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模型的发展及意义
2018-12-06任汝静杜成成李晓强洪坤尹婷沈建英谭余庆
任汝静 杜成成 李晓强 洪坤 尹婷 沈建英 谭余庆
摘要:中医证候模型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中医药作用机制的有效工具,促进了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深入研究,证候模型的研发和使用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现有几类证候模型的复制方法及其优缺点,并阐述目前证候模型研究和使用的必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证候模型;复制方法;中医药现代化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12.003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8)12-0008-03
Abstract: TCM syndrome model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the research of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sease and the mechanism of TCM, which promotes the further study of TCM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Developing and using syndrome model is an indispensable link in the development of TCM moderniza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replication methods of several kinds of existing syndrome models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current study and use of syndrome model.
Keywords: syndrome model; replication methods; TCM modernization
1 中医证候模型复制方法
1.1 病理模型
病理模型即是根据某一疾病的特定病理表现,运用相关实验技术对动物进行造模,使动物表现出该特定的病理改变,如通过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1]、通过灌胃CCl4复制大鼠肝损伤模型[2]等。根据病理表现复制动物模型能获得明确特异的病理改变,以提供确切的指标变化支撑该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并且可根据病理实验技术得到的结果,说明实验干预手段是否对该类疾病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但该类模型存在一些缺陷。首先,造模所用的某些使动物发生器质性病变的药物多为毒性药品,在产生造模所需靶器官病变的同时可能引起动物其他生理指标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產生影响;其次,这种模型复制方法无法与中医临床病因相联系,忽略了环境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完全脱离中医基础理论,在评价动物成模时无法运用中医理论对其进行证候的定性,且中药对证型的作用也非单一性的。因此,此类模型不适合作为中医药研究的首选对象[3]。
1.2 病因模型
此类模型旨在按照中医理论所提出的病因学说,人为制造特定的致病环境,使动物在该环境中出现相应的疾病,复制与临床上某类证型表现一致的模型。病因模型制作的思路是临床证候-病因-造模方法-动物证候。病因模型按造模方法又可分为单因素造模和复合因素造模。单因素造模是指选取单一致病因素进行干预复制动物模型,如通过腹腔注射内毒素建立大鼠热毒血瘀证模型[4];采用睡眠剥夺法复制大鼠心气虚模型,大鼠的心率和血压发生明显变化,符合临床心气虚证表现[5]。复合因素造模则参照2种或以上的致病因素,采用相应不同干预手段复制模型,如采用高脂高糖饲料饲养并实行睡眠剥夺的方法成功复制了大鼠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明显变化[6]。此类模型复制的特点是寻找临床致病因素并人为对动物进行干预,保证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人最大程度接近,使动物的表现与临床表现一致。据此,科研人员可进行中医相关的病因病机研究。但这类模型仍与临床存在一定的差异:①临床病因虽易模拟,但该类因素的强度、先后顺序、动物暴露在该因素下的时间等难以控制,复制出的模型稳定性不一,重现性较差,推广有障碍[7-8];②同一致病因素对不同人群可能造成的疾病证型和程度存在差异,如同时暴露于高湿环境中,北方人可能发生湿疹,而南方人则不受其影响。因此,根据病因进行动物模型复制也会与临床存在一定差异,但病因模型是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符合中医病因学说,较病理模型更接近临床实际,对中医药研究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3 病证结合模型
病证结合模型是近年来兴起的造模方法,既参照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辨证,又借鉴现代医学的评价手段,建立的模型更能准确反映临床实际情况,便于评价治疗措施对疾病的改善作用。该类模型按照中医理论复制后,采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明确疾病所引起的微观改变,使评价指标可以量化,便于制定统一的规范指导实验。另外,这类建模方法使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使现代医学的病理、药理等研究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更明确的依据。如有研究模拟临床上出现的因乙醇刺激、饮食不当、免疫损伤引起的(急性肝损伤)肝郁脾虚证,用酒精灌胃、高脂饲料饲养和注射猪血清3个因素,成功复制了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并制定了中医证候积分评价量表[9]。
2 中医证候模型发展的意义
与中医证候模型的选用存在直接关系的是中药安全性评价,使有毒中药更好服务于临床。在中医药走向世界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不足,导致不加辨证地使用中药,以致出现不良反应。其实,有毒中药只要使用合理,完全可以为患者服务。《类经》对中药毒的含义有如下概括:“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有偏也……所以去人之邪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某些中药毒性成分是其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如砒霜在治疗白血病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砒霜与维甲酸联用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达到95%[10]。《内经》“有故无殒”思想为毒性研究提供了思路。《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有“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可见,古人治病就已经使用大毒之品,只要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周期,就能使毒性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有“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张景岳注曰:“重身,孕妇也,毒之,谓峻利药也,故如下文大积大聚之故,有是故而用是药,所谓有则病受之,故孕妇可以无殒,而胎气亦无殒也,殒,伤也。”因此,评价中药的毒性不能单纯采用现代医学的毒理学方法,而应选用证候模型。在疾病状态的机体内,药物作用对象是疾病,发挥的是治疗作用。当作用于正常机体时,中药毒性则更多是表现为不良反应。所以,应注重药物与机体的相互关系。
中医证候模型为这类瓶颈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式。使用动物模型进行中药安全性评价,更符合中医临床使用毒性中药的真实情况。如药典规定附子用量上限是15 g,而临床可用到超过该用量的几倍。按照现代毒理学研究,安全性评价只能选用正常动物进行,这就使稍有毒性的中药被淘汰,严重阻碍了中药新药的研发,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药的使用剂量。因此,采用中医证候模型可更效地为中药使用方法提供指导方案。
3 小结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必须建立符合中医特色的一整套研究体系。中医证候模型的发展为中医药现代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手段,但尚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中医证候模型的复制尚无完善的共性规范[11],某些实验研究仍照搬现代医学的方法进行造模,使动物只能在有限的干预下产生某几种特定的症状,并不符合中医证的表现,很难完全代表临床真实病情,大大缩小了药物的治疗范围。②中医证候模型复制成功与否缺乏公认的有效评价方法,中医辨证包括望、闻、问、切,对患者的个体差异、生活习惯、情志等方面全面把握,灵活性强,但模型动物表现则较少,结论难免有所偏颇,且大部分尚停留在研究者小范围的领域中,不同研究者可能持有不同的意见。③中医证候模型的复制重现性和稳定性较差,相同造模方法在不同实验室可能产生不同结果,干预手段的强度、时长往往因实验室而异,导致评价建模方法和成模鉴定因人而异,认识难以统一,研究结论难以推广。因此,中医证候模型的建立应从纯化动物、优化干预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总之,证候模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并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中医药研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吴相春,王少卿,唐璐,等.MCAO模型大鼠中医证候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6):734-736.
[2] 王喜军.中药血清药物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0-52.
[3] 傅益群,吕健.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候关系释义[J].中医药学刊,2004, 22(9):1665-1666.
[4] 杨超,周岩,孙晓红,等.具有中医“热毒血瘀证”表征的大鼠血液成分和流变学变化[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7,17(10):607-612.
[5] 孙福立,李德明.试用睡眠剥夺法建立心气虚的动物模型[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1):35-38.
[6] 任建勋,林成仁,徐立,等.双参通冠方对多因素复合刺激诱导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性影响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26(5):100-102.
[7] 鄭小伟.中医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99:13.
[8] 张栋,孙静.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的研究[J].吉林中医药, 2009,29(8):655-658.
[9] 黄娜娜,孙晓倩,杨倩,等.大鼠急性肝损伤(肝郁脾虚)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3):4400-4407.
[10] 张亭栋,荣福祥.癌灵一号注射液与辨证论治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J].黑龙江医药,1979(4):7-11.
[11] 杨勇.中医证候模型建立的若干关键问题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31(10):3869-3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