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方法
2018-12-06刘显威
刘显威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培养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育人功能比较强的学科,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这也是构建高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办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视频
每一个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化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微视频,微视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复习所学知识。首先,微视频能够帮助学生提前预习课堂知识,教师可以提前把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微视频的形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微视频制作中去,学生可以认真地记录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融入一些自己的想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预习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还可以把课堂教学过程录制为微视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微视频展开复习、巩固,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真实的学习进度与需求,对微视频实施暂停、快进、后退等功能,有针对性地复习课堂知识,帮助自己攻克难点、重点内容。
二、在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涌入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很多学生都成为了“哈韩族”,逐渐地遗忘了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但是我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最值得初中生去学习与感悟的,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是渗透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更好地弘扬、继承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让学生从小就拥有远大的抱负与理想,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将来可以为社会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师要改变以往说教式的教育方式,那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抵触心理,教师可以利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教育影片、多媒体视频、英雄人物的资料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让学生感受到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其次,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传统孝文化,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文化具备悠久的历史,教师要把教材知识与孝文化融合起来,比如,当前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长的都比较溺爱孩子,很多孩子形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论语.为政》中孔子的语言:“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让学生对感恩有更多的认知,激发学生家庭的使命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塑造感恩行为。
三、开展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堂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既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充分开展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把教材知识与生活素材联系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比如,在讲解“身边规则”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交通现状拍摄下来,在课堂教学中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生活现象来表述自己的感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有道德、懂法的好学生;在讲解关于“责任”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着重讲解“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但是同时也可能因为不能做好而饱受指责,这就是和责任相伴的代价,但是这也能够体现出自信、自尊”,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学生最为感兴趣的“NBA科比这位球星的绝杀集锦”,并且让学生去分析:为什么科比不会把球传给另外的接应人?让学生在思考中明白:并不仅仅是时间太短的问题,这同时也是对责任勇敢承担的展现,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需要多多开展一些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活动,以此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比如,在学习“新起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新生去参考校园,让新生更好地了解校园的学习环境,能够更快地适应初中生活,让学生安静、有序地观看学校的食堂、寝室、运动场、图书室、实验室、科技楼等,从而能够更好地爱惜学校,增强初中生的归属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在讲解“尽孝在当下”等话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调查、访问、参观、黑板报征文、演讲等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道德感与实践能力。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与进度来设定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剑,王霞.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J].才智,2018(06):27.
[2]连常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