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行为学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8-12-06金维敏
金维敏
偏瘫属于脑卒中后常见后遗症,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步行能力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与步行状态具有改善作用,但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会出现偏侧空间失认症,无法利用与整合身体或环境一侧的知觉,无法注意到来自对侧的感觉,且空间定位能力异常,而单纯早期康复训练难以改善此症状,需采取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内源性定向注意力与对忽略侧空间的自主性,改善预后[1-2]。本研究在早期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应用行为学疗法,旨在探讨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43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9.27±3.12)岁;病程16~28 d,平均病程(22.21±2.03)d;发病原因:脑出血22例,脑梗死21例。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43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9.44±3.02)岁;病程17~29 d,平均病程(22.35±1.94)d;发病原因:脑出血23例,脑梗死20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头部CT与MRI检查确诊。②初次发作。③病发前精神正常,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癫痫、躯体功能障碍。②近期服用过抗抑郁或镇静类药物。③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加重。④合并有严重心、肺、肾等功能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与早期康复训练,病情早期定时为患者翻身,预防压疮与肺部感染,调整适当体位,保护各关节,避免下肢外旋或内翻,预防半脱位、挛缩、粘连,防止骨盆前倾,髋关节外展、外旋;病情稳定48 h后,实施针对性肢体功能锻炼,对各关节进行多方位运动,3~4次/d,10~20 min/次,以健侧带动患侧,对肩关节及肩部进行Bobath握手训练,床上桥式训练,翻身训练,坐位训练,立位训练,循序渐进,逐渐练习步行与上下楼梯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同时对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与功能训练,给予心理疏导,提高康复训练的信心。基于此,观察组联合实施行为学疗法,具体内容为:①视觉训练。根据患者兴趣,通过读书、看报等方式加强患者对空间扫描能力的训练。②躯干旋转训练。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分别取仰卧位、坐位、立位,由健侧手带动躯体向患侧转动,注意转动幅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机体损伤。③交叉促进训练。由健侧手完成患侧活动与作用,锻炼其协调能力。每项行为锻炼每次持续15 min,2次/d,持续练习6个月。前期由专业医护人员指导完成训练,待患者熟练掌握及出院后由家属监督、协助完成。
1.4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与出院后3个月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AM)[3]进行评估,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提示运动功能恢复越好。②采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4]评估独立行走能力,总分5分,分数越高表示独立行走能力越强,步行状态越好。③比较两组干预前与出院后3个月偏侧空间忽略情况,采用行为忽略试验(BIT)与凯瑟琳-波哥量表(CBS)[5]进行评估,前者包括15项试验,后者包括10项检测项目,均有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空间忽略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AM与FAC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FAM、FAC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AM与FAC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AM与FAC评分比较() 单位: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IT与CBS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BIT、CB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IT与CBS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IT与CBS评分比较() 单位: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
3 讨论
脑卒中可通过临床抢救挽救其生命,但需要长时间卧床与制动,易引发废用性综合征及继发性残疾,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影响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家庭负担。现代康复医学将康复理念与康复技术融入早期护理当中,当患者度过急性期,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恶化持续48 h后即可开展早期康复训练[6],由专业康复医师对患者偏瘫症状进行全面评估后,为其制定针对性康复训练计划。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再生、重组、可塑性,实施科学、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促进受损神经元再生修复,恢复其神经功能,避免发生肌肉萎缩、足下垂、肩关节脱位、足内翻、关节挛缩畸形等并发症,提高患者自理生活能力,降低致残致死率,提高生存质量[7]。
早期康复训练虽然可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但患者康复过程中仍会出现穿衣服不穿偏瘫侧、忽略偏侧饭菜、看不清门框等多种忽略行为,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一种神经性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功能混乱或丧失,具体表现为任务选择的空间、大小、位置与任务要求不相符[8]。传统治疗方法包括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物理疗法等,前者需使用专业仪器设备,使用范围受限,而后者短期疗效显著,但中长期效果不佳,易遭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质疑,行为学疗法为近年来用于治疗偏侧空间忽略症状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对偏侧空间忽略症状缓解作用具有一定疗效[9]。因此,本研究将早期康复训练与行为学疗法联合用于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FAM、FAC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而BIT、CB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在早期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行为学疗法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提高,改善偏侧空间忽略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行为学疗法通过多种训练模式对患者混乱或丧失的感官进行反复刺激,引导病灶对侧空间进行正确的注意、定位、搜索、反应、报道,BIT、CBS是评价患者偏侧空间忽略的常用指标,具有简便、直观的优点,遵循定量、反馈原则来改善偏侧空间忽略症状,以减轻或避免康复训练过程中碰撞对身体的损伤[10]。
综上所述,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行为学疗法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改善偏侧空间忽略症状,促进预后效果,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