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健康类节目主持人的“变”与“不变”
2016-06-20李茂
李茂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及新传播手段的不断出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全媒体”的概念在传播领域的实践中丰富发展着它的内涵。而随着健康传播理念逐渐被大众接受,健康类节目也在广播电视中不断出现新形式。在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健康类节目要转型,“核心因素”是主持人。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空中医院》节目为例,探索全媒体时代健康类节目主持人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关键词】全媒体;健康节目;主持人;变;不变
全媒体时代,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悄悄在发生改变。听众可以从收音机中收听广播节目,但广播节目绝不仅仅通过广播这个渠道传播,车载广播、网络音频软件,还有蜻蜓FM、荔枝FM、达尔文等APP。伴随着全媒体的出现,受众的分流,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其采编播人员更是要思考与权衡“变”与“不变”的层面与影响,找准定位,把握分寸,从而带动节目占据市场。
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它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和变化,媒体内容、渠道、功能层面的融合,使得人们在使用媒体的概念时需要意义涵盖更广的词语。“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随着健康传播理念逐渐被大众接受,健康类节目也在广播电视中不断出现新的形式。美国学者罗杰斯将健康传播定义为“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降低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的行为。”健康类节目,正是通过主持人或主持人与医学专家合作来完成。在全媒体时代,健康类节目主持人要通过多层面的“变”,才能达到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健康传播这个“不变”的宗旨。
一、“创新”中的“变”
(一)服务受众的改变
随着全媒体的出现,健康类节目的受众不单单是过去的听众、观众或读者,他们或许是APP客户端的用户、微博或微信公众号的网友、视频直播的粉丝。安徽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空中医院》节目自2008年1月1日开播以来,受众从最初以省内的农民为主到中期不分地域性的听众,再到现在《空中医院》节目公众号“海豚健康”的网友。受众不分年龄、性别、地域,只要关注健康,拿起手机扫一扫“海豚健康”的二维码,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成为《空中医院》节目服务的对象。受众的改变,也要求主持人在内容的选择、语言的表述上随之改变。比如:《空中医院》节目在每天下午三点到四点通过安徽广播电视台农村频率播出时,主要受众是关注健康的中老年人,主持人称受众为听众朋友,语言朴实,内容偏向疾病的防治。但是,公众号“海豚健康”推出的节目录音,主要受众是关注养生的年轻一族,主持人称受众为亲爱的朋友,语言活泼,内容偏向养生、保健、美容、瘦身。
(二)传播途径的改变
传统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是通过电波和听众交流互动,形式单一。全媒体时代,在各种高科技技术的支持下,广播节目既可以通过电波传播,还可以同步网络视频直播。主持人在节目进行中,一边电话、短信与听众互动交流,一边微信公众号与网友通过文字或语音交流。传播途径的多元化,要求主持人一心要能几用。安徽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空中医院》节目《名医坐堂》环节中,主持人一边跟医学专家就当天健康话题交流,一边接听听众热线或回答短信问题,一边微信公众号“海豚健康”中网友也会通过文字或语音提出各种问题。主持人精力高度集中,但思维却要随时发散,恰到好处地穿插,把受众通过不同途径提出的问题反馈给医学专家,为受众答疑解惑。同时还要应对电话热线中受众出现的突发状况,及时组织语言串联与医学专家的访谈内容。
(三)角色职责的改变
笔者担任安徽广播电视台农村频率《空中医院》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只以广播形式出现时,只需要做好节目的采编播工作。但当全媒体时代到来后,节目的公众号“海豚健康”随之上线。由于健康类节目专业性强,“海豚健康”微信内容也是由《空中医院》节目主持人提供文字、录音,编辑在后期配上图片发布。广播传播与网络传播是两个不同概念,这就要求主持人不仅要熟悉广播主持特点,也要熟悉网络语言传播技巧;既能在电波中及时与听众沟通交流,也能在微信公众号中与网友互动。因此,全媒体时代下,健康类节目主持人需要根据节目内容,熟悉并熟练掌握不同媒体健康传播方式与特点,善于抓住多种信息传播模式的优势把它们融合到节目流程与展现中,并且要随时切换与更迭。
二、“守旧”中的“不变”
(一)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不能变
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全媒体时代,主持人作为节目的灵魂,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不能变。健康类节目,医学专家的表述专业性强,但是受众对医学知识的认知与之并不对等,需要主持人在其中充当沟通的桥梁。这就要求健康类节目主持人首先要掌握大量医学知识,其次能与医学专家就专业问题进行沟通,最后会用通俗的语言表述给受众。此传播过程中,主持人作为医学专家和受众之间的纽带,需要灵活运用已掌握的医学知识,还要具备亲和力和较强的沟通能力。笔者在主持安徽广播电视台农村频率《空中医院》节目中,对此感触颇深。比如:某天节目中邀请神经内科专家,就眼下高发的脑血管疾病介绍防控方法。谈及脑梗塞形成原因时,专家介绍说,血压长期控制不好、血脂高等因素造成血栓,堵住脑血管造成了脑梗塞的发生。笔者接过医学专家的话,打了个比方:我们的脑血管就好比自来水管,水管使用年数久了,里面有污垢,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堵住水管,造成水流不畅,最终堵住了。而脑血管里的血栓就好比自来水管里的污垢,如果受到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影响,不能及时排除,就会堆积在血管里形成栓子,堵住脑血管造成脑梗塞。笔者认为,就受众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事物打比方来解释专业的医学术语,更容易被受众理解和接受。所以,如果健康类节目主持人没有掌握相关医学知识并灵活运用,健康传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不能变
如今,健康理念已深入人心,大家越来越重视养生,关注疾病防控。这给健康类节目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健康类节目专业性强,又关系到生命健康。但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媒体利用健康类节目赚取广告费。节目中,违背医学事实本身,夸大或歪曲某些健康产品的功效。主持人作为传播的最终环节,如果缺失职业道德,不把好最后一道传播关,为了利益任其发展,导致信任主持人的受众上当受骗,轻则购买产品造成经济损失,重则延误病情,危及生命。因此,在全媒体时代,传播途径多样化,健康类节目主持人就更应该恪守诚实公正的职业道德。在选择节目内容和话题时,求真去伪,本着对受众负责的态度,客观严谨。不能把健康类节目当成娱乐节目来主持,不加思考地提出一些问题,甚至把严肃的话题当成玩笑娱乐大家,涉及隐私的问题也毫无顾忌。这样,最终会伤及节目的公益性,更会使主持人的公信度受损,受众因此大量流失,得不偿失。
节目主持人是健康类节目的“最后一公里”,更是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进入全媒体时代,健康类节目主持人只有恪守专业素养要求不能变、职业道德准则不能变的原则,不断研究服务受众的新需求、传播途径的新特点、角色转变的新职责,充分发挥健康类节目服务性的优势,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守旧”中的“不变”去迎接“创新”中“变”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