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8-12-06杜雨薇华娟吴玲连燕舒
杜雨薇 华娟 吴玲 连燕舒
摘 要: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被认为是现代护理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五年制高职护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由于其专业知识基础差、阅历较浅、人文素养不够等原因导致在临床工作中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甚至被认为工作积极性欠佳。这对我院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是不利的。文章针对五年制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五年制高职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这不仅是医患关系和谐的基础,也是提升护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问题与对策
人际沟通能力是护理工作人员核心就业能力之一。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除了能够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之外,也有益于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对护理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认同感、自我价值感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五年制高职护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年龄小、基础差、思想不够成熟、学习动力匮乏,但未来却要从事“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医务工作。针对五年制高职护生的人际沟通现状提出对策,以提高其人际沟通能力,最终实现帮助其提升职业认同感、职业满意度。
一、培养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人际沟通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过程。护理人际沟通属于专业人际沟通范畴,是发生在护理专业领域的护士与其他医疗从业人员之间、护士与被服务对象及其家属之间以及护士与护士之间的人际互动的行为过程。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护理工作模式已由单一的疾病护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的健康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作为护患关系中重要的参与方,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应对不同特征患者提出的不同要求。护理人际沟通能力被认为是现代护理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必备元素。
五年制高职护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人群。他们在最懵懂的年纪进入学校开始长达五年的住校学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尚未形成,大多数人还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人际沟通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护理人际沟通能力对他们来说格外需要着重培养。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整体护理活动的实践证明,护理人员需要用70%的时间与服务对象及工作伙伴进行沟通。另据近几年的调查显示,目前医院的医疗纠纷中,有78%缘于沟通不好引起。良好的护理人际沟通能力不仅有助于和谐医患关系,对护理工作人员自身而言更有助于大大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职业认同感、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这个群体职业稳定性也会大大提高。
护理沟通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局限于单纯的人际沟通课程,而是全方位的,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良好的护理沟通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使学生受到更多医院的认可,更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五年制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知识不牢固,导致自信心不足,引起沟通不畅
由于医疗资源的紧缺、不均衡,以及患者对护理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一定程度上医患关系仍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这就要求护生进入临床后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环境、熟练操作。然而大部分同学,学习主动性比较欠缺,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学习不够扎实,寄希望于到临床上再边看边学边做。这与患者对护理的高要求是相违背的。因此,专业知识不扎实的护生在临床上操作的机会并不多。同时,由于知识薄弱、专业基础较差,导致在与病人沟通过程中,由于底气不足,缺乏专业性,双方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受到抵触。这就削弱了护生的工作热情,以使护生对自己的评价也较低。护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是培养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基础。
(二)个人阅历较浅,缺乏对患者的关怀和理解能力
良好的沟通源于相互理解,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为了丰富学生的阅历,学校会定期组织相应的专业见习和志愿服务活动。五年制高职护生由于年龄较小,常常局限于应付完成课内的专业知识学习,对于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未能积极认真投入,导致个人阅历并不丰富。在临床工作中,他们往往很难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无法恰当地表达出对患者的理解和关怀,容易使患者误解,认为其“轻视患者、漠视生命”。
而且现在很多五年制高职护生,多为“00”后,从小得到的关爱较多,而却很少会主动去关心他人。在面对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时候,她们一般会选择强势压制或者是蒙混过关,很少会去思考和学习如何更巧妙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所以在面对患者的时候,她们有时总会觉得无所适从,这还需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慢慢积累经验。
(三)医德修养不够,只看重完成任务,对护患沟通问题不够重视
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基本与护理专业知识学习割裂。学校多局限于生硬地进行人文知识的传播、教育,不能引导学生内化为自己的医德修养,职业情怀无法得到升华,人文知识的学习只是浮于表面,敷衍了事。学生只关心顺利通过专业课,而对“关心患者、理解患者、尊重患者、敬畏生命”的职业修養认识不够,体会不深。在实习生的日常管理中,实习医院的带教老师也常常反应,学生仅满足于完成基本任务,忽视了“良好的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殊不知“护理沟通能力的”既是医德修养的体现,同样有助于对自身的专业技能提升。
三、提出对策
(一)在五年的学习生涯中全面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转变教授方式
五年制高职护生从入校那刻起便进入“灵魂”的高速发育期,这一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极强。深入进行五年制高职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能更好地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生命价值理念和人文关怀的精神,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作为未来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五年的护理学习生涯中,全面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这样我们的护生将来在临床上工作中更好得诠释“温暖照护”。区别于以往的是,学校必须转变人文素质教授方式,融入更多的情境式、体验式教学。学校可以在行业内邀请一些资深的专家通过临床实例的讲授,让同学受到引导、启发,从而主动认识到“人文关怀的能量”、“和谐护患关系的美好”,甚至在职业认同感、职业满意度都会大大提高。
(二)着重开展“生命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其专业能力、职业修养
“生命教育”虽然涵盖于“人文素质教育”中,但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这对高职医学生言尤为重要,需要作为专项内容进行落实。“生命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和生命,理解生活的真谛,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断实现自我,养成关爱的情怀。护生既要珍爱自己也要关爱患者,正确看待“生命价值”,通过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医护人员过硬的专业能力是患者最有力的支撑。将生命教育与医德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将内化的“生命价值信念”转化为努力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动力;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来提高其专业能力和职业修养。开展好“生命教育”活动,是五年制高职护生培养职业精神、塑造职业品格重要的途径。
(三)扎实开展社会志愿服务,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丰富学生人生阅历
“沟通”发生于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因此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扎实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无论是共青团口径还是专业口径组织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护生都能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接触到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这是一个付出的过程,也是增加阅历、感受自身价值的过程。学校应扎实开展每一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保证有深入的总结和真情实感的分享。我们的同学走进过浦口区石桥小学,那是一个留守儿童为主体的学校;他们也走进过听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去关爱无声世界的孩子们。这样高质量的社会志愿服务项目,让我们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脱颖而出,活动中的各种流程大大锻炼了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他们也凭借着较好的沟通能力、对志愿服务的真情投入,通过积极的分享,感染了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学校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坚持沙龙化、实践化,利用活动来丰富学生的阅历,从而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四)小范围推行“学长制”,通过朋辈间的学习互助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五年制高职护生和三年制高职护生相比而言,其在校的空余时间相对较多,同时存在着“年龄小”、“未经历过高考,自主学习能力差”、“00后更有自主意识”等特点。这就要求对其教育管理更加精细化,更应该注重对其心灵的涵养。但由于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辅导员人少事多的现象普遍存在,无法再做到对五年制高职护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精细化管理教育,精准帮扶。因此,从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视角来看,“学长制”正好可以起到不錯的辅助作用。“学长制”是一种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倡导高年级学生平等的、友爱的帮助低年级学生,以实现良性互动和交流。选拔一些个人品德、专业素质、学习成绩、等专业核心能力尤其是沟通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高年级优秀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结对,通过朋辈间具有亲和性、引导性、示范性的交流、互动和帮扶来提高五年制高职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 沈宁.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80.
[2] 刘艳丽.高职院校医护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02):85-87.
[3] 杨健宁,玉文,殷进功.基于SEGUE 量表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评价[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03):419-422.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5年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五年制高职中护学生人际沟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14255012X。
作者简介:华娟(1986- ),女,汉族,江苏人,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讲师,本科,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为本文的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