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临床实践教学,培养新型助产人才
2018-12-06王玮
王玮
摘 要:助产人员必须掌握高超的操作技术,而且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求在教育教学中高度关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助产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了保证助产专业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助产人才,务必要致力于助产专业教育实践改革,强调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与思维能力。
关键词:助产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助产人才培养主要集中于大专与中专教育方面,而且护理专业对其具有明顯的影响,专业发展不能与其他医学学科相比。自学校设置方面来看,学生进入实习与就业阶段后会感到专业技能掌握不牢固,思想认识不到位等问题。自医院方面进行分析,助产服务质量不高,存在着较大数量的剖宫产现象。我校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自高素质教师团队建设、引进新型教学方法、创建教学基地等方面创新了当前助产教育教学模式,希望有利于提高我校助产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创建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可以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措施进行培养:第一,支持教师参加自学与进修。第二,定期指定专业教师进入其他高校参观学习;第三,邀请有关专家前来举办各种形式的知识讲座活动;第四,鼓励教师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专业岗位培训。在三年的不懈努力下,我校助产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明显提升,教学质量明显好转。
二、培养高质量助产专业人才
(一)结合教学实际制订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召集校内专家学者针对助产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制订了人才培养目标,并合理选择了课程内容,添加了母婴保健、临床营养学等学科,并增加了助产专业的一些实践课程时数,进一步压缩了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时间,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中引入了助产专业内容。
(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保证助产专业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对临床助产岗位进一步细分,明确了不同工作岗位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为助产专业实训教学制订了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内容、引进了新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全部融入了护理礼仪、人际交流、护理技能、健康教育、外科护理知识、助产知识、妇科护理知识、儿科护理知识等课程。
(三)保证临床考核的公平公正。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情况,根据岗位设置创建助产专业完善的考核制度。并增加了导诊台、产前检查介绍、分娩观察、接生技术、新生儿护理、产妇急救、产妇护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强调考核助产学生的综合技能,再有,建立了合理的考试程序,结合考核要求实行一对一考核,全面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交流能力与人文思想。
(四)创建助产专业网络学习平台。为了进一步创建更为合理的助产专业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学习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我校将助产人才培养中的37门课程教学内容全部上传到学校网站,每一门课程均上传了课程介绍、学习要求、学习计划、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有关课件、学习指导及习题设计等内容。当前37门课程的学习材料已完成了全部上传,助产专业网络学习平台彰显自身强大功能,学生学习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三、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利用引进新型临床实践教学法,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实际操作技能。重视发展助产专业学生的判断能力与处理能力,使其早日成为实用性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引入相关项目设计,自不同工作任务引导出职业能力,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不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参与实际技能训练与助产临床演练。强调每一名学生必须熟悉操作流程,利用实训室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当中,学生考核、医院实习等均可以借助这种方法,保证每一名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助产专业妇产科操作技术。学生在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过程中,也提高了专业护理知识,形成了较高的助产护理技能。
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一)创建高质量的实验室,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动手动脑,为学生建设高质量的实验室,引进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实验实训设备,为学生增加实践课时数,支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训室,满足学生锻炼实际操作技能的需求。
(二)联合企业发展,保证教学与岗位相契合。助产专业课程改革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要与人们的需求相一致。利用联合办学创建高质量的实训基地,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订临床实践教学方案,及时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并深入研究患者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策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过程与工作岗位相协调。
总之,创新助产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训练机会,有效提高了助产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助产专业实践教学要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每一名学生掌握坚实的专业技能,使其顺利进入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冯敬华,李柳丽,马新博,等.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助产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5):776-778.
[2]杜凤英,谭迎春,李丽,等.本科助产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