相关接口组成的公共架构,是一组产品相关技术的最低共同标准。通过设立开放式的产品平台,把知识创新有效地嵌入到产品生产中,不仅可以实现工艺升级、产品升级,还能实现产品功能升级。知识创新的产权归属核心企业,但是涉及到嵌入产品中时,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甚至各个节点的合作,因为它包括产品生产、产品制造、产品组装和终端产品营销全过程,所以,这种开放式的产品平台架构能够充分吸收知识的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产品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开放式模式能够扩展知识链,吸引更强有力的中介机构或者链外企业参与知识创新,组建更大、更强的联盟。

2.知识创新与技术标准。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产品生产标准都是由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设立的,他们通过设立标准形成排他性的技术垄断,加强技术壁垒,压缩市场准入,既可以控制价值链的高附加值,也能限制下游企业进行技术改进,达到技术垄断和市场垄断的目的。

技术标准是指通过原创性的知识创新形成专利群,使重复性的产品生产要建立在一定专利范围,核心企业通过设立专利群既可以获得一定的知识产权收益,也能达到技术垄断。但是由于产业链的国际分工已经从产品间深入到产品内,甚至是每道工序的分工。所以,核心企业为实现专有和专业化,只能专注于产品生产环节或者生产节点的某项技术升级,然后通过该技术的升级,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

三、知识链构建及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的推动过程

如上所述,知识链是指核心企业、链外企业(供应商、客户)、高校、科研院所所建立的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知识在参与创新活动的不同组织之间流动而形成的链式结构。知识链形成过程中知识构建是其中重要一环,而知识构建过程也是合作伙伴之间协同的过程。知识协同包括:主体协同、机制协同和知识协同。主体协同是各个跨组织合作的个体,包括核心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链外企业,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达成的知识共同探索、产权共有、利益共享的合作组织;机制协同是主体协同的支撑,是保证跨组织联合体能够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激励联合体进一步知识创新的主要动力,它包括信任机制、风险共担机制、利益分配均衡机制和协调沟通机制,其中协调沟通机制主要解决联合体的矛盾、冲突;知识协同是因为知识的流动性、共享性和利益性而产生的,知识协同机理通过彼此之间的互相学习,达到知识的创新,不断挖掘产业链升级的动态性资源,最后知识共享和产权共有。

通过知识链的主体协同、机制协同和知识协同实现知识“构建”,使协同效应产生经济效益。在保证知识产权共同享有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协同效应的学习经济、规模经济、共享经济和范围经济,就要求以核心企业为主开展知识扩散,充分实现产业链的经济效益。当市场中出现新的产业发展机遇时,跨组织联合体又会展开进一步的知识“构建”以维持核心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知识的更新或迭代。

产业链内核心企业为了迎合产业发展要求,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链外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方式,以一定的激励机制为支撑,实现知识产权共享,借助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成果转化,以实现各自利益,并且随着市场和产业的动态发展,新机遇在产业中出现,战略联盟继续探索新一轮的知识创新。上述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过程,每一次循环,知识得到一次更新,知识链得到一次升级,而每一次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链的升级必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地高级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在知识不断更新和知识链不断升级过程中不断地呈螺旋式上升和高级化的。

[1]顾新,李久平,王维成.知识流动、知识链与知识链管理[J].软科学,2006,(2):10-16.

[2]胡园园,顾新,程强.知识链协同效应作用机理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4):585-593.

[3]王发明,毛荐其.技术链、产业技术链与产业升级研究——以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3):20-27.

猜你喜欢

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后工业化时代上海制造业发展定位和对策研究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思考
试论知识经济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简析制约我国眼镜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