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临港经济金融支撑的路径研究
2018-12-0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构成。临港经济作为一个以港口开发、港口产业等因素构成的有机体,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下,临港经济对于发展各国经济、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临港经济的构建
1.构建符合国际权力新秩序的临港经济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下国际权力构建模式,即各国不再通过战争等极端手段来分配权力,而是通过国际机制来维持相互依存的关系,维护共同利益。港口经济作为一种促进区域繁荣的开放型经济模式,有利于平衡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临港经济发展满足共同利益发展需要
共同利益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即各国应立足于全人类的共赢,共同维护全球性利益,实现人类社会的长久发展。受“人类命运共同体”影响,港口逐渐成为加强各国经济联系的平台。临港经济具有很强的辐射功能,它有利于促进各国经济紧密发展,加强全球利益共同化。
3.临港经济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容,即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强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临港经济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的发展路径,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落实,实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临港经济构建应符合多元化的全球治理
多元化的全球治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之一,即由于世界政治主体的多元化,在形成一个具有道德规范力的“全球机制”的过程中,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港经济是依托港口航运融入世界,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交流的市场经济。中国临港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倡议更多转变为国际共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二、临港经济中金融支撑出现的问题
金融是临港经济的核心力量,它连接着各部门、各行业的生产经营,是管理、监督和调控临港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的纽带。
1.港口基础设施系统建设资金仍然不足
港口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公用基础设施。目前,港口建设的投资量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致使社会和私人资本不愿投资港口基础设施,而政府的资金投入难以支撑其需求,从而导致港口和产业发展陷于弱势地位。
2.金融支持下的临港经济发展布局同质化仍然存在
目前,我国临港工业区在产业结构和布局方面趋同现象严重。各地临港工业区无视自身条件和周遭环境,均向现代化综合临港工业区风格发展,导致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金融资源支撑众多同质化的临港产业,不利于我国整体金融支持环境。
3.金融对港口企业和产业链的聚集能力较弱
在临港工业区中,部分园区里企业布局分散,金融机构缺失,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从而导致金融聚集力较弱,分散在各个产业链的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港口企业和产业链的分散以及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临港经济的发展。
4.港口物流金融服务结构单一,金融服务产业不健全
我国目前实施的港口物流金融的环境尚处在起步阶段,港口物流金融服务结构较为单一,金融产品缺乏创新,港口物流金融服务市场的主体主要还是以银行、港口企业为主,各类金融服务产业发展落后,金融信息平台尚未建立,严重制约了港口经济的发展。
5.港口物流金融服务市场体制不健全,存在隐形风险
在临港经济中,我国尚未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市场机制对相关业务流程进行规范,致使港口物流金融存在一定的隐患。例如,港口物流金融中的抵押货物的评估体系不健全、保险机构尚未进入临港经济区等,这些都给港口经济的稳定发展留下了隐性风险。
6.金融尚未发挥出港城产业衍生共进的连接作用
港城产业衍生共进是指临港工业区和腹地产业的演进共生。目前,我国大部分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相互金融支撑力较弱,临港地区亟需腹地产业的金融支持,然而腹地产业不敢贸然满足临港工业区的金融需求,从而导致港城演进共生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不利于临港工业区和腹地产业的共同发展。
7.金融支持现代化港口人才引进的力度不足
随着现代化港口的飞速发展,技术型人才的引进成为了临港经济区的重中之重。然而,临港经济区在引进人才方面的金融支持和政策扶持方面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这就造成了复合型人才紧缺的局面,拖延了临港经济和港口金融的发展。
8.金融支持优势的港口之间存在恶性竞争
由于港口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港口的生产能力过剩。面对运输市场需求不足的现象,一些有着金融支持的临港经济区为争夺货源,运用其金融资本,开始大打“价格战”、“广告战”,造成恶性竞争,造成了生产成本难以维持港口正常运营的场景,对临港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内生性损害。
三、临港经济中金融对策分析
1.建立资金闭环反馈系统,加强财政扶持的精准性
政府应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在临港经济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合理分配和利用港口相关资源和设施,完善多主体的投融资平台,制定科学的投融资决策,拓宽多样的投融资渠道,建立资金闭环反馈系统,构建一个全面的以政府引导为主的投融资体制。
2.实施块状梯度错位发展的金融扶持战略
面对我国现阶段临港经济的产业同构现象,我国应该对相关功能进行统一整体的规划,结合各地临港经济区的独特优势,实施块状梯度错位的金融扶持战略,更合理分配金融资源,发展符合当地经济的特色临港产业,避免产业同构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实现临港的可持续发展。
3.推进金融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临港产业集群的支持
我国临港经济区之间应加强产业之间的联系,采取产业链和创新链相结合的路线,尽快推动临港产业集群的形成,金融应该对此种产业集群,从引进原材料、中间材料、零部件的生产配套厂家,打造和延长临港产业链,降低中间成本,提高临港产业的辐射力等诸多方面加以支持,推进临港经济特色化建设。
4.创新金融产品,加大推动金融机构的支持,持续完善服务
政府应鼓励金融企业创新一系列与临港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产品,为港口建设和港口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行提供便利。此外,政府还应加大金融机构对港口发展的支持力度,引进金融机构进驻临港经济区,直接提供有利于港口开发建设、临港工业区转型、企业规模升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5.建立健全港口—城市互动发展的金融推动新动能
在临港经济区域的建设上,应走“港城融合、港腹联动”的发展道路。呼吁城市向临港工业区提供金融支撑,满足临港经济在科技、信息、人才资源等方面的需求,促进临港工业的发展。实现“城以港兴,港为城用”的城港金融一体化金融战略。
6.依托金融机构,设立专属临港基金,引进高端人才
发展临港经济,相关的政策和人才环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就需要口岸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财政奖惩措施和优惠金融政策,充分吸引高端人才的加入,完善港口科技升级。
7.建立多层次的临港金融战略联盟
通过国际经验可知,面对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我国可以采取建立跨临港经济区之间的金融支持联盟,投资合营联盟、“港铁联盟”、“空港联盟”、“港航联盟”等多种联盟,为合作者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金融服务,促进本地临港产业结构的升级。
8.绿色金融推动临港经济的绿色发展,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设立绿色金融产品,对符合绿色金融的临港经济区、临港经济产业环节提供精准的绿色支持,打造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临港经济区。如: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临港经济环节。在实施清洁生产、废弃资源而二次开发,注重自愿的集约化使用,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的临港经济环节予以支持。
四、结语
临港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还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而金融支持对临港经济有着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加强了我国投融资体制与临港经济的良性耦合,促进临港经济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为临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利益共同化提供便利。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