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社区志愿服务示范中心风采录之 管理创优示范中心(一)

2018-12-07

科学生活 2018年11期
关键词:街道社区居民区服务项目

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

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位于古北市民中心一楼,又名“彩虹之桥”志愿服务中心。中心办公面积30平方米,活动面积2 500平方米,集展览展示、办公会务、项目管理、日常服务于一体。日常配备一名专职社工负责中心的管理与运作,开通志愿服务热线,下设16个居民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实现居民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全覆盖。为推动专业化发展,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探索“社工+义工”工作模式。中心引领社区形成“七彩虹桥”品牌志愿服务项目群,在虹桥社区营造出“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志愿服务氛围。

中心结合自身辖区的特色,依托“四个链”的管理机制,在整合社区资源、实现社会化共建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

构建立体组织链

成立“1+16+13”多层级志愿服务组织链,即1个彩虹之桥志愿服务中心、16个居民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13个志愿服务基地,通过“凝聚力工程”学会虹桥分会发动多家社区单位,通过社区公益活动吸引了多支中外志愿服务团队,促使服务团队有效开展日常工作。

形成供需项目链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居民区问卷调查和党建服务中心的“双联需求通道”,了解社区居民和楼宇白领的服务需求,梳理社区各类资源,并与之匹配;建立“居民区项目源—区域单位资源配置—社会组织专业设计—社区综合统筹”项目开发链,整合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先后开展为老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十大暖情项目等志愿服务项目,项目化管理促使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发展。

构建激励宣传链

构建“五位一体宣传链”,即“树(选树)、育(培育)、学(学习)、推(助推)、怀(关怀)”五位一体,持续不断地挖掘、宣传、学习先进个人和集体,评选街道“十佳”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制作社区报专版报道,激励社区单位及更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

建立多维关爱链

建立志愿者关爱机制,整合各方资源为社区优秀志愿者订阅报刊, 送一份暖情牛奶,把对他们的关心落到实处。为优秀区域单位写一封感谢信,激励性的管理机制能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近年来,中心全面运用上海志愿者网,在线注册志愿者人数1.5 万人,社区志愿团体132个,内部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推出了“七彩虹桥,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项目品牌,现有五大类20余个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依托区域化大党建,与20多家驻区单位、文明单位、学校、部队、两新单位等签订共建联建协议,打造了“洋啄木鸟”巡访队、“年轻法官进社区”“十大暖情项目”“为爱举手”“血液中心志愿者团队”等多个品牌项目和团队。涌现了全国道德模范朱国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顾泉雄、上海市杰出志愿者王煊熔(菲律宾籍)、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市民诺扬(土耳其籍)等一大批志愿服务先进和领军人物。2015年虹桥街道社区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

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培训制度、保障制度等规范制度,是上海市首批达标的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中心依托“社区联盟”党建平台,联手群团组织,吸纳辖区内文明单位、“两新”组织、社区居民共同投身志愿服务,通过“宁盟派”服务号探索社区志愿服务线上对接平台,开展“宁盟下午茶”活动,构建志愿服务团队的线下互动平台,不断挖掘和培育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形成路口引导、文明巡访、法治宣传、社会帮扶、结对助学和助老、平安互助、社区服务、文体活动等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和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开展“3.5”学雷锋和“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不断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

定位明确,制度健全

中心将自身定位为向社区志愿者推荐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志愿者队伍的枢纽型平台性组织功能,致力于激发社区党员群众的服务热情,在社区营造良好公益氛围。从注册、招募、培训、管理、激励等七个方面制定日常管理制度,并对服务流程进行规范。

配齐人员,架构完整

中心下设居民区志愿服务工作站,落实基层站点人员,一年开展两次培训,形成较完善的两级社区志愿服务网络,方便各类别志愿者就近开展服务。

搭建平台、拓展内涵。定期调研需求,发布志愿服务需求“宁盟”树,由社区单位认领“果子”(项目),与社区单位深化合作,扩大志愿服务领域,拓展了助医、助学、助老、助残、文明引导等长期坚持的服务项目。在社区节、公益电影等场次类活动中招募志愿者,引导青年参与社区服务。提出“学手艺,做公益”志愿服务理念,梳理出喜闻乐见的兴趣类课程,引导学员利用所学加入到有意义的社区公益活动,把单纯的兴趣类活动变为履行社会责任。

加强督导,正向激励

在创造、挖掘与提供志愿服务机会的同时,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督导和对志愿者的维系。每季度开展“宁盟”下午茶活动,邀请志愿者参与交流分享,通过“宁盟派”公众服务号,对志愿者进行积分和奖励,发掘社区资源为志愿者提供文化演出、公益电影、活动周边等奖励回馈。

通过制度化的保障,传承、发扬好社区互助等传统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前瞻性的规划,设计学书法写“福”字、学手艺陪伴老人、学摄影为社区留影等体验型、有成就感的新项目,吸引并留住志愿者;通过战略性的定位,开展公益集市、亲子活动服务、设计文明宣传墙等适合未成年人参加的小志愿者活动,带动更多群体参与社区公益;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促使社区志愿服务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道路,为社区添了浓浓的人情味。

猜你喜欢

街道社区居民区服务项目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培训掠影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街道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的强化分析
“熊”视眈眈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和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
基于互联网地图语言的实时路况信息服务项目探析
集萌社
伊朗工程服务项目的合同关闭
是谁让危险品企业埋伏居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