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员工发展的思考

2018-12-06徐新生

教练机 2018年3期
关键词:航空智能化转型

徐新生

(航空工业洪都,江西 南昌,330024)

0 引言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标志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经到来。在新的历史时点,许多先进国家正处于新一轮制造业革命的进程中,美国提出“再工业化”、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等,力图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保持并发展制造业优势,引领生产力发展,巩固其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主导权。从当前发展趋势看,智能化必然是世界各国谋求制造主导权的主要路径。

改革开放之初,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引入我国,并逐渐进入各个领域,我国航空制造企业于本世纪初走上了信息化道路。根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指导思想以及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科学发展的观念,“两化融合”正在改变工业生产方式。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被定为新四化。如今智能制造也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国航空制造企业既肩负国家赋予的使命,又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智能化将转型升级。航空制造企业的智能化,既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实现制造强企的必由之路。

1 航空制造企业智能制造的基本模式和特征

航空制造企业具有区别于其它类型制造企业的特点。从企业类型来看,具有人才、技术、资本等密集的特点;从企业经营来看,具有投资回报周期长、运营管理复杂、供应链长、产品多品种限批量等特点,从产品来看,具有技术水平高、技术复杂度高、质量要求高、生命周期长等特点;从用户角度来看,则具有产品的使用与保障复杂、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高等特点。

1.1 智能制造的基本内涵

航空制造企业的智能化就是在企业中实现智能制造,实现生产力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的关键在于“造”中的“智”,体现在设计、工艺、制造以及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其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商业成功。

智能制造的范畴包括三个维度,即企业管理维、生命周期维、价值链维。企业管理维指的是企业运营的全过程。生命周期维指的是产品从产生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价值链维指的是企业实现价值交换的全过程,涉及营销、供应链管理、交付及售后服务等过程。

智能制造具有三个特征,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就是上述三个维度所涉及的内容都可以用数字进行定义和标识,并可以在软硬件系统的支持下进行操作。网络化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和设备将上述三个维度所有过程的软硬件系统、资源连接起来构成网络系统,按照规则互通、共享联动的原则,智能化就是实现复杂系统的感知、记忆、分析、决策、执行、反馈的自动化执行过程。

智能制造具有四个典型步骤: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

1.2 航空制造企业智能制造的基本模式

1.2.1 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服务模式的智能化转型

1)研制模式转型

随着计算技术、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的概念被引入到工程设计过程中,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MBSE)得以在工程实践中发挥作用,构建了新的基于模型的产品研制模式。

在引入新的方法后,改变了原有的企业运营、生产流程。同时,构建模型在新的模式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模型实现知识重用,将原来以纸质形式存在的知识、经验转换成可随时应用的活的模型。

基于模型的产品研制模式,要求企业要进行流程、业务模式和组织结构的变革,将知识成果转化与工程应用相结合,要求员工要改变设计理念和工作习惯。

2)生产模式转型

产品加工过程转型。通过多种模型的连续传递,实现对制造过程的仿真,可以将经过优化后的结果直接传输给机器开始生产活动。通过在线的感知(传感器)→收集分析(处理器)→监控(显示器)→人/计算机(判断决策)→执行(数字化加工设备),形成控制逻辑循环。

3)服务模式转型

航空产品的售后服务保障,对提高客户满意度、保障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模型的服务保障模式,使企业可以从产品的需求阶段开始进行相关设计工作,随着产品成熟度的提高不断优化。在此基础上持续优化产品设计、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开展交互式协同研发、推动研发工艺制造一体化、丰富面向用户的增值服务,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1.2.2 航空制造企业运营管理的智能化转型

企业的组织运行,也是以数据和信息为基础的。将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的理念植入企业的组织建设,则可以减少中间管理层,提高企业决策、反应、执行的速度。

1.3 智能化航空制造企业的基本特征

智能制造包括智能研发、智能产品、智能装备、智能服务以及智能运营等,智能化航空制造企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信息实时共享特征。智能制造的显著特征就是数字化,使得企业、产品实现信息的显性化,通过一定规则的网络化连接,使信息实时传送到目的地,极大的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基于模型特征。模型是航空制造企业智能化的重要基础,是在提炼、总结各学科、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和数据的基础上得来的,是“智”的具体体现。

快速动态响应特征。智能化企业是由信息驱动的,可以快速处理来自客户、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执行自动化特征。企业智能化的成果是将流程、方法、知识、数据、标准等注入到硬件或软件中,使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协同一体化特征。智能化企业通过网络和模型,将制造过程的上下游各个环节置于一个平台上进行及时交流、协调,实现企业各组成单元的协同和一体化。

组织网络化特征。为实现高效的自主决策和精准执行,智能化航空制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必然会由“僵硬”科层制金字塔结构向“柔性”的网络化结构发展,以提高企业的整体响应速度。

自主演进特征。企业智能化转型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够实现,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技术发展、市场变化和企业复杂度提高,不断的进行自主完善与更新。

2 航空制造企业员工与智能制造的关系

2.1 智能化航空制造企业中员工的角色和作用

从智能制造的四个典型步骤看,员工要充当“传感器”、“运算器”、“指令器”、“驱动器”。“传感器”,就是员工要及时将自身岗位所收集的各类数据,通过信息化网络及时汇总到智能制造系统中,实现信息共享;“运算器”,就是员工在智能制造系统的支持下,实时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指令器”,就是员工通过人—机互动和人—人互动,做出判断并发出指令;“驱动器”,就是员工通过操作智能化系统完成相应指令所规定的工作。

2.2 智能化航空制造企业中员工的权责关系和权益关系

航空制造企业智能化过程中伴随着员工的权责关系和权益关系重构。一是员工之间的协作关系改变,员工与员工的协作通过智能系统作为媒介,协作关系更加简单、规范,员工彼此之间更加独立。二是价值重心向核心业务转移,智能化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程度较高,更容易接受社会化服务。三是知识型员工地位提升,知识型员工为企业做出的价值贡献更大,他们在智能化企业中将处于中心位置。四是核心知识型员工参与管理的位势增强,核心知识型员工不仅参与企业产品的生产,同时还参与智能化企业本身、生产工具、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完善和维护。五是各层级管理者的权力受限,智能化企业的信息共享、组织网络化以及协同行动等特征,要求管理者本着开放共享、协同互利的理念,规范权力行使,协同达成目标。

2.3 航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员工的作用和矛盾

航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需要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来解决组织架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运行制度和规则、知识库和模型库等方面的问题,并构建、运行和维护智能制造系统。这既是企业的重大变革,也是对员工队伍自身的重大变革,因此,企业的智能化转型过程是企业与员工的合作与对立相统一的过程。

航空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毋庸置疑,但也必然会对分工协作关系、利益分配机制、员工的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针对智能化转型中和转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必将会使所谓的人与机器的矛盾凸显出来,影响航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进程。

2.4 员工与智能化航空制造企业的关系

国有军工航空制造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员工既是企业的主人、也是企业的雇员的双重属性。在智能化航空制造企业中,员工更倾向于作为企业主人的角色和作用。这样的角色和作用是在企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员工所承载的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自然结果。

但是,企业的智能化是一个组织变革和蜕变的过程,员工个体作为组织的一员也必须同步经历个人的蜕变和完善,并达到与智能化企业相匹配的水平。不能实现同步发展的员工,其价值创造能力和对生产关系调整的发言权将会弱化。

综上所述,员工与智能化航空制造企业之间存在员工双重身份属性确认的矛盾、部分员工发展水平滞后于智能化企业发展要求的矛盾,但从航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演进的过程看,员工终将成为企业的主人。

3 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航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和员工发展双赢

国有军工航空制造企业必须在智能化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勇当排头兵,必须依靠员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双赢。

3.1 明确航空制造企业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1)回归劳动本质,彰显劳动价值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日趋复杂,劳动分工也日趋细化。特别是航空制造企业具有技术密集、管理复杂度高等特点,其劳动形式必然是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产品凝结了许多员工的辛勤付出。在此过程中,员工通过总结提炼形成大量的智力成果用于企业的后续发展,这样的价值必须得到认识和确认。

2)尊重劳动者,彰显员工价值

员工在智能化航空制造企业中及其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企业制度设计者和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员工的企业主人翁的角色和作用,要树立以敬业者为本的价值取向,树立人人都能成才、成就大家的工作理念。要处理好核心员工与普通员工的关系,将两者放在同一个框架中去考虑,既要充分发挥核心员工作用,也要关注普通员工的利益诉求,更加重视公平正义和员工的尊严。

3.2 航空制造企业在智能化转型中的管理策略

1)开展前瞻性研究,主动规避转型风险

航空制造企业智能化演进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迭代的过程,充满了风险与挑战。需要面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投资风险的矛盾、员工队伍不适应新的生产方式以及客户、竞争对手所带来的市场风险等,需要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开展工程与管理方法、智能制造技术、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劳动价值评估和激励等方面的研究。

2)优化组织结构,适应智能制造新模式

企业智能化演进必然要求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构,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管理上的职能协同,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壁垒,呈现出组织功能单元虚拟化、组织要素分散化、组织形式弹性化和网络化等特征。

3)创新管理机制,保障智能制造系统运行

智能制造系统的信息共享、快速响应、协同行动、自动执行等特征,对传统制造模式下企业的制度、流程、标准和规范提出了挑战。企业在智能化演进过程中必须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变革,以适应新的模式。

4)引入方法工具,提高智能化演进效率

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系统工程方法论和复杂组织体架构治理工具的应用,对优化产品研发流程和企业治理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智能制造系统本身的构建复杂性,决定了必须引入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5)推进模型构建,建立企业知识财富中心

航空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都是基于模型开展的。模型就是企业员工智力成果的具体体现,是可以直接应用的知识和经验。现有的档案管理、数据管理和知识管理,都局限在存储、查阅的功能范围内,知识的重用性较差。通过模型构建,将“死知识”变为“活知识”,使员工的智力成果真正成为企业的财富。

3.3 在企业智能化转型中促进员工发展的建议

1)设计新型激励机制

航空制造企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智能化转型不仅需要科技创新,还需要智力成果共享。因此,需要在共享激励和智力激励两个方面创新机制。

2)动态管理工作岗位

智能制造模式改变了传统航空制造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关系,直接影响企业的岗位设置,现有相对静态岗位管理模式必须转变为动态。还要考虑因人设岗的问题,保证员工参加劳动的权力。

3)提升员工适应能力

智能化的航空制造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员工的培训培养必须随着企业智能化转型同步开展。要根据岗位需要,提高培训培养的针对性,持续提升员工适应能力,拓展成长空间。

4)尊重员工基本权益

在企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变革,必然涉及员工在企业中责、权、利关系的调整。因此,必须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员工支持智能化、适应智能化,主动为智能化作贡献。

5)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作为国有军工企业,勇于承担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双重责任,树立尊重劳动的价值导向,激发员工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员工主动投身到企业智能化转型的进程中来。

4 结语

航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大幕已经开启,所面对的不是走不走的问题,而是怎么更好、更快的走。在变革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更加理性、科学,要驾驭技术,而不要被技术所驾驭;要有极强的定力和耐力。总之,这是一场意志力和执行力的竞争。

猜你喜欢

航空智能化转型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