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村落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研究
——以广州番禺沙湾古镇为例究

2018-12-06吴开军李丹霞

关键词:沙湾古村落古镇

吴开军,李丹霞

(广东财经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破坏了不少传统古村落。为保护古村落,截止到2016年,已公布有6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共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28个[1],这为古村落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与空间载体。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古村落凭借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淳朴的民风民俗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开始受到旅游者青睐,成为新兴旅游热点之一。但早期古村落旅游开发项目因经验不足遗留下很多问题,企业只关注有形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利益,忽略了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主体与客体间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关系,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开发者、经营者、政府、居民以及旅游者之间的经济矛盾,这阻碍了古村落旅游业的发展。作为相关利益者之一,居民的态度直观反映着旅游发展的状况,对研究古村落旅游十分重要。本文以广州番禺沙湾古镇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运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居民感知角度进行研究,提出古镇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相关研究回顾与评述

国外方面,Doxey提出旅游地居民的愤怒指数理论,把目的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变化分为4个阶段:热情、漠然、厌恶和对抗[2];Butler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把旅游地的演化分为6个阶段:探查、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苏,并得出随着游客数量增多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游客的态度会由积极转为保守的结论[3];Chon提出了游客满意度理论[4]。伴随着居民感知相关理论的出现,建立一套完善的研究评估指标体系也日渐成为研究重点。Kim、John AP、Crompton提出两因子评估尺度结构。而后,Madrigal在两因子基础上加入不动产价值因子。1994年,Lankford和Howard提出了一套新的评估尺度,包含了2个因子大类,由27个变量指标所组成,但AP和Crompton 认为此量表中的指标与实地调查关联性不强,因此建立了TIS模型,提出了一套包含7个因子大类、35个变量指标组成的旅游影响系统[5]。Jafari总结了国外学者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积极的经济影响研究分析为主,70年代社会文化负面影响才成为了热点,80年代后环境影响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在研究中也更加突出系统观点和均衡方法[6]。国内最早研究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的学者是刘振礼,他以河北野三坡景区为案例,研究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造成的社会影响,得出旅游发展给居民带来的社会影响正面感知为主导地位,特别是在经济方面最为突出[7]。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陆林对皖南旅游区居民旅游感知的调查研究,其探究了居民旅游经济影响感知的性质和程度[8]。进入20世纪后,居民旅游感知个案研究开始盛行,多以古村落、海滨、海岛、农家乐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并取得一些了研究成果。如章锦河以黟县西递为例,从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等角度分析了古村落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及其差异,并探讨了有关居民旅游感知的影响因素[9];吴忠宏等以澎湖列岛为例,研究了居民对生态旅游的认知与态度[10];黄玉理以平遥古城为例,讨论了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与感知[11];蔡碧凡等以浙江衢州市七里乡为例,研究了居民对农家乐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12]。国内现有的研究以理论为主,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研究范围也较为狭窄。另外,研究个例类型单一,目前已涉及到的领域有古村落、海滨、海岛、农家乐等,大部分集中在江南水乡,以江南六大古镇为主,对于快速城市化地区古村落居民旅游感知研究很少。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沙湾古镇,是广东省会广州市的一个古村落,属于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古村落,研究方法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数据分析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

调查问卷的设计分为两部分:一是古镇附近居民对当地旅游影响的感知情况与态度,包括经济影响、社会影响、文化影响与环境影响;二是居民基本信息收集,主要是居民社会经济情况与居民人口统计学情况。

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17年2月27号至3月5号,共发放纸质问卷80份,回收79份,其中有效问卷为77份;共发放网络问卷50份,回收5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6份。综合以上数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9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23份,有效率为95.35%,回收效果良好。

三、沙湾古镇居民对旅游影响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表1统计了本次调查的人口统计学信息。被调查者是目前居住在古镇的123位居民,包括本地居民与外来居住者。被调查者是随机抽取的。从结果来看:性别上女性稍多;年龄集中在21-50岁;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占样本数的71.6%;从事古镇旅游业相关行业比例较低;家庭总收入与古镇旅游相关的少,67.5%的居民表示小于等于10%,甚至为0。被调查者中本地居民占63.4%,外来人员占36.6%;接近6成人在此居住时间超过了15年;59.4%的人居住在主要游览线路300米以外。

表1 被调查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二)因子分析

1.信度及效度分析。运用SPSS进行量表稳定性及可靠性检验,科隆巴赫α系数为0.847(大于0.7),信度非常可靠。进行巴特利特检验进行效度分析,KMO统计量为0.816(大于0.7),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显著概率为0.000(小于0.01),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因子分析。借助SPSS软件通过因子分析,将各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将部分变量进行正向化处理,利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最后计算出综合因子得分。由结果(表2)可知,可以将28个变量归为7类因子,各因子贡献率详见表5,累计贡献率为66.578%。问卷设计的问题较多,累积贡献率相对较低,属于正常现象。

表2 总方差解释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通过因子分析后得到的成分矩阵a如表3所示,对7类因子进行分析,可将因子1命名为文化娱乐指标;将因子2命名为治安环境指标;因子3命名为生活质量指标;因子4命名为公共及就业指标;因子5命名为收入指标;因子6命名为总体感知指标;因子7命名为房地产价格指标。各因子解释详见表4。

表3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a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旋转方法: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a. 旋转在 8 次迭代后已收敛。

表4 因子分析

四、沙湾古镇居民旅游感知差异分析

(一)沙湾古镇居民旅游感知分析

1.古镇居民对旅游经济影响的感知。表5是居民旅游经济影响感知结果,结果显示正面感知较为强烈,赞同旅游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当地财政收入均在50%以上。同时房价上涨、物价上涨等方面的负面感知也十分强烈,这可能是旅游发展提高了居民生活成本,也可能是居民将通货膨胀误认为是旅游发展结果。当然,成本增加的同时,收益也在增加,虽然只有29.27%的人赞同旅游发展增加家庭收入,但旅游发展增加居民收入的均值为3.41,说明大家还是更认同旅游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

表5 沙湾古镇居民对旅游经济影响的感知

2.古镇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沙湾古镇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结果(见表6)显示,居民的正面感知十分强烈,负面感知几乎没有。在旅游发展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和有利于古村落历史风貌(建筑、文物等)的保护等方面,居民的赞同率均达到80%以上。

表6 沙湾古镇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

3.古镇居民对旅游环境影响的感知。沙湾古镇居民对旅游环境影响感知结果(见表7)显示,居民的正面感知较负面感知强烈。50%以上的人认为旅游的发展没有造成居民与游客冲突增多、影响治安、破坏传统文化。73.17%的人认为旅游发展改善了公共基础设施,营造出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旅游环境影响的负面感知主要体现在商业化太重,这一项赞同率达到43.09%,是旅游环境负面影响中最高的。

表7 沙湾古镇居民对旅游环境影响的感知

(二)沙湾古镇居民旅游感知差异分析

本文对沙湾古镇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在不同人口统计学与社会学的层面上进行研究,所有负面影响得分均已正向化,也就是说,得分越高,说明被调查者对该项的正面感知越强烈。

从表8可以发现,古镇的社会学特征与旅游影响感知是相关的。女性的旅游感知总体均值稍微高于男性,体现在对经济影响与社会文化影响的正面感知上。在“旅游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经济影响中,女性的感知均值达到3.5以上,高于男性。而男性在“改变生活习惯”、“干扰正常生活”等陈述项上,负面感知较女性强烈。另外,男性更对环境感知也更强烈,对“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和古村落历史风貌的保护”等环境影响的正面感知均值均到达4.4以上,高于女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旅游影响正面感知越强烈,但60岁以后逐渐削弱。51-60岁的居民对旅游经济感知呈现两极化。对旅游发展“增加收入和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等经济影响的正面感知陈述项的均值均高于其他年龄阶段,但对于经济影响的负面感知,如“物价上涨”、“土地、房租价格上涨”的均值得分只有1.86与1.57,这可能是年龄越大,对通货膨胀更敏感造成的。60岁以上的居民对环境影响正面感知更强烈,在“使居民与游客冲突增多”、“治安恶化”等感知上均为正面感知,感知均值均为3.89,说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认为旅游发展并没有使环境恶劣。中青年则更关注经济影响,就居民反映,古镇旅游发展带来的居民收入甚微,农民在年末会有分红,而居民与外来居住者没有,增加的就业岗位也少,仅少数居民参与其中,因此,中青年对于旅游发展对个人带来的经济收益呈现负面感知。

文化水平越高,对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感知越理性,但在总体感知均值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感知均值更低,深入了解得知,沙湾古镇旅游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少,类型局限,比如环卫工人、售票员等,不能吸引高学历居民,他们大都外出工作,因此对古镇影响感知均值较低。而学历较低者常年生活在此,对旅游环境影响的负面感知强于他人。

表8 不同社会学人口特征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均值差异

五、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沙湾古镇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可归纳为七类因子。基于所收集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出沙湾居民七大旅游感知影响因子,分别为“文化娱乐”、“治安环境”、“生活质量”、“公共及就业”、“收入”“总体感知”及“房地产价格”。其中“文化娱乐”因子方差贡献率最高,这个因子代表了旅游社会文化正面影响中文化娱乐方面的因素,说明这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

2.沙湾古镇居民对旅游发展影响正面感知高于负面感知。虽然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与社会学特征的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有所差异,但大体上仍保持着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态度,被调查者仅有4.88%的居民表示不欢迎游客,仅约1成居民不赞同“古镇发展旅游利大于弊”,说明没有形成明显的憎恨者。

3.居民对环境及社会文化影响正面感知略高于经济感知。沙湾古镇旅游业发展并没有明显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古镇游客人流量只在周末与节假日有明显提高,工作日人流量少,造成的环境影响也只是体现周末节假日噪音与交通拥挤上,仅有6.5%的人认为游客人数应加以限制。居民大都表示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对古镇的古建筑群起到保护的作用。经济影响方面,居民认为古镇的旅游开发项目不够完善,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并且缺乏宣传与合理的开发管理,带来的经济效益甚微,因此对经济影响正面感知不强烈。

4.大部分居民对沙湾古镇旅游发展现状不满意。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居民对沙湾古镇旅游发展现状不满意,认为古镇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餐饮、游乐设施、住宿等配套设施不足,开发思路有局限。

(二)基于沙湾古镇居民感知的旅游发展对策

1.增设文化娱乐项目,提高居民参与度与经济感知。增设更多文化娱乐项目,可以给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旅游收入,增加其对旅游业的经济正面感知,从而提高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以达到管理企业、政府、居民三者对沙湾古镇旅游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还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设备,以增强了沙湾古镇的旅游吸引力。

2.深入挖掘古镇文化,打造沙湾古镇文化旅游圈。沙湾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要深度挖掘沙湾古镇的旅游文化内涵,发展沙湾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将沙湾古镇打造成文化旅游品牌和特色旅游目的,形成古镇旅游文化产业链,提高当地居民的旅游经济正面感知和对旅游发展的满意度。同时,应联合周围旅游景点,设计文化之旅线路,打造以沙湾古镇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圈。

3.管理企业携手政府、居民,打造沙湾古镇旅游新热点。古镇的管理团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沙湾古镇旅游发展生命的长度。沙湾古镇开发管理项目目前处于资金短缺的状态,很多旅游项目无法进行,宣传活动无法开展,因此古镇管理企业应积极招商引资、完善管理机制、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具有沙湾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大宣传力度,让沙湾古镇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政府方面,一方面应在政策上对沙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给予支持与鼓励,另一方面又应该建立完善的旅游影响监督和评估系统,定期对该公司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与评估,避免旅游开发对古镇传统文化以及旅游资源造成破坏,降低居民旅游感知的负面影响。总之,让沙湾古镇旅游发展走可持续道路,是沙湾古镇开发有限公司、沙湾政府与沙湾居民应有的共同目标。协调好企业、政府与居民三者的关系,打造沙湾古镇旅游新热点,将达到多方共赢,使沙湾古镇旅游发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

猜你喜欢

沙湾古村落古镇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德贤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德贤小学作品集1
古镇之旅
培中古村落文化
番禺沙湾古镇保护更新的分析与研究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