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预算管理体系优化问题研究
2018-12-06郭爱清
郭爱清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财政局,呼和浩特 010010)
预算是现代政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职能,美国政府多次停摆就是因为财政预算在参众两院不能通过,可见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完善的政府预算体现了政府资源分配的透明性、公开性,也显示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尽管我国提出了收支两条线的规范管理措施,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问题,如预算收入不完整、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基础工作较薄弱、政府采购编制不够明确、预算执行随意性大、支付约束力小等,这需要健全的法制管理来实现高度透明的预算管理。
一、财政局预算管理体系基本状况
1.国外政府预算的经验。阿伦·瓦尔达沃斯基和芬劳(1986)提出的政府预算渐进主义的理论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根据该理论人的主观性和智力因素会影响预算编制,因此每年必须根据上一年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预测。鲁宾的公共预算模型包括收入、过程、支出、平衡和执行,是一个将宏观预算与微观预算结合在一起的预算模型,它不仅研究预算行动者,而且研究预算过程和环境对于预算决策的影响。乔纳森·D.布劳尔等人通过系统分析美国的《政府绩效与预算法案》,建议以目标—结果为导向的政府就要建立预算绩效,把预算的投入转化成结果,建立一个以绩效预算为导向,财务信息有规划的政府。美国作为世界上最高效的政府之一,其特点就是职能机构健全且职责分明,预算程序完整得当。同样,德国政府因为法制完善、管理完备和科学规范而建立了强有力的预算约束力,并且以强大的电子系统和全过程监督来确保执行。近年来,国外政府还提出全民参与的预算方法,以提高预算的可执行性和监督性。
2.财政局收支核算的编制和执行。财政局预算核算的内容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和上年结转和结余等收入核算。在收入编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并能保证及时上缴国库。支出包括各部门的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事业单位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财政局的预算由财政局组织各预算单位编制,通过“三上三下”最后由财政局汇总上报同级政府,人大批复。在编制过程中要求各预算单位完善基础数据,要把机构名称、人员编制、组织变化、变更情况及时上报,财政部门要对上报数据及时核实确认。编制预算一定要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必须具体到项目和单位,具体落实到各部门,严格限制三公消费,确保实际支出不超过预算。要确保预算信息公开,除非涉及国家机密,否则必须公开,包括三公经费。要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超过100万元的拨款要确定绩效目标,要做好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试点工作。要强化预算约束,不得擅自调整,不得自行追加。财政局对于工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预算,要根据分月计划进行拨付,项目支出按照审定计划拨款,在执行中对未实行“收支脱钩”的项目不得超过10%。
3.绩效管理。根据预算管理的计划和目标,加强跟踪管理,及时分析状况,撰写绩效报告,并且根据绩效报告进行评价,具体指标参见财预[2011]600号文件中附1—5表。为了绩效管理的水平,要建立具体的指标评价表,明确财政监督检查经费。为提高信息质量,要抽调财政检查人员和聘请社会中介机构人员进行检查,并且持续开展会计信息监督工作。
二、财政局预算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编制问题。第一,预算收入不完整,有些财政局没有将预算结余编制进入本部门预算,有些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没有进入预算,很多预算游离在体系之外,为徇私舞弊提供了条件,有些单位经营收入、国有资产变现、租赁收入管理不规范。第二,预算支出不规范,很多项目没有制定就申请资金,在资金申请上也没有充分论证就盲目申请,这很容易造成大量资金结余,从而导致资金使用的浪费问题,还有些单位申请多个项目,项目资金互相划转。第三,采购预算不细化,采购资金程序和内容不明确,采购预算缺乏约束力,由于公开性和透明性不足,容易发生腐败行为。第四,预算编制不科学,根据往年预算编制新决算,对单位的实际用量计算不足,项目上细化程度不够,很多支出没有具体项目,只有使用方向,有些项目支出的申报依据、用途重复,有的项目严重超支,有的项目结余过大。
2.执行问题。第一,预算执行随意,存在截留收入、先支后算、滞留划拨、随意付款、虚增收入、列收列支、超预算支出、先用后批、挤占挪用、超常举债等现象。第二,支出约束力低,预算追加过高,变更过多,甚至很多单位的支出不按预算走,公用经费支出很大,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第三,结转规模较大,很多项目由于长期推迟导致结转过大,还有些采购项目时间拖延较长,导致项目结转规模超过90%。
3.监督问题。第一,绩效考评不科学,具体项目的资金落实不明确,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对资金使用随意性缺乏量化考评。第二,预算执行缺监督,目前同级监督难以实现,人大监督财务性较强,对财务草案的审核缺乏专业性,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第三,预算缺乏透明度,很多单位大量的项目让公众不了解,比如技术研发资金到底如何使用公众并不知情,这非常容易造成资金滥用。
三、财政局预算管理体系优化的对策
1.优化预算编制。在编制上要坚持完整性原则、收支平衡原则和绩效管理原则,要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既要确保部门的稳定运行,还要做到量入为出。首先,必须要加强预算管理,科学制定预算编制管理体系,强化预算管理意识,以预算编制指导执行工作。要参考国内外经验,选择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根据我国的国情,本文认为采用基于目标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计划管理为导向,所以要将预算编制作为第一要务,一旦编制了预算就要严格执行,避免变更,养成良好执行计划的习惯。具体来说,科学制定定额标准,细化收支预测方法。其次,要编制中期财政规划,根据过去三年的收支情况,以及未来市场的变化和形式,制订周期性的财政计划。最后,要细化预算编制,全面落实到各部门和各个项目,财务数据要细化到具体项目使用情况,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都要细化,尤其是要强化项目预算支出。为了确保预算科学性,必须防范预算的重叠,明确项目周期,避免执行过程的调整。
2.强化执行过程。我国财政预算管理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执行过程,很多部门虽然制定了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但是执行中由于不够严谨而导致许多问题。针对这种问题,必须要严格治理,否则预算编制得再完美也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第一,要加强预算执行力,做好预算资金的前期安排工作,提前做好市场考核调查,严格执行招投标程序,及时进行验收和决算。要对资金的用途和使用进行严格审核,有任何变更和追加行为必须要进行申报,并且落实到责任人,做好对每一笔资金的追踪。要增强对暂付款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压缩暂付款的规模。第二,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的约束力,制定硬化约束,除非不可抗力,否则不能轻易调整重大预算,同级预算必须要人大通过,任何调整必须经过法律程序,任何支出必须要列入预算事项,对于新出台政策导致的支出一定要走法律程序,建立严格的考核通报制度。要做好预算的执行分析,建立预算动态管理系统和部门预算执行分析制度,根据具体的目标提出改进措施。第三,建立奖惩机制,强化问责,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如果存在不改的现象,收回资金指标。对于预算执行中存在的舞弊行为,要严格处理,如果有腐败行为,要移交法办,下决心改变过去那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
3.建立透明化的监督体系。首先,要建立全员监督思想,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将过去的同级监督改变为多元化监督模式,可以参考德国的经验,让社会机构、独立会计师、上级部门参与到监督管理工作中。各部门的员工是监督执行的最好群体,所以要建立员工反馈渠道,建立有奖举报机制,这样可以限制领导部门滥用权力,对他们形成有效的制约。可以通过群众听证会等方式,给予群众对领导干部的问责权力,推动全员全过程的监督。其次,推动相关数据社会公开,通过建立网络查询方式,让人民群众全面了解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通过提高公开性和透明性,将权力放在阳光下,让每一笔资金的来源去向都接受监督。再次,通过绩效管理来实现效果监督,将绩效考评贯穿于编制的全过程,定期对绩效管理进行分析,确保其不偏离目标。最后,建立保障措施,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财务管理质量、内控制度和共享管理水平,促进监督体系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