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内效贴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疗养员上肢疼痛和日常活动能力的疗效观察

2018-12-06许春娜陈雪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效贴偏瘫上肢

许春娜 陈雪

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上肢功能并发症上肢肩痛手肿,伴有关节活动受限,引起运动功能障碍[1-2]。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使其回归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肌内效贴(kinesio tape,KT)是由日本加濑建造博士(Dr.Kenso Kase)发明的软组织扎贴技术,该技术通过刺激肌肉本体感受;促进肌肉有效收缩,缓解疼痛;限制不良关节活动范围;促进淋巴循环等效用,其运用领域逐渐从运动医学转向康复医学[4]。本研究旨在探讨肌内效贴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疼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短期疗养的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的7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入组标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标准[3],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急性脑卒中偏瘫,伴有偏侧肢体瘫痪;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第一次脑卒中,病程在3个月以内;病灶位于一侧大脑半球;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上肢评分≥20分;无严重言语及认知功能障碍;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配合完成治疗者。排除标准: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近期服用过镇静剂及肌肉松弛剂患者,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不能配合主动训练者或病情不稳定者。将71例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7例,对照组34例。干预组平均病程(11.28±6.17)d,平均年龄(54.92±11.36)岁,男28例,女9例,左侧偏瘫20例,右侧偏瘫17例,脑梗死31例,脑出血6例;对照组平均病程 (10.75±5.36)d,平均年龄(52.88±13.04)岁,男28例,女6例,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16例,脑梗死29例,脑出血5例。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性别、偏瘫侧、脑卒中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两组均遵医嘱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肌力训练,如牵张技术、平衡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肌内效贴疗法:①促进肩部肌肉收缩、支持肩关节。摆位:肩关节外展45°,患肢屈肘90°。“I”形贴布:“锚”固定于肩胛上角内侧,“尾”以自然拉力沿冈上窝经肱骨大结节延展至三角肌粗隆。②促进腕关节背伸。摆位: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充分伸展。爪形贴布:“锚”固定于肘关节外侧,以自然拉力沿前臂、手背以多尾延展至手指根部。③促进拇指伸展。摆位:腕关节背伸,拇指充分伸展。“I”形贴布:“锚”固定于肱骨外上髁,“尾”以自然拉力沿前臂背侧延展至拇指甲缘。所选用的肌内效贴为美国Kinesio品牌型号Classic的产品[5-6]。1次/d,每周治疗5次,1个月为1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程度评分[7]:干预前1天(T1)和干预4周(T2)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上肢的疼痛情况进行VAS评定,观察疼痛缓解效果,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分。②FMA[8]:干预前1天(T1)和干预4周(T2)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上肢被动活动范围、上肢及手腕关节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包括50项内容,评分<50分为Ⅰ级,51~84分为Ⅱ级,85~95分为Ⅲ级,96~99分为Ⅳ级;评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③Barthel指数(BI)量表[9]:干预前1天(T1)和干预4周(T2)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共10项,总计10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④偏瘫手功能7级评分法(香港版)(FTHUE-HK)[10]:干预前1天(T1)和干预4周(T2)结束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使用上肢的能力,该测试由12个测试活动按照复杂性 (运动技能、感觉、认知能力、判断力和一般上肢的复原趋势)被排列成7个顺序等级所组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进行频数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干预前后两次测量值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数值资料选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疼痛程度评分比较(表1) 经过4周肌内效贴疗法后,干预组脑卒中患者VAS疼痛程度评分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71,P=0.000)。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单位:分

?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表2) 经过4周肌内效贴后,干预组脑卒中偏瘫患者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11,P=0.000)。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单位:分

?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表3) 经过4周肌内效贴后,干预组脑卒中偏瘫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54,P=0.000)。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单位:分

?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THUE-HK分级比较 (表4) 经过4周肌内效贴后,干预组脑卒中偏瘫患者FTHUE-HK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46,P=0.010)。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THUE-HK分级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THUE-HK分级比较() 单位:分

?

3 讨论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往往起病突然,由于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血管意外发生,引起神经组织结构遭到破坏及联络缺失,高级中枢从而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其中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遗留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患侧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运动功能受损,从而长期卧床,生活不能够自理,生活质量、社会地位严重下降,对患者心理产生极大的打击。脑卒中由器质性脑损伤引起,导致肢体出现相应的运动功能障碍,以偏瘫最为常见,需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因此对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有研究表明康复介入时间越早,患者恢复越好[11-12]。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是异常不自主运动,产生短暂性或者持久性的不良影响,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为有效的方法,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加速脑卒中康复进程。

3.1 肌内效贴疗法可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疼痛水平 经过4周肌内效贴疗法后,来我院疗养的干预组脑卒中患者VAS疼痛程度评分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71,P=0.000),说明在肌力训练的基础上,实施肌内效贴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减轻上肢疼痛程度。这与国内顾小元等[13]对偏瘫型脑性瘫痪实施肌内效贴治疗降低上肢关节疼痛,提高上肢功能结果一致。肌内效贴可改善患者上肢疼痛的原因是[14-15]:其一,肌内效贴通过对神经系统感觉通路的刺激,从而增加了传入反馈而降低疼痛感觉;其二,肌内效贴使用过程中提起皮肤,进而降低了皮下疼痛感受器上的压力,减少了痛觉神经的传入冲动从而降低疼痛。

3.2 肌内效贴疗法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经过4周肌内效贴后,来我院疗养的干预组脑卒中偏瘫患者FMA、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11,P=0.000;t=5.254,P=0.000),干预组患者FTHUE-HK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46,P=0.010),说明肌内效贴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这一研究结果与李威等[16]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一致。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肌内效贴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主要是:①肌内效贴可强化弱势肌群,放松过于紧张的肌群,改善主动关节活动度,以促进支撑肌肉的正常活动能力,提高肌肉的收缩功能,减轻肌肉紧张和肌肉疲劳。②肌内效贴于皮肤表面形成的张力,可帮助恢复关节的稳定性,从而矫正和保护已变形关节,起到矫正关节姿态的作用,通过减轻异常肌张力,重新调整关节,帮助重建筋膜和肌肉功能。③肌内效贴可以将淤血或停留在局部的组织液消除,改善肿胀淤血现象,通过增加皮肤和皮下结缔组织之间的细胞间隙,改善血液及淋巴液循环,改善肌肉功能,恢复肌肉张力,提高肌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7-18]。

综上所述,肌内效贴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疼痛和运动功能的有效方法,可增加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为该人群的早期康复训练提供参考。肌内效贴使用简单、方便、安全,可作为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辅助治疗的手段推广使用。值得指出的是,本研究肌内效贴组患者有2例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贴布的尾端翘起的现象,因此临床应用过程要综合考虑不同贴布形状、贴扎方向和贴布的拉力,要保证肌内效贴贴布的稳定性。

猜你喜欢

效贴偏瘫上肢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肌内效贴对一年级学生不良执笔姿势矫正效果的研究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康复及预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