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广东药科大学为例

2018-12-07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教学

张 慧

(广东药科大学,广州 510006)

引言

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已成为我国进入新常态的经济发展阶段中重要的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因此,在这个重要阶段,高等教育就成为了保障经济社会创新人才和智力支撑的重要一环。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曾重点提及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并将其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2012年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这份纲领性的文件也指导着当前各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2015年李克强总理考察广州时曾提出,当前经济发展必须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这也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强和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都会成为当前和今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广东药科大学作为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应该进一步抓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核心,以创新创业理念来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构造适应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创业教育,顾名思义,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精神的人。学术界对于创业教育的概念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而核心的内容都认为:“创业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创业技能培训,而是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因为创业多离不开专业领域,需要扎实的专业支撑。因此,具备良好的专业教育为日后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创业教育,在培养他们创业的意识和心理品质的同时,又将专业的理论联系实践,并更进一步产生对专业知识的探究兴趣和动力,从而更强化了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的立足之本,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培养的指引导向。

因此,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可定义为“创新创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既体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体现了专业教育的改革目标。即在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的精神素养和技能,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辅相成。通过这些对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二、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探索

国贸专业旨在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掌握对外贸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贸易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涉外经贸人才。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成为当今社会中最具时代活力的专业之一。

以往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多为传统模式,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不科学、学生实践能力不强、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等。因此,我们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的需求着手,将创新教育融合于国贸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从而强化“创新创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原则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体现创新性,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将创业教育中有关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和能力等素养融入到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大纲、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各流程中。二是体现系统性,应围绕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构成,淡化现有学科界限,整合经济管理、财务管理、心理、投融资分析、创业设计、法律、创业实训等多种学科知识,并注重各学科在内容编排上的交叉性和渗透融合性,从而拓宽学生的综合知识结构,夯实专业基础。三是注重特色性,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各学校的背景及实际情况,因校制宜,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且学科门类丰富的的创业教育课程。例如,广东药科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因依托医药特色,可以就医药行业的需要开拓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

(二)具体措施

1.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课程群。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基础,打破原有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强化学科交叉,以实现课程教学计划内在的融通,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例如,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再开设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货运代理、进出口报关实务等实训课程。同时,围绕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开设诸如证券投资、跨境电子商务、中国税制、互联网金融实务等交叉课程,促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最终构建多平台、分模块、多向选择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的整合。

2.创建新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法。在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中,我们更需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整体安排。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所使用的重要途径。我们可在理论教学中,设置一些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课模块主要是在校内进行创业实践,因为创业实践往往要用到专业知识,因此这类实践最好是在学生完成各专业主干专业课学习之后,也可与主干课的授课同时进行。这种创业实践课的开展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创业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竞赛包括创业计划制作大赛、国际贸易技能大赛、国际商务谈判大赛等。创业计划书就是创业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产业背景、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发展战略与营销策略、经营管理模式、团队管理、融资与资金运营规划、财务分析与预测、关键风险与防控等,这些内容与国际贸易专业所具备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国际贸易技能大赛考察学生的贸易实操能力,可要求学生就报价、营销形式进行合理设计,将其作为竞赛内容;而国际商务谈判大赛则主要是要求学生就整单贸易的价格、装运、交货方式和付款方式进行谈判。上述创业竞赛均要求学生将理论结合实践,将专业教育的知识与创业教育内容相融合,既考察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分工合作、协调沟通能力、书面撰写能力及表达能力、心理承受力等,从而进一步激发、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其次,我们可以构建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特别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探索过程中,我们力图通过创建一个校企联合的“外贸工作室”的模式来实现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从而构建一个旨在提高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示范基地。

校企联合的“外贸工作室”模式着重体现在实践教学方式,因为广东药科大学的实习基地大多为医药类外贸行业企业,因此学院国贸专业可与医药外贸公司合作成立业务(产品)工作室。由学校提供场所,引入医药外贸企业的“业务模块+产品”,共同管理和运营。业务模块可包括网络外贸拓展、运价整理和订舱、单据缮制、客户跟踪服务等,从事的是外贸企业真实产品的进出口。外贸工作室通过招录国贸专业学生完成上述工作,同时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工作室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依托于企业的真实业务运作,学生在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学校也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了全真的现场环境,形成产学研紧密联系的互动机制。同时,由工作室承接了企业的部分业务模块的外包,也为企业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最终形成教学服务企业、企业带动教学的双赢。

目前,广东药科大学与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广州医药健康产业研究院,这成为学院的第一个软科学校企合作研究平台,也使得专业“外贸工作室”的成立有了重要的依托。同时,学院也与广州五森国际贸易公司达成初步协议,在校内建立联合工作室,就公司的电子商务业务进行操作和实践。这些校企联合项目的建立,进一步推动学院创业教育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3.制定完善的考核方案。专业知识的教学和创业教育都离不开科学的自我评估机制。一个合理的创新创业评估机制,才能体现出创新创业的效果,不断地从进程中加以完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还可以源源不断地激发出学生的潜能与创造性。

由于创业教育有着形式灵活多样、实操和实践环节多、难以形成统一评价标准、甚至难以量化等特点。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考评体系,将创新创业实践纳入学分考评系统和学生综合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例如,在工作室进行企业的外贸流程模块外包环节操作中,当虚拟的工作任务变成了现实的业务目标,并且没有标准答案,其评估方法和标准均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其经营性特征,首先要以企业为核心,以企业业务目标的达成情况为首要考核标准,即外贸订单的签订和履行数量、利润率、服务质量、工作差错率等,均构成考核指标体系,并占有重要分值。而这些均为量化的考核目标,我们也可进一步细化这些考核目标下的费用拨付和奖惩规定等。

小结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创新创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这种创新需要高校与社会之间建立起协同培养、互惠共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共同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更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思想,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同时,强化创新创业的实践训练,为大学生提供优良的创新创业发展空间,推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而广东药科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依托医药特色,大力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创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培养既精通专业又兼具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1]赵光峰.专业教育中嵌入创业教育:原则、模式与机制[J].继续教育研究,2016,(2).

[2]卢淑静.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原则与机制[J].求索,2015,(2).

[3]李平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8).

[4]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

[5]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6]梁丽萍,陈晓琴.融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0).

[7]李夏玲.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1).

[8]刘小廷.论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视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

[9]张慧.医药特色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以广东药学院为例[J].新乡学院学报,2014,(3).

[10]王福英,林艳新,侯新.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学专业教育融合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3).

[11]王芳.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5,(12).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