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马克思财富伦理观
2018-12-07
2017年12月18日-2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1],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七个坚持”[2],基础即是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对指导我国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伦理思想的发展过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财富伦理观不断创新变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的“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成为中国民众奔向致富的指南,“白猫黑猫”论成为激发全社会民众追求财富活力的助推器,也成为将我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的一个理论标志。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又提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很显然,这是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的财富伦理思想体现。江泽民指出,发展必须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的财富伦理思想。胡锦涛则指出,增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的数量增长,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发展。他强调发展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号召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而奋斗,这体现的是要为人民全面小康富裕奋斗的财富伦理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推动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小康等等,体现实现全中国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宗旨,遵循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原则。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伦理的主要内容
一般而言,财富伦理是指国家、社会、个人对于财富所持的价值观和态度,以及因财富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中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与道德规范。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3]:国家层面的财富伦理、社会层面的财富伦理、个人的财富认识观及道德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伦理需要不断建设、创新和发展,这是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现实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财富领域的具体要求和必要践行。它的目的是要通过确立财富伦理普适法则,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个财富活动进行规范、约束和引导,使国家、社会、个人按照社会主义财富伦理的要求从事财富创造、分配、交换、消费活动,并协调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极为丰裕充实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伦理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近五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7.1%,远超同期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速;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开花结果,人民获得感、满意度显著增强;三是大力倡导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它贯穿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思想之中,体现在着力精准扶贫行动之中,表现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我国社会进入全面决胜小康阶段;四是把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发展着力点,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五是实现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人民成为全面幸福的发展。这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财富伦理观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完善,指导着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财富伦理发展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国富民富不协调、社会财富心态失衡、个人价值观和道德修养缺失、官员腐败等失范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伦理思想的建设和形成。其解决途径就是要以马克思财富伦理观为指导,不断进行财富伦理的全面建设,指导规范个人、社会的财富行为、准则、良知和道德。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财富伦理的终极理念不在于对“社会制度根基”的批判及替代[4],也不只限于探讨围绕经济发展成果的“蛋糕”如何分割博弈,而在于社会制度优越程度,价值观念的除旧布新,财富伦理的健全健康,从而最终实现劳动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具体实践,在此过程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伦理思想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5],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财富思想基础上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财富思想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伦理建设确立了根本方向和指导性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伦理思想要求不断加强财富伦理建设,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破解当代社会财富问题、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新时代必要而且紧迫的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伦理建设具有广泛的思想基础:中国传统社会的财富道德观念,如“仓廪实则知礼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西方文明的财富伦理思想,如亚里士多德的“财富不是幸福,拥有它并不能通向幸福”,柏拉图的“财富的价值存在于所有者的德性之中”,亚当·斯密的“同情心是我们道德观的基础”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财富伦理精神,如“大庆精神”、“雷锋精神”、“大公无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40年来的财富伦理观的变化演进,如“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共同富裕思想”等,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伦理观借鉴和批判继承的思想理论重要资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伦理思想,其建设的目标可从三个层面推进:在国家层面,就是要确保制度正义,倡导体面劳动,肯定人性辉光,追求富强幸福,由此催生“制度自信”;在社会层面,就是要实现社会和谐,做到人际关系协调,人人信用守法,理论引领方向,确保发展方向正确,发展道路切合实际,由此产生“道路自信”;在个人层面,就是要培养勤勉敬业的创新创富精神,培育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养成见利思义、乐于奉献的时代伦理精神,打造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强对世界事务的话语权,由此实现“文化自信”。为了达成这一系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伦理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遵守人本性,重视人的本性回归;认识层次性,让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承认互利性,体现价值与交换规律功能。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是:遵循时代性,与时俱进,增进民生福祉;践行科学性,创新发展,建设永续生态文明;筑牢民族性,打造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创新发展马克思财富伦理观,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这些又与“理论自信”相契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伦理,就是要按照上述目标、原则和要求,构建新时代中国财富伦理规范并付诸实践。在国家层面,其具体规范就是俭以治国、节以裕民、生产分配公平正义、民富为先藏富于民,这也是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在社会层面,其具体规范就是以德致富、消除贫困、以富为荣、友善互助,倡导共同富裕。在个人层面,其具体规范就是凭良心创造财富、按理性消费财富、存仁慈回馈社会,强化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落实这些具体规范,要求在国家层面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科学的财富伦理制度;在社会层面培育先进的财富伦理文化、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个人层面提升个人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财富伦理品质。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闪耀马克思财富伦理光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紧密结合了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6],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四、结论
新时代中国财富伦理建设的制度前提要立足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撑,新时代财富伦理建设必将失去基本制度的支撑而变为缥缈的空中楼阁。财富伦理问题说到底是个实践问题,与人们的思想认识息息相关。财富伦理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径的开拓不能“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只能由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和人民的满不满意来回答和实现。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伦理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财富伦理思想,并基于此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的基础,也是对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的继承、实践、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伦理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财富领域的具体践行及结果,是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0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