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国内研究述评

2018-12-06王雨格陈秉谱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户主林权林地

王雨格,陈秉谱

(甘肃农业大学 财经学院,兰州 730070)

一、研究方法

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学者们研究集体林地流转影响因素的方法既包括定性研究也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学者们用来定义问题或者处理问题的途径,是运用最早的一种方法。陈永富及徐秀英、沈月琴等人早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就指出了集体林地流转的一些难点和问题,包括乡村干部对林地流转的认识存在偏差、合同不规范、林地资源缺乏科学的评估以及农户参与林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徐冬梅、支玲(2010)在申端锋林权小流转的基础上结合其调研经验,分析林农流转林权的前提,对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得出林农流转外部前提的重点在于产权,包括产权明晰与否,产权的保障机制、服务机构是否规范,产权市场化程度的高低以及林业资源自身状况等方面;林农流转的内部因素包括林业资源效益状况、流转双方的成本与效益、林农的家庭收入结构及收入水平等方面。

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相对的概念,大多运用统计或计量的分析方法。徐秀英和石道金等(2010)在对浙江省临安、安吉的调查基础上,认为户主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担任干部、家庭劳动力数量、收入水平等因素对农户林地流转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孔凡斌(2011)以江西省为例,从家庭收入结构差异化角度对农户林地流出和流入的行为进行研究,认为户主性别、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家庭结构特征对农户林地流转特别是转出有不同的影响。续继(2015)以林地地块为研究对象,认为地块特征即林地面积、林地性质、林地获得方式以及林地发生灾害与否都对林地流转有着不同影响。司亚伟、李旻(2016)等通过对辽宁抚顺的调研数据,从非价格角度进行研究,总结出影响林地流转的因素有交易成本、风险、资本、思想和政治因素。

二、研究结论

从研究结论来看,学者们得出的结果大致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总结。微观方面沿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个体经济单位(此处为农户)进行分类分析;宏观方面将作出行为的个体放置于一个整体相关联相影响的环境中进行分析,通常包括行业背景、政策环境等。

(一)农户林地流转的微观因素

农户作为微观研究的主要对象,他们的行为、资源禀赋状况等(如林地面积、家庭劳动力人数等)对于林地流转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从农户角度分析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学者们针对林地流转的研究从农户角度主要集中于户主特征以及家庭资源禀赋状况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户主特征因素

诸多土地(包括农地、林地)流转的研究成果认为,户主对于农户家庭的选择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其他方面往往有着主导作用。户主特征一般包括户主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流转意愿等。学者们普遍认为,年老的户主更倾向于拥有土地,因其外出非农就业较困难,同时还有着较为丰富的务农务林经验,土地是其养老生活的重要保障,故一般不愿将林地流转出去。而从受教育程度来说,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往往倾向于流转林地。户主流转意愿不仅直接影响着流转的最终结果,而且受其他户主特征的影响。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林地流转意愿更为强烈的农户大多有过林地流转经历、林地合同也更加完整、并且曾经接受过林业科技服务,对林地的价值有着更明确的认识。

2.家庭资源禀赋状况因素

家庭资源禀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户人力资源状况,包括家中劳动力总数、劳动力转移因素、非农劳动力占比等;二是财产资源状况,包括收入水平、收入结构等。在劳动力数量方面,学者们有着不同的意见。一些学者认为劳动力数量对林地流转影响显著,如续继(2015)认为,家庭实有劳动力与林权流转相关,建议劳动力多的家庭参与林权流转。一些学者则持相反意见,如黄雷(2015)认为,家庭人口或劳动力数量对林地流转影响不显著。同时,劳动力流向是受比较利益引导的,当非林收入远大于林业收入时,劳动力就会发生转移。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劳动力转移(由农村到城市)越多的、非农收入占据农户收入越大的,其流转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收入水平方面,农户家庭总收入对林地流转有着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对于总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林地流转变现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欠缺,故其较少将林地流转出去。而从林地流入来看,越有资金储备的农户(家庭收入高的)越有能力将林地流入。王波、吕士福(2017)等认为,因为林地流转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贡献较低,所以家庭总收入越高的农户对于流转积极性越低。在收入结构方面,学者们认为若收入结构中非农收入的占比越高,林地流出的可能性也越大;如果农户能从林业经营中获取较大收益时,其通过转入林地获取更多收入的意愿也更强烈。对农林收入依赖程度高的农户转出林地的可能性会比较低,转入的可能性较高。

(二)农户林地流转的宏观因素

宏观因素是指林地流转的外部因素,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林地流转的最终结果除了受到自身微观因素的影响外,也受到政策引导和制度规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1.林业政策、制度因素

从林业政策和制度规定角度来看,林地流转受到林业体制的规范和林业政策的引导和限制,林业政策和制度对农户的林地流转行为产生影响。建国初期的以木材生产为目标的林业政策影响着当时的林业建设和林业发展,以至在速生丰产林上投入了大量力量。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虽然森林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一些及时、正确的政策发布调整,对林业资源开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林业政策从以木材为重变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林业进入高效市场化发展。

2.流转市场发展程度因素

市场是连接交易双方的媒介,影响着交易行为,林权的顺利流转离不开市场运行。市场的职能完备与否和地区经济水平的高低程度对林权流转有着一定影响。市场职能越完备,如信息更加公开、操作越规范时,越能促进林地流转。在林权流转市场中,林权流转中介组织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信息的流通、流程的规范和管理,对林地流转能产生一定影响。文彩云、李扬等(2015)通过对集体林权流转现状、成效的归纳分析,提出应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林权流转市场诚信数据库和监管服务平台的意见。王波(2018)等也认为,林地流转程序的便利程度以及是否参与林地合作组织对林地流转有着正向影响。

猜你喜欢

户主林权林地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回来(外一首)
Summer Is Coming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林权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