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提升众创空间竞争力路径研究
2018-12-06李正伟
李正伟
一、经济新常态下众创空间的界定及文献综述
(一)经济新常态下众创空间的界定
经济新常态就是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新常态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在此背景下结合《中国众创空间发展蓝皮书》赋予众创空间的内涵,经济新常态下众创空间就是依托广泛社会资源,为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交流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在内的各类创业场所,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服务平台,并开展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网络化的特色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是合法注册的独立法人。可见,经济新常态下众创空间是创新创业思路和方式,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和解决社会就业的内生动力,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经济新常态下众创空间是在各类新型孵化器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式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二)众创空间竞争力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于众创空间的描述均未涉及,多以研究园区、技术极园区、创新中心、技术极等术语来描述科技园区。关于科技园区竞争力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1)关于科技园形成研究:Silicon Valley Spirit(1986)《硅谷精神》中具体阐述了有关硅谷的形成过程,分析了这种模式是如何建立的,并谈到了以后的一些发展状况。(2)关于科技园发展策略研究:Manuel Castells 教授和Peter Hall教授发(1986)《Techno poles of the world the making of twenty-first-century industrycomplexes》中提出了科技园发展的一系列方法策略;英国科技园协会通过对大学与科技园的研究,编写了《科技园的规划、发展与运作》。(3)关于科技园评价方法研究:美国的埃井雷特·M·罗杰和朱迪恩·K·拉森(1985)提出了开发区评价方法,通过对硅谷的考察研究,指出了硅谷形成“凝聚经济效应”的条件;Quincee·S《剑桥现象—高技术在大学城的发展》指出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4)对于科技园成功因素的研究:鲁格和高德斯汀(Luger and Goldstein)《科学园区里的技术(Technology in the Garden)》中提出了科技园成功的几个主要因素。(5)关于区位条件评价指标方面的研究:美国的DMJM房地产开发公司指出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关键是区位选择;美国马立基和尼卡波(1988)提出了高科产业园的六个特殊区位条件。(6)关于创客运动的研究:Troxler等(2010)使用美国学者Benkler(2006)提出将创客运动定义为一种基于大众生产的创新模式;Dougherty(2011)提出Maker与Makerspace的概念取代原有Hackerspace,同时强调了动手的特征;克里斯安德森(201)认为创客运动是让数字世界真正颠覆实体世界的助推器。Bauwens(2012)也从经济分享的角度解释了创客运动的行为模式。国外学者研究基本以科技园为主,主要集中在形成与发展、评价方法、成功因素和区位条件评价、创客运动等方面,并且停留在以前年度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但对于经济新常态下提升众创空间竞争力核心要素及路径的研究并未涉及。
我们使用“免费题录”,取“篇名”为众创空间,对“中文期刊网”上的文献进行搜索,发现以大学科技园发表的文献居多,关于众创空间的文献研究也就近2年才呈现。国内学者关于众创空间竞争力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1)众创空间发展模式研究:王兆丰、侯立丽、武丽娜(2016)高校众创空间模式浅析中系统阐述了高校众创空间6种基本模式;赖晓南(2016)特色化众创空间的发展模式提出建设线上互联线下互通的众创空间协同发展共同体;(2)众创空间建设路径研究:王涛(2015)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探微中分析了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发展定位及实现路径;戴春、倪良新(2015)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的众创空间构成与发展路径研究中分析了众创空间的六大构成要素;汪群(2016)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提出了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培育众创精神、创业生态系统制度体系以及硬件设施建设;初汉芳等(2017)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与探索提出了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资源协同创新的生态体;(3)众创空间策略研究:董晨醒(2015)高新区众创空间发展策略中提出了营造创业创新环境、培育创新型孵化器、构建服务平台提升创业报务三方面策略;严旭、鲁德银(2016)众创空间发展策略探析中分析众创空间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政府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相关策略。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对于众创空间的研究近2年才开始,仅停留在发展模式、建设路径和策略研究等方面,但关于如何进一步提升众创空间的核心竞争力要素、创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力研究仍不够深入和系统,本论文进一步明确众创空间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探索有助于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提供服务,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经济效益。
二、当前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分析
以苏州地区众创空间为例,据统计数量已经达130多家,按其规模来讲国家级众创空间12家,省级众创空间47家,占江苏省众创空间总量的1/3和1/4左右。苏州城区范围内各个点位都建有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同时在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县级市也相继建立机构,逐渐涌现出一大批规模不等、特色鲜明的众创空间,按其运营模式和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专业服务型,如e帮创空间、香樟树众创空间服务中心、库创堂;(2)创客孵化型,如智谷创业园、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苏创空间、创客邦;(3)培训辅导型,如金丰众创空间、西交创客;(4)投资促进型,如赛富互联网金融众创空间、昆山两岸青年玉山创客驿站、启点咖啡、幸福谷天梯咖啡;(5)媒体延伸型,如文化众创C-space、乐乎众创空间、金枫128创客空间等。苏州大市范围内的众创空间孵化约3100多个创业团队,直接带动各方约25多亿的投融资资金,为苏州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创新创业的活力。其中苏州工业园区“苏大天空”众创空间已达34个创业团队,其中12个团队获得投融资资金合计1.6亿元人民币,直接带动2800多名青年大学生创业,实现苏州大学大学生创业的首选基地;相城区“创客空间”已完成44家创业团队,其中3家已成功并购上市;吴中区“创客巢”成功孵化团队17个,完成67个创业项目,“搜学宝”、“云居”项目投融资金达2000万元;昆山启迪众创公社孵化各类创业项目累计超过60个,包括三生万物机器人、搜轴网、诺存微电子等知名小微企业,先后被评为省级众创空间、省经信委互联网众创空间项目等。
三、经济新常态下提升众创空间发展瓶颈
(一)众创空间盈利模式缺乏特色
目前众创空间经营服务范围中主要涉及提供办公服务、工商注册、企业培训等几乎成为服务标配,众创空间的商业模式与运营理念几乎大同小异,缺乏核心竞争力,将面临巨大运营压力。另外以民营资本投资为主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未按前期设计要求运营,在引入项目和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多考虑投入成本和收益问题,入驻众创空间的企业科技含量不高。许多企业孵化器、创业咖啡馆所能利用资源太有限,与行业资源对接不足,特色不鲜明,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体系不健全,缺乏依托企业和高校丰富资源和经验的支持,使得创业团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发展。有些企业与众创空间即便签订协议,简单认为租用场地就是对众创空间的支持,忽视了合作发展、共同解决生产技术难题、项目开发、技术培训等深度合作问题,导致项目合作形式化、合作深度不够深入。
(二)众创空间资金渠道来源单一
苏州的众创空间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资助方式。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绝大多数潜在的投资人、企业家对于众创空间还没有明确的理念,对扶持创业项目投资回报的盈利性信心不足,因此要求企业或者投资人立刻投入大笔资金不太现实,使得众创空间孵化项目不得已又回头找政府或银行投入资金。而银行对初创企业的贷款审批流程又相当严格,因为一方面创客项目绝大多数都是属于技术、服务和商贸等轻资产行业,缺乏抵押固定资产和担保等条件,银行很难为其风险评估,另一方面创业项目伴随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手段的发展不确定因素很多,项目回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效益风险也较高,与传统银行业规避风险不相符,使得创业项目融资十分困难。
(三)众创空间创新创业能力不强
目前众创空间创新创业项目绝大部分来源是高校大学生创业,入园项目良莠不齐、形式多样和涉及范围广,比如:互联网电商、医疗健康、高新技术、金融行业、各类服务等很多领域。对于高校大学生创业热情是很高,但是创业经验不足,很多项目只是空有想法,盈利模式不明确和创业项目缺乏系统运营规划,逻辑性不强,在创业失败的例子经常会发生,造成很大资金损失。为了解决这种情况的发生,高校创新创业指导老师通常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从中选拔好的创业项目,比赛的最终胜出者也可获得扶持奖励资金。
四、提升苏州众创空间竞争力的实现路径
(一)建立健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创新运营模式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主要由政策、市场、人力资本、融资、文化以及其他支持六个要素构成。众创空间不仅要提供硬件的办公场所,更重要的是强调构建商业生态系统为企业事务性工作提供软性服务,帮助解决创业者的难点,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法务、财务、风险投资以及引才等问题,构建完善的创业培训体系,帮助创业者实现成功。鼓励大企业或专业公司、跨国公司以及高校院所成为其战略合作伙伴,引导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整合资源空间与资源质量,实行非盈利与盈利并重,完善众创空间自我发展的运行和激励机制,积极探索众创空间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和理念,培养专业化、高素质、职业化的运营管理核心团队,提高众创空间核心竞争力水平。
(二)丰富创新创业资金来源,丰富融资渠道
(1)倡导设立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投融资机构与众创空间深入合作,例如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天使基金、风投基金等投资,营造有利于众创空间成长的投融资环境,引导众创空间加强与融资租赁机构合作,可以通过对融资租赁设备进行补助贴息等形式。(2)倡导银行对自主创业资金不足的企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的支持,提高创业贷款担保基金比例,为创业者提供充分的贷款资金,提高担保贷款规模。(3)倡导构建众创空间资源共享圈,整合产业资源和人脉资源,形成共享、稳定、长期的共享圈资源。结合入驻项目投资孵化流程的需求来建设组织结构,打造专业的众创空间组织结构和团队,吸纳更多懂法律财务、股权融资、媒体推广的指导专家,在创业项目对接、法律财务、股权众筹、媒体推广、人事管理等各方面资源给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扶持和推动。
(三)引进创新创业优质项目,整合核心要素
(1)为优质项目提供平台。一方面要依靠当地高校优势,拥有丰厚的校友资源和学校资源,方便对接资源,容易形成产业链。通过与知名高校、研究所和大企业合作,让高质量创新资源向大众创业释放,在每个环节的提供专业服务,促使创业项目落地。另一方面要打造企业型平台,企业型众创空间既能为重大关键技术转化提供种子资金,又能帮助创业项目提升抗风险能力,同时拥有较强的专业顾问辅导能力和高水平的管理团队为其配置更多企业的产业资源。(2)为优质项目引进人才。强化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培育,集聚领军孵化人才,完善姑苏领军人才计划,引领国际尖端技术,针对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团队给予竞争力资助政策,打造产业技术人才高峰,在拓展人才高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人才引进的层次和水平。同时以导师的方式,提升科技人才的创业教育,完善整个创业人才培育体系。(3)为优质项目筛选。对初创企业或入驻项目进行深入考察和行业预测,为减少投资的不确定性,项目验收合格后方能入驻,提高资本对接效率。通过孵化器自身组建筛选团队,对前期孵化器的筛选以及评估,可以大大提高后期孵化成功率,从而为孵化器带来预期的社会经济收益。(4)为优质项目开拓。继续办好国际交流协会,加强国际交流,在海内外创设创业大赛,与知名高校设立跨国技术转移并购基金,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和交流,推动苏州加快融入全球创新体系。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苏州的能力与潜力的同时,通过“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苏州梦工厂”等方式加强与国际高端项目的对接,吸引国际知名高校或者企业来苏设立研究机构。
五、总结
通过综上所述,苏州众创空间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盈利模式不成熟、创新能力不足、融资渠道有限等问题。针对苏州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建议从加强政策扶持和机制创新,引导社会各种力量支持和参与“众创空间”建设,创新运营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引进高质量项目,努力培育一批适应大众创新创业需求、运行效率高、综合服务能力强的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众创空间”。通过推进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不断优化,不断地努力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以适应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为苏州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