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思路及趋势研究
2018-12-06谢燕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部湖北武汉430070
□ 谢燕(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部 湖北 武汉 430070)
1、提出问题
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一是中专体育课程体系惯延时期。二是“拿来主义”时期。三是改革期。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工学结合成为了高职课程改革的动向,高职体育课程要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的观点获得了共识。针对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访谈调查,对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以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发展新设想。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国内近20年来关于高职体育工作改革方面的政策方针及研究成果;
(2)访谈调查法:通过走访面谈及电话交谈等,获取了与本论文相关的数据与观点;
(3)逻辑分析法:采用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逻辑分析方法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现状、问题、原因及改革设想进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高职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
(1)现状调查。
高职体育课程经过三个时期的改革发展,在课程设置与实施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项目越来越多,学生学习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课程内容有了个性特征,课程评价方面也增加了内容。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如课程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体育课学时数不够、教学评价单一、体育教师缺乏课程意识与实施能力等。
①湖北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目标认知调查情况
通过对湖北5所高职院校访谈调查得知,其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主要表现为:掌握基本知识;把握项目运动特点及竞赛规则;怎样正确处理运动损伤和职业疾病?其中主要问题是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寥寥可数。
表1 湖北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目标认知调查表n=53
②湖北省高职院校体育开展的体育项目调查情况
表2 湖北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情况调查表n=53
通过表2调查得知,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内容繁杂无序,重复了很多中学的体育课教学内容。
③湖北省高职院校体育必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情况
表3 湖北省5所高职院校体育必修课程的总学时统计
上述5所高职院校,只有2所学校开设了一年半的体育必修课,其它3所均只开设了一年的体育必修课。
④湖北省高职院校课程评价调查情况
课程评价方面。上述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成绩的组成除了常态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学习态度等方面,其评价内容掉缺了课外锻炼与实践。
(2)原因分析。
其主因是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中专学校过渡而来,转型不及或不彻底,学校名称变了,而专业课程、基础课程的建设严重滞后。
首先是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与国家要求按照职业岗位特色来设置其体育培养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不符。
其次生搬硬套《体育教学大纲》。大纲内容是否切合本校实际,是否适合本校学生,没深入研究,也不敢去突破,因为学院检查评估教师优劣只按照大纲及计划行事。
三是考核标准不统一,在体育课程评价方面,由于各课考核标准不同,导致一些课容易拿高分,一些课的标准分低,这就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以致认为体育课考核不公。
(3)改革设想。
基于本文在高职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方面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重构“四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人格塑造、培养兴趣、掌握技能、职业素养是当下高职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这四个层面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为基础,也是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努力的方向与目标,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新的落脚点
其次,培养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是教师的一种专业意识,通常来讲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它是教师在处理和思考自己的课程问题时,形成自己的基本观点以及课程价值认识。一个教师的课程意识支配着自身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理念。
三是加强教师的课程能力建设。教师的课程能力包括课程创新能力、课程实践能力及课程评价能力等。所谓课程创新能力,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课程目标的运用与调整、课程内容改进与更新、课程的组织。课程组织能力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各种要素进行调控,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能力。所谓课程实践能力,即在课堂内外实施方法与策略完成教学实践的能力。课程评价能力,要求教师除了有能力对课程本身进行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评价外,还应结合学生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态度进行该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和问题的解决能力、交流合作、批评性思维与创造力等动态性指标的综合评价。
3.2、课外实践与竞赛
(1)现状调查。
在体育课外活动形式上,5所高职院校没有一所设早操,即使有课外体育活动,也都没被纳入课程考核体系。
校内竞赛,除每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外,各校开展了一些单项竞赛,如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课余训练,所调查学校的课外训练涵盖了篮球、足球、田径、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贻拳道及飞镖等项目。项目开展最普及的是田径、篮球和足球。上述高职院校均有运动队管理制度和教练员、运动员奖励办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面,上述高职院校做法一致,一年一次,专人负责组织实施。不同点只是3所高职院的测试对象为全体学生,另外2所只测试一、二年级学生。
(2)情况分析。
自体育课程改革以来,有专家提出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融为一体,很多高职院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各院校在推广和宣传阳光运动、课外体育活动方面力度不够,没有针对本校实际确保活动有序、安全地开展。二是课外实践与竞赛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形式内容单一,校内外结合不紧。三是没有纳入考核指标内,鼓励其参加课外实践与竞赛,学生积极性不高。
(3)改革设想。
在己有的观念中,“一般都比较强调课堂学习对课程实施的重要性,但在新的课程观的指导下,要把课堂教学放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来认识,那么,对课堂教学的功能、性质、价值等都应该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至少,不把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唯一途径,除课堂之外,学生的活动、生活、环境、交往等都可以作为课程实施的方式进行有效开发”。
高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多元的。一是为了增进身体健康;二是提高学习效率,它可以由学生真正地自己掌控学习内容、时间、方式和节奏;三是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愉悦身心;四是可增进同学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
因此笔者提出以下设想: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增进学生课外自我锻炼的知识和能力;加强管理措施,开展有组织的课外体育实践与竞赛;把课外体育俱乐部作为体育课堂的延伸与课程内容的补充,并安排体育教师参与其中管理;将课外体育锻炼项目与时间纳入体育课教学评价之中,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和增加体育设施,免费开放体育场馆,保证学生有条件进行课外体育实践与竞赛。
3.3、能力建设与保障
(1)现状调查。
①湖北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配备调查情况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文件规定。调查显示,1所职院的体育场馆达标,2所基本达标,2所未能达标。主要问题是:体育经费、场馆、设施、器材现状与国家要求存在差距,比如体育设施比重低不齐全,不能达到课堂教学所需的强度与密度。
②湖北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学历调查情况
表4 湖北5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学历(学位)统计表n=86
表四显示,5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学历层次上,本科占38.4%,硕士学位占59.3%,其中硕士以青年教师为主。
③湖北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调查情况
表5 湖北5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统计表n=86
表5调查显示,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助教4.7%,讲师59.3%,副教授以上29.1%。另据5所学校的师生比例为1:900左右,师资力量显得不足。
(2)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在体育经费、场馆、设施及器材方面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有关部门对体育教学需求与环境不够了解;计划上有但实施不到位。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明显滞后,主要原因:一是科研设备与体育藏书匮乏,影响体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二是只注重运动技术与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忽视理论学习和科研能力提升;三是专职体育教师短缺,师生比例失调,选项课数量、课堂教学质量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3)改革设想。
首先要提高主管部门和领导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其次加大资金投入;三是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研究、教师培训和激励。四是要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和增加学校体育场地。通过增设健身、拓展训练和定向越野设施,以满足体育课程及教学改革需求。另外,在开放校内体育资源基础上,可利用校外设施如其它学校体育场馆、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企业等资源。
4、结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在我国《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指导下,对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课外体育实践与竞赛、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应重构“四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能力;把课外体育俱乐部作为体育课堂的延伸和课程内容的补充,安排体育教师参与其中管理。参加并完成俱乐部活动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将课外体育锻炼项目与时间纳入体育课教学评价中,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开放校内体育场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体育课程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