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与育人双促进模式探索
2018-12-06张晶田秋实
张晶 田秋实
摘 要: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主流蓬勃向上,但仍存在组织生活老套单一等问题。为探索为了探索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与育人机制双促进模式,笔者以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第五党支部为试点,创新支部建设方式和组织生活方式,实行“分期分主题轮岗负责制”,激发学生党员主观能动性,发挥支部长效育人机制,探索支部建设与育人双促进模式。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育人机制;双促进模式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最基本单元,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同时也是高校党建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因而,建立高效能、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党支部是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織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这是党中央对大学生党支部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激发大学生党支部活力,提升大学生党员素质,不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基层党组织抓好基础工作、夯实我党执政组织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
鉴于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各高校都将其放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战略位置上,在选配齐学生党支部的干部队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抓学生党员的质量、加大扶持与监管力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现阶段在我国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1)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全面性、细致性不够;(2)大学生党员存在着入党目的性和时代特征;(3)党支部活动内容老套单一,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方式缺乏吸引力,效果不佳;(4)党支部管理缺少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5)党支部日常管理工作量加大和信息网络化给学生党支部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二、探索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与育人机制双促进模式
为了探索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新型育人机制,笔者以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第五党支部为试点,创新支部建设方式,探索新型育人机制。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第五党支部,共有党员33名。其中教师党员1名,学生党员32名,正式党员23名,预备党员10名。2017年9月以来,该学生党支部遵循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支部管理体系,将工作细致化、全面化,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新时期特点的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党员切实践行核心价值观、深入学习贯彻“两学一做”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并创新党支部内部活动形式,集组织者与参与者于一身,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党员参与支部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党支部的育人功能。
(一)创新组织生活形式,试行“分期分主题”集中学习制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党的组织生活通常是指党员参加所在支部的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以及党课。常规的讲授式组织生活往往不能充分调动党员的兴趣,育人效果不理想。学生第五支部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每两周一次,定期开展,且每期一个明确的主题,配合当下时事热点,结合学生兴趣和实际,采用图文、影像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提高党内组织生活的育人效果。
(二)以组织生活为载体,试行党小组“轮流负责制”
党小组是党支部的细胞,党小组的管理是学生党支部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第五党支部将32名学生党员分为8个党小组,每组推选出小组长1名,成员3名。8个党小组轮流负责每期的党支部组织生活。从资料搜集、整理到相关主题ppt的制作再到组织生活的组织开展,整个流程需党小组4名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党员自身提高的过程,更加强党员之间交流和沟通。实行“分期轮岗”负责制以来,打破了常规的由支部书记或支委成员召开组织生活的方式,使每个支部成员都积极参与进来,集组织者与参与者于一身,极大地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党员参与支部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党支部的育人功能。
(三)借助新媒体平台,试行党支部线上组织生活
党支部分别在微信和QQ建立支部群,积极开展线上支部活动,除了日常事务性工作通知,党员们随时随地分享所见所闻、讨论时事热点。同时,每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照片和文字记录都会上传至群共享,供支部党员留存。
三、试行成效与反响
通过试行党的组织生活“分期分主题制”和党小组“轮流负责制”,学生党员对自己的党员身份意识明显提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显著增大,学生党支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强。这些举措,使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更加突出,学生党员这面旗帜更加鲜明,学生党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更加强大。
通过试行线上组织生活,明显增强了学生党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得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大大提高。支部党员纷纷表示有很强的归属感。
高校党支部建设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做好党支部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创新党支部建设方法,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党支部长效育人机制,不断摸索和改进党支部建设和育人双促进模式,建立高效能、高素质、高水平的新时代学生党支部。
参考文献
[1] 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7(10).
[2]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3] 中共教育部党组.普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Z]. 2017(10).
[4] 王环宇.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J].思政探讨,2016(08).
[5] 庄彬.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思路[J].人民论坛,2016.
作者简介:张晶(1989.12- ),女,安徽泾县人,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