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思想研究
2018-12-06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领全局,把握新的形势变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思想。从基础工作、目标指向和引擎动力全面指引着我国新时代的金融工作。
一、金融工作的目标导向:服务实体经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评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工作成效的标准是什么?习近平同志给出了坚定的回答:服务实体经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2017年7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习过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
如何使金融工作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呢?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给出了三条切实可行的渠道和实施途径:
1.普惠金融
2005年联合国首次提出的inclusive finance(普惠金融)是指引导金融服务惠及到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通过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从而消灭金融排斥现象。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在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如何让金融更加地普惠尤其是普及到最基层的人民群众?习近平同志更进一步具体指出,“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要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资金”。特别是要让我国的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这样,才能实现习近平同志所提出的“到2020年前,让现行标准下的57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2.绿色金融
进入新时代,我们应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呢?绿色发展是其中之一。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推动和支持绿色发展,需要绿色金融。2016年习近平提出“发展绿色金融”。金融具有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支持绿色发展的金融就是绿色金融,“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同时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绿色金融的具体方法是,“利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为绿色发展服务。”“要加强对绿色金融业务和产品的监管协调,完善有关监管规则和标准。”
3.科技金融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同志所提出的“创新是第一动力”观念深入人心。科技创新需要金融支持。在英国总结美英科技竞争时,撒切尔夫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英国落后的原因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落后,而高新技术产业的落后则是因为风险投资的落后。如果没有金融的支持,科技创新就无法顺利开展。现实中有不少科技创新因为缺少金融支持,缺血夭折而亡。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对看准的、确需支持的,就要采取一些差别化的激励政策。要改善金融服务,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管道。让科技创新血液充沛焕发生机活力。
二、金融工作的底线原则: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工作的底线是什么?是安全。金融安全是金融工作的基础,是金融工作的底线。习近平同志高屋建瓴地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金融风险可能分为局部性和系统性两种。局部性金融风险是指一个区域或一个行业存在的一些不健康因素而最终影响的是这个地区或这个领域。系统性金融风险虽然可能也是由一些小的不健康因素所产生的,但是带来的影响是全局性的,范围广、影响深,整个经济体全被卷入,整个国家都会受到影响。金融工作的底线是要防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1.增强警觉性: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基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还用他生动的语言打了一个比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在经济中具有核心地位。血液在全身各处流动,一旦血液中出现病毒,就会迅速把病毒带到身体各处。所以如果金融领域出现风险,传染性非常强,危害性会非常大,就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一旦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会被摧毁,社会成就和政治成就也会受到影响,而且会严重干扰十九大对两个一百年战略布局的实现。因此,必须增强警觉性,把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首位。
2.提高预判力:准确判断风险隐患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今后5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2016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4%,比2005年翻了一番,金融业发展迅速,体量不断增大。金融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繁荣,脱实向虚。高杠杆、影子银行、地方债务、互联网金融等风险若隐若现,“灰犀牛”和“黑天鹅”的相互交织,其杀伤力就会更大。习近平强调,准确判断风险隐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隐蔽性是金融风险的一大特点。我们应该在风险未发生之前,就要有察觉隐蔽问题的能力,抽丝剥茧,让隐蔽的问题显现出来。“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习近平同志非常精准的引用这一典故,虽然金融风险不易察觉,但我们一定要有能力来预判无形的金融风险。这还不够,还需要我们在金融风险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在金融事故还没有产生之前就化解于无形。一定要胸中有数,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未雨绸缪,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
3.强调金融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金融稳定发展改革任务,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体现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和思辨力,更体现着非常强的实践针对性。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更是做好金融安全工作的重要方法。一方面稳是基础,也是底线,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坚守的基本立场。不管我们的工作如何创新开拓,如何攀越高峰,底线就好象是我们的安全带,没有这个,我们就可能跌入万丈深渊。另一方面,金融工作还要不断进取,要开拓创新。如果光求稳而不想进,金融工作就不能得到有效发展。金融工作只有不断改革,不断进取,才能不断发展,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三、金融工作的发展动力:改革开放
改革和开改是我国四十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不断进步的两大动力,对于金融工作来说,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更是我国金融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国的金融工作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和开放。
1.金融改革不停顿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的改革不断持续并深化,利率改革、汇率改革、外汇管理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改革、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等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丰硕的成果,从来不曾停顿过。金融工作的不断完善推进几乎每日都会发生,不胜枚举。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具有战略眼光,他敏锐地抓住了金融监管中体现性的问题,指出:“现行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要“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确实,最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金融混业经营发展迅速,而原有的监管机构的分割难以全面对混业经营的现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管。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打破分业监管的格局。我国的金融监管框架表现为“一委一行两会”,即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2.金融开放不止步
十八大后习近平首次外出调研时发出坚定声音:开放不止步。2016年B20峰会,习近平表示,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我们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2017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时指出,“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的金融业如何向世界开放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二个关键,一是全面深度,二是各方参与。
一方面我们的开放是全面和深度的开放。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的开放是“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尤其要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2017年国务院的文件指出,扩大金融业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指出,将大幅度放宽金融市场的准入: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另一方面,我们的金融开放是各方共同参与的开放。2016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B20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习近平主席用这样的对比句指出了,我们的对外开放的方式是各方共同参与,我们对放开放的目的是各国共享。
(中共无锡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江苏 无锡 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