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师范院校“基础课”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018-12-07余凡娣李立华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长江丛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基础课立德考核

■余凡娣 李立华/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引领学生成长为社会优秀公民和人民满意教师、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师德修养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师范院校的“立德树人”应着眼于教师职业的示范性和承载性,“立德”既立新时代中国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立新时代的“师德”。由此,我校把师范院校“树人”的目标即培养目标定义为“为社会培养优秀公民、为人民培养‘四有好教师’”。立德树人视域下,“基础课”教学改革首先应该思考给学生构建一个什么样的课堂?近年来,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立足立德树人,整合教学内容

立足立德树人、整合教学内容,旨在构建一个体现培养"四有好老师"、“优秀中国公民”的课堂。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发表了“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专门强调,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就这都要求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内容应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职业需求,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增强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

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在基础课教学设计中,以教师教育“立德树人” 目标为主线,以新时代“教师道德的新要求”和中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主体,充分考虑教师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我校基础课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的优化整合,并提出基础课整合以后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表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块教学

教学目标:理解诚信品质的内涵和价值,树立 “诚信”品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模块八公民培育诚信篇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诚信价值;诚信品质的培育和践行教学目标:理解友善美德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友善美德;提升道德境界、构建友善的社会氛围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友善美德;友善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倡导的价值观;友善美德的培育和践行

二、基于学生主体,选材定法施教

基于学生主体、选材定法施教,旨在构建一个崇德向善、充满和谐气息的课堂。

在“立德树人”过程中,要尊重和运用学生“立德树人”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以自我教育为主线,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强化道德情感、增强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规范道德行为,并积极主动参与和组织相关的道德实践活动,增强其道德体验,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完善自身道德人格的自觉能动性。

首先,基础课教学尽量多采用授课加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也督促教师多维度、多视角地进行知识讲解,让讲课内容更具有时代意义;同时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贴近师范专业学生,回应、解释师范生的现实关切,帮助他们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其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尊重学生的能动创造性,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地选择道德和法律领域中的热点、焦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学习,在参与中思考和分析,主动获得科学的思想道德知识和正确的法制观念。既灌输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了知行合一。

再次,通过精心组织爱国视频、一封家书、道德自省РРТ大赛、集五福、法制电影海报制作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聚焦青春、理想、爱国主义、依法治国及社会热点问题,引导青年大学生锤炼品格、胸怀天下、心系祖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还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师范生。

三、践行为师之德,实现两个课堂对接

践行为师之德、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对接,旨在构建一个知行合一的课堂。

基础课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最终的理论归宿,然而基础课教学可能会出现所谓的“理论上重视、内心里轻视、行动上无视、生活上蔑视”等情况,难以实现教学时效性。基础课课堂教学应突破单纯的知识训练,与师范生个体的公民素质、教师职业修养和道德法治生活能力培养对接起来,注重学生的道德体验和养成,将理论落到实处,使道德教育不致成为空谈。这就需要大学生将实践中亲身体验与所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融入自己的思想意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达到知行统一。

湖南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有效的组织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公民素养的基础上,突出“四有好老师”的职业素养的培育,有机的将理论与实践相对接。如图:

实践教学的合理组织和有效落实直接关系到“基础课”的教学成果。例如为了培养有扎实学识的未来教师,我们设置了课前5分钟的读书分享活动,让2-3名学生依次上讲台以教师的身份通过读书分享推荐好的书目给其他同学,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从推荐内容、教师仪容仪表、教态等方面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评价和打分。这一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另外老师的点拨使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学技能得到了培养。这种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并在老师创设的教师职业情境中展示成果的教学方式,促进了知识、技能与实践的连接,促进课堂向课外生活的迁移,让学生在职业体验中既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又培养了专业能力。

四、创新考核评价,服务课堂改革

创新考核评价、服务课堂改革,旨在构建一个促使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

传统的基础课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普遍较为单一、片面,主要侧重于期末考试,考核方法为闭卷或开卷考查。以我校为例,最终成绩考核为期末考试占70%-80%,平时成绩(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占30%-20%。这种考核办法难以对学生道德和法律素质做出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也无法把理论课教学和实际效果统一起来,难以调动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我们对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在保留以往平时成绩(课堂出勤、课堂表现)20%基础上,取消期末考试环节,而建立了单元积分考核的评价体系。具体做法是紧扣教学内容制作了模块考核任务表格,每个模块中设置具体考核任务和详细的任务说明,并根据考核任务的难易程度设定分值,由教师、同学或者系部根据学生提交的任务成果或具体表现进行合计评分,占期评成绩的80%。

经过2016年至今两轮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面都进行了有效探索,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仍要继续以学生为主体,以为社会培养公民为人民培养教师为目标,探索更符合师范类大学生要求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基础课立德考核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