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12-07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高 婧/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由此可见校企合作的前提是将学校教育与行业发展密切结合,而校企合作的一种有效模式就是工学结合。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学生的学习环境超越了课堂,工作环境也是学生的课堂。高职学生在学校积累理论知识后,又回到工作环境中通过自身实践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通过这一系列步骤,可以找到自身的不足,弥补自身的缺陷,这个过程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旅游管理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进入工作状态有着更高的要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完善企业的培训模式和增加人员支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的内涵和特征
“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模式,对学校来说则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教学模式,它建立在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深度合作的基础之上。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企业培养兼有理论素养与职业素养的人才。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下,除学生身份外,学生还具有职场工作者的身份。因为学生的理论培养是在学校的课堂中完成的,因此仍然保留着学生的身份,但是高职学生又需要参与到企业的运作之中,学习企业规章,完成岗位所分配的任务,因此又具有职场工作者的身份
二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的核心。在这一模式下,学校将学生送到企业中进行就业培训,企业为学校提供了实践老师,学生将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一系列过程,使学校完善了教学模式,也使得企业增加了人员支持,尤其是旅游高峰期对于专业人员的急需。
三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实践性。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逻辑是实践为主,实践这一条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及实践的过程中,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注重学生的特点和特长,根据他们的岗位来设计课程内容,
在考核方面,也要根据他们在企业实践中的表现,实行多方联合评价的机制,企业导师也要参加对他们考核,同时也要建立双向互动考评机制,学生也可以对实践企业进行评价。
二、“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一样具有科研、教学与服务的功能,在这其中教学与服务功能是主要针对学生群体的。通过这种教育模式,丰富了教学的功能,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企业也获得了人力支持,是一种高效率、双赢的教学模式。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说,该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因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会作为服务的提供者面向不同的群体提供服务,因此丰富的实践经验显得尤为重要,而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则显得较为单薄,无法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前让学生适应工作环境的考验,积累经验,不但能够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培养、吸收人才的重要方法。因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受限于师资、场地、资金和设备等问题,由学校单方面承担如此多的实践步骤似乎并不现实,尤其对于旅游管理这一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更是如此,校企合作这种模式就很好的链接了资源,对接了双方需求。而对于旅游企业来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相关旅游企业的用人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招不到合适的人成为旅游企业共同的“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能够帮助他们提前锁定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
二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办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也要交给实践去检验,而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的就业情况。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高职院校需要做的便是找准自身的人才定位,培养符合企业需要、契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就很好的达到了培养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学生在正式就业前,可以通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提前熟悉工作步骤,积累工作经验,在求职中增加竞争优势,并且实践中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还可以直接和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免去漫长的求职过程。
三、目前“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有着诸多的优点,但是在现行的体制下,这一模式落地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校企双方互动机制陈旧、师资水平差异较大、课程设置不合理等等,表现为如下。
一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的机制陈旧、不健全。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订单培养模式、顶岗实习等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校企双方的选择都过于单一,主要以订单培养模式为主,没有有效形成全方位的合作。同时校企双方对于合作的形式、内容以及预期效果缺乏一致的标准,容易在合作中产生分歧。同时,在合作过程中也缺乏及时互动反馈的平台,企业、学校、学生无法及时发布他们的需求和疑问。
二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平差异较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旅游行业飞速发展,旅游经济的发达促进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许多高职院校的非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开始投身于这一专业,他们的专业背景复杂,而且缺乏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也比较薄弱,导致教学效果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培养质量。
三是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许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偏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方面,专业课仍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内容多以旅游理论,教材也过于成就,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如慕课、翻转课堂等,无法引起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
四、基于“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上述的问题都是在现行体制之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所面临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具体的解决措施可以归纳概括为如下几点。
一是在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比传统的教育模式能更适应市场需求。学校通过与企业建立全方位多维度的合作关系,把企业中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员作为学生的另一个老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培养学生。因此,可以在有条件、有意愿的学校推行学徒制试点,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修改完善。
二是增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建设。可以说一流的教师造就一流的学生,师资队伍的好坏关系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成败。但是目前的现状是无论是师资数量还是师资结构,都无法满足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需求。对于此可以将目前在校内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签约至企业进行锻炼,与学生共同成长,以丰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行业经验。同时,还应积极创造条件给新上岗的年轻教师带薪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术水平。
三是优化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专门人才,还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优化课程结构体系,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进慕课、翻转课堂等,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学校要充分挖掘自己的优势,引导学生分析和包装旅游文化,开发精品课程,与企业合作建立精品项目,完成从单纯的“教学生”到与学生“一起学”思维理念的转变,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