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上的探索与实践
2018-12-06刘奭奭
刘奭奭
摘 要:通过对中德双元制班级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形成具有双元制教学和学校教学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机电;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培养共同培养学生的有效模式,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平台,我校与深圳某德资企业共同组建中德双元制班级(机电一体化专业),采用小班教学,共30人,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形成了具有双元制教学和学校教学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培养主体的双元
(一)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双方就学校的办学情况、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等问题展开多次研讨,听取了双元制德国专家的意见制定了学生培养方案,第一年学生在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其中有三周在企业进行认识实习;第二年按照学校、企业交替的模式在校进行,在校主要学习普通机床、电气维修、数控加工、制造装配件等方面的学习,由学校教师授课和实操,在企业主要是进行普通机床、维修、装配等的深度实训,由企业的培训师和师傅进行培训;第三年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轮训,包括企业生产工
艺路线的学习等,由企业各生产部门师傅进行授课。同时设立企业奖学金,每个学期对于表现成绩突出、能吃苦耐劳、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获奖学生进行颁奖,同时双方对学生在企业学习的生活补贴进行了研讨,制定了切实合理的补贴金额。
(二)共同进行课程教学的实施。在校企共同对于的培养中,学生和学徒身份存在着转化,在學校是学生,接受学校班主任的管理,在企业是学徒,接受的是企业负责人的管理,学校承担着学生在校的培训,包络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基础实训的学习,由学校教师负责;企业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培养,包括企业专业认知、企业项目训练等内容,由企业师傅负责,并在工作现场授课,企业师傅必须符合双元制的要求,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三)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针对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满足校企合作、专业办学的教学理念,同时无缝对接企业的岗位需求,包括在校学生实训的设备数量及场地布置要求、学生的配套工具、相应的实训教材等内容,校外学生实训的企业设备等内容。同时校企共建双元制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包括企业的自动上料数控设备、非标车床等设备,让学生在校内就可以零距离接触到企业的文化的专业设备,增加学生对于企业的认同感。
二、经验与成效
(一)企业的宣传以及文化建设。双元制的双主体情况决定了企业的重要作用,企业要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是校企合作能否持续执行的关键,如果企业光从用人成本来考虑的话把学员当做普通员工去培养的话效果就会不好,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因此企业要有服务社会的教育情怀,取之于民而用于民,马云认为,将钱投入教育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意义的,如果一个企业真心的去培养学生,学生也会感受到,并且会真诚的回报企业,学生的归属感增强了,忠诚度也会提高。企业可以把厂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学校内穿,班级的文化建设体现企业元素,并且建立班级微信群,让企业相应人员加入,加强沟通和交流。
(二)前期的准备工作要做到位。前期要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商谈协议工作,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在签订协议前要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要做好家长的工作,打消他们的顾虑,让他们觉得校企双方都在为学生考虑,在协议中要明确好三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同时企业必须真实把情况做好说明,不要做不能实现的许诺,学生在签订协议前要家长的同意才可以,并要求家长签好字,以便以后核实。
(三)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双元制班级学习,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让人觉得他们富有生机,做事认真努力,充满自信,敢于表达自己且善于思考;在学习态度方面也提升了很多,上课努力学习且每人玩手机,自习课都在认真做作业,实训课上做实训一丝不苟,最大的变化来自部分学生的家长,他们现在都能骄傲地在同事和朋友前提起自己的小孩,那在以前都是不敢提的。
中德双元制班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找回了久违的自信,老师的职业成就感也有了,本人觉得可以稳定地执行下去,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体现校企合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友林.基于现代学徒制机电专业教学改革校本化的研究[D].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年14期,P71-P73.
[2]宋健.基于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与实践[D].科学大众,2018年08期,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