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
2018-12-06梁遵
梁遵
摘 要:教学在革新,课堂在改变,题型在改变,可基础知识没有改变。如何在不变应万变,让学生和教师在教育的改革大流中摇旗呐喊,必然是教师与学生的一大挑战。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考备考;翻转课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知识信息在不断地刷新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而且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因此,为了更准确地做好生物教学工作,我们必须深入分析了全国卷的试卷结构,各模块知识点数量与分布,这叫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要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与全国卷相适应的复习备考教学策略道路。
一、变者,课堂教学之公理
随着全国卷的信息进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学策略与方法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全国各地的信息量整合到一个系统的教学当中,势必成为了当前教学的重大难题。
我们会发现,不仅试卷题型在变,更加灵活,更加地贴近生活,而且我们的教学也在变,变化似乎才是教育的主旋律。面对这样的变化,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必须拾起信息技术这个利器,将科技与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让科技受益于整个教育界。得益于信息力量的翻转课堂让学生自行去探索知识,从根本上脱离教师的庇护,让他们成为课堂的新主人。
二、不变,乃是永恒的定律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书变万本,其根本的内容是不变的。过去的教学,我们只注重知识的重难点,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成为生物教学的一个突破口。可知识演变的今天,重点还是知识基础性。虽说题目更加灵活性,但是不能偏离于基础知识。比如(2016年全国课标卷1)第29题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 Pβ~ 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問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__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以这个为案例,我们不难发现,ATP中的高能磷酸建的排列及特点在ATP的结构、DNA和RNA组成结构的教学中都有适当的讲授,这些基础知识是它们作为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材料和应用生物标记工具的理论基础。试想,如果学生没有把基础夯实,能力就不可能提升,那么必然这道题一定是一道难题。因此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应识记所有生物概念的核心知识点。
三、如何以“不变”应“万变”
(一)落实预习,夯实基础。预习其实是学生翻转课堂重要的前期工作。教师在原来多媒体课件运用的基础上,渗透了学案导学,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工作。
比如说,在《人类遗传病》这节课中,我首先要完成它的教学设计,把我原本要“满堂灌”的基础知识内容演变成多媒体课件,其课件明确了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人类遗传病的概念,掌握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其次通过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培养学生温故知新、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当然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遗传病,我在多媒体课件当中给学生举出了很多生活的例子,比如唇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猫叫综合症等等,可以从这些事例当中抽离出人类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和家族疾病的区别,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能明确遗传性疾病的概念。
(二)跟踪检测,预案评价。从整个教学当中,我们会发现,学生有了预案,可以带着问题进入了课堂,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备课充分,随时应对学生扑面而来的问题。
当然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然而我们不能回避这种差异,更主要的是我们要学会面对这种差异。那如何解决这种差异呢?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又设立了一个小测的环节“周周清”,其目的就是希望在周末的小测中检测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尽量让学生能夯实自己的学习基础。
小测的批改与评价直接就反映出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此,我们要在这种个体的差异中,发现出学生共性的问题与个性问题。①共性问题应在课堂中解决,而个性的问题我们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或者依托微课进行个体教学。
所有问题的症结必然是学生对某个问题的不理解,或者对某个概念掌握得不够到位,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样的问题给予某个群体相应的帮助。而信息化下的微课视频成为教学中得力的助手,其虽然短小精悍,但是足以在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的几分钟内,帮助完成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知识迁移,深入运用。我们首先要做好的是近些年全国卷的搜集工作,深入到全国卷研究试题的工作。而且不是老师研究,更是学生共同探索的一个难题。学生通过做高考题,去发现生物考查的题型与类型,在同伴互助,同伴相互探讨的一个过程当中,研究试题。当遇到学习的瓶颈时,教师去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
其次,高三的备考资料数不胜数。如何在万千资料中寻找适合学生学情的,与高考接轨的试题,也是教师任重道远的功课。教师可以根据区域,根据题型做出不同的归类。
最后,那就是重点要强调,难点要突破。对于高考百考不厌的知识点,那一定是知识的重点。这部分内容要讲得通透,不留一点遗憾。而对于难点的部分,无法通透,却可以讲练结合,通过类型题型去完善难点。
如今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优化资源的配置,将课内外的时间充分利用,让高三的复习备考能够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