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反腐倡廉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2018-12-06郝萌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内审专项资金审计工作

郝萌

(西安美术学院,西安710065)

一、反腐倡廉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国家加大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政策力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的通知(中办发[2015]58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更好地发挥审计在推进廉政建设等中的重要作用;实行审计全覆盖,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十八届六中全会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强调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近年来,高校腐败的案例也给高等学府敲响了警钟。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中有义务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更好地助力全面从严治党。高校在科研经费、人事招聘、招生考试等重要环节存在廉政风险点,内部审计在新的反腐倡廉形势下审计重点也会相应跟上形势的变化。内部审计在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中起着预防、制约腐败和监督腐败的作用,通过对关键部门、重点领域、领导经济责任、物资采购、工程项目建设等重要环节进行监督,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高校反腐败体系的完善,保障高校各项业务在制度下办事,在监督中办事。

二、反腐倡廉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现状

(一)审计机构职能定位不清晰

内部审计要保持独立性,在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上要独立。职能定位不清晰,内部审计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力度就会减弱。201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教育部所属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独立,随后各省教育厅审计部门也下发了要求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独立的文件。文件下发后,高校内审机构基本实现了独立。但在一些规模较小、人员相对缺乏、按照政策应该独立设置内审机构的高校,却没有实现内审部门的独立。例如,有些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审计人员去参加招标采购等业务监督既代表纪委监察又代表审计,两个部门监督的内容和侧重点不一样,弱化了内审部门在反腐倡廉中的监督职能。

(二)内部审计业务领域未紧跟反腐倡廉新形势

目前很多高校将内部审计的重点放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和工程项目审计当中,审计人员仍将主要工作放在审查学校经济业务的真实、合法性上,没有紧跟反腐倡廉的新形势,致使审计监督不全面。

1.政策落实情况审计不积极。《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提出,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推动政策贯彻落实。目前,内部审计机构在政策落实审计中存在不主动、未积极开展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等现象。高校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就要合理的使用上级部门下拨的各项专项资金。部分高校根据上级要求开展教学专项资金、资助资金落实情况的专项审计,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将国家的政策性专项资金审计列入年度审计计划,也没有主动开展政策性专线审计。在新的反腐倡廉形势下,国家加大对高校创新创业资金、助困资金的投入力度,但目前审计行业并未建立对这些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的经验。

2.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未全面落实。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权利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手段,是推进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反腐倡廉形势下,高校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反腐倡廉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落实和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高校内审机构与学校其他部门属于同级关系,对其他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学校组织部门的委托。一些高校领导层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组织部门忙于党建和干部管理与考核工作,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经济责任审计未在高校的处级干部任期内全面开展,不利于对干部履职尽责的审计监督。

3.内部控制审计未切实发挥作用。高校内部审计在廉政风险防控中起着预防作用。内部控制作为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其有效性对风险的预防起关键作用。2012年国家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处于起步阶段。高校采用高校的会计制度,遵循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但同时又有着自身经济和业务活动的特殊性,正在探索如何实施在内部控制审计。高校内部控制正在初步建立,与此相适应的内部控制评价放在了内部审计部门。目前,部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已经开始开展内部控制组织情况、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设置情况的审计评价,仍有很多高校并没有真正地展开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内部控制的审计并未切实发挥作用。

(三)内审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校的财务软件的使用和高校电子办公已非常普遍,很多原来用文字记录的业务已经被信息化的电子记录所代替。但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程度却不高,有些高校内审仅采购并使用了工程审计软件,有些高校内审仅采购并使用财务审计软件而将借助社会审计的力量去做工程审计,高校的内审仍然在手工翻阅账目,内审信息化的程度跟不上财务及办公信息化发展的脚步,逐渐消失的传统审计线索对内审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强化反腐倡廉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作用的对策

第一,明确审计职能。一是高校内部审计严格按照要求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最高行政领导直接管理内审部门,掌握内部审计的审计结果,发现学校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积极落实整改,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防止违规违纪的滋生和蔓延。二是高校要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按照要求需要独立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和岗位的单独设立内审机构,并保障内审人员的充足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区分审计监督和其他监督。

第二,拓宽内部审计范围。一是及时掌握国家的政策动态,关注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适时开展国家和地方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在政策落实审计当中,内审人员要学习和熟悉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政策,从而更好地监督政策在学校的落实情况,保障各项政策和资金和以落到实处,防治专项资金的截留和挪用,防止腐败的发生。积极探索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审计,在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中不断总结经验,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高校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监督其任职期间的经济行为,促进高校的领导正确领导观的树立;监督高校领导干部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依法、依规、照章办事,促进学校民主决策氛围的形成,督促领导干部在决策中少犯错误。三是积极探索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的路子,多与兄弟院校的内审部门展开学习和交流,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促进内部控制在高校的落实和真正发挥作用,以预防学校在各项业务活动中潜在和存在的风险,起到预防腐败的作用。

第三,提高内审信息化程度。将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纳入新反腐倡廉形势下的风险防控体系范畴,实现信息化的手段与传统的审计方法相结合,有助于内审机构更好地获取所需资料,并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审计证据进行归集和分析,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增加内部审计机构反腐倡廉的战斗力,使其更高效地发挥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 王红敏.当前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研究——对《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解读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0):76-78.

[2] 张键琦,郭发忠.党风廉政建设视角下的高校审计工作研究[J].会计之友,2013,(10):82-85.

[3] 褚文勋,李帆.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内审上水平[J].中国审计报,2015,(5).

[4] 石飚.现代国家治理下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新思路[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6,(2).

猜你喜欢

内审专项资金审计工作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