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18-12-06魏慧蒋敏
魏慧 蒋敏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出自主探究问题
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基础,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学内容等因素,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法,融合情境教学方式,通过情境为学生引入新知识,提出自主探究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领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教学情境,布置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小明和家人一起到XX岛游玩,XX岛与另外一个小岛隔海相望,小明想要去另外一个小岛上游玩,你能运用钢卷尺、经纬仪帮助小明测量一下两岛之间的距离么?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借助视频、图片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任务的驱使下,激发学生良好的竞争欲与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任务时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考虑学生个性特征、教学目标等因素,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可参与的教学情境,从较为简单的“距离”问题切入,使得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参与到学习中来,体会到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与水平.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为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法的作用,教师应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任务,通过任务探究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树立学生正确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教师在布置好探究任务后,其接下来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相关探究问题,促使学生在探究和实践过程中理解、记忆、运用知识.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时布置测量两岛距离的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均匀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个人左右,让学生围绕任务进行探究,树立学生良好的数学建模思想,构造可解的三角形,运用已学知识“正弦定理”解决,并要求学生解决任务后进行总结、提炼.需要注意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不是单一的教学任务,而是一环扣一环,教师应适时提出第二、第三个任务.例如,“小明乘坐一艘海轮从A岛出发,沿着北偏东75°方向航行6.87海里后到达无名小岛B,停留一会儿之后再次出发,沿着北偏东32°方向继续航行5.63海里到达C,请问我们如果要从C直接回到A要怎么进行?”再按照对应的步骤进行探究.
三、及时总结汇报任务,帮助学生反思学习
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法讲解数学知识时,须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总结汇报任务,树立学生良好的反思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独特的數学思维,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数学知识运用水平.
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后,教师应及时对任务开展情况进行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自身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什么?”、“在探究余弦定律和正弦定律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等,通过此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突出学生个人意识,完成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的迁移与转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根据学生本身数学知识掌握情况来评价学生,多鼓励表扬学生,增强学生数学学习信心.
四、合理拓宽任务范围,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数学知识覆盖范围较广,仅通过课堂45分钟获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合理拓宽数学任务的探究范围,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领域,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不断开拓学生知识眼界,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同时,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系统学习的学科,如果仅依赖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远远不够,因此,在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教师应利用互联网与教学平台,及时拓宽任务范围,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生活,利用自己丰富想象,提出一个你想解决的测量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知识运用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学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应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法,将其融入数学教学环节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按时、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应及时总结、汇报教学任务,不断拓宽探究任务范围,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