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与苏区的各项建设

2018-12-06王纪鹏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井冈山根据地军队

王纪鹏

(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一、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概述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辗转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进剿”。即:1928年2月下旬,赣军对井冈山的第一次“进剿”,毛泽东在新城制定了“三面攻击,一面埋伏,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作战方针,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进剿”;1928年4月中旬,赣军由永新和遂川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进剿”,毛泽东率军打退了赣军的第二次“进剿”;1928年5月13日,赣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进剿”,毛泽东和朱德采取“敌进我退、声东击西”的战术,取得了胜利。1928年6月中旬,赣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四次“进剿”。毛泽东、朱德、陈毅采取“对战斗较强的湘军取守势,对战斗力较弱的赣军取攻势”的方针,在军民的配合下,粉碎了敌人第四次“进剿”。

1928年7月份,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开始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会剿”。第一次“会剿”由于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执行了湖南省委的错误路线,导致红军向湘南冒进,敌人乘虚而入井冈山根据地并占领井冈山地区的县城和平原地带,造成井冈山根据地的严重损失;11月上旬,毛泽东同朱德面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主动出击”的战术,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会剿”;1929年1月1日,鲁涤平、何健指挥湘赣两省“会剿”军约三万人,分五路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第三次“会剿”。

1930—1934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1930年10月下旬,国民党发动了第一次“围剿”。红军采取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歼灭国民党九千多人,俘虏敌师长张辉瓒,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翌年4月,毛泽东采取了“坚决的进攻,艰苦的奋斗,长期的作战,以消灭敌人”的作战策略,地方武装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战”的秘诀,5月份在中洞、富田,吉水,永丰县丰村,广昌,建宁等地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第5个胜仗,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1931年6月21日,蒋介石亲任总司令,何应钦任前线总司令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展开了第三次“围剿”。毛泽东同朱德率领红军采取“中间突破、声东击西”等战略战术。从8月开始,红一方面军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六战六捷,歼敌3万多人,打破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1932—1933年国民党展开了第四次“围剿”,朱德、周恩来灵活运用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中的经验,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术,取得了胜利。在第五次“围剿”中,由于秦邦宪、李德掌握了军事指挥权,实施了一系列错误的方针和战略战术,经过一年的作战,没能打破国民党的“围剿”,红军被迫于10月进行战略大转移。

二、苏区各项建设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在领导红军同国民党军队作战的同时,对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方面

1.高度重视红军各级领导干部的培养。造就合格的干部人才是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条件,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毛泽东非常重视对干部的培养。1927年11月,为适应湘赣边界斗争发展需要,毛泽东在宁冈砻市龙江书院创办军官教导队,培训军队下级军官和地方武装,以提高他们的政治、军事素质。第一期学员约100名,毛泽东给他们讲政治课,组织学员做社会调查和参加群众斗争。1929年4月下旬,为了贯彻兴国县《土地法》、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毛泽东在潋江书院的崇圣祠按照广州、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办法主办了一期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11月上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总结了闽西三个月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正确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提出了扩大红军区域、统一群众武装斗争、建立代表会制度、解放苏区经济问题、培养训练干部等的正确决策,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毛泽东还致信党中央说,当时“惟党员理论常识太低,须赶急进行教育”。1930年2月6—9日的陂头会议决定成立红军第六分校,朱德任校长,毛泽东任政治委员。1933年8月分,党中央在瑞金金洲坝创办苏维埃大学,招生八个班培养苏区所需急缺人才。9月分开学后,毛泽东和一些军事指挥人员经常到校给同学们上课。

2.制定红军对待俘虏的政策。正确的对敌俘虏政策是瓦解敌军、战胜敌人的重要策略。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这个问题很重视,当粉碎赣军第一次“进剿”后,毛泽东针对红军战士和农民处于对敌军的愤恨而打骂俘虏的情况。毛泽东制定了对待俘虏的优厚政策以拉拢、分化、瓦解敌军,这种攻心政策令国民党感到惊讶与害怕。1929年12月底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瓦解敌军的原则。决议规定,优待俘虏兵,不准没收他们个人的财物,有伤给予医治。会后,红四军深入贯彻古田会议关于废止肉刑问题的决议,公布不枪毙逃兵制度以及可以准假回家的办法,深受广大战士的拥护。1931年12月中旬,同即将上任的红五军团政治委员肖劲光谈话,提出团结、建设红五军的基本方针,说:对这支部队,要努力按照古田会议决议的精神,建立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起义的军官,愿留下的欢迎,组织他们学习,进学校,搞干部教育。对要求走的欢送,发给路费,来去自愿。对起义的部队,今后改变军阀制度的任务,希望新编的红五军努力变成无产阶级化的军队。

(二)军队方面

面对国民党军队各种大规模的“进剿”“会剿”及“围剿”,红色政权能否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成长并不断壮大,军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国内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在汉口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在总结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同时,毛泽东首先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因此,毛泽东非常注重建立我党自己的武装,并且十分关心军队的建设。

1.关于军队制度建设。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村,部队在此进行了改编,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部队内部实行了民主改革,使军队面貌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1929年12月28—29日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会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和任务;肯定了党对红军的领导原则;明确了军事和政治的关系;“规定了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分析了红四军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及其不良倾向形成的根源、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纠正的办法。毛泽东系统总结了红四军建军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奠定了红军政治工作的基础,使红军得以肃清一切旧军队的影响而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1]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时回忆这次重要的会议时说:“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以后,许多弱点都被克服了。大会讨论了改进的办法,消除了很多错误的认识,通过了新的计划,这就为在红军中建立高水平的思想奠定了基础。这次会议为在江西建立苏维埃政权铺平了道路。”[2]

2.加强军队的纪律建设。良好的纪律是军队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军队纪律建设更显得紧迫。毛泽东在行军打仗中不时的向部队贯彻我党的军队纪律。1927年10月三湾改编后,部队向宁冈进发前,毛泽东宣布了行军纪律: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不拿群众一个红薯。10月24日在荆竹山向部队作动员讲话时宣布工农革命军三项纪律:一是行动听指挥;二是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三是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1月25日,布置部队分兵下乡,并向部队进行纪律教育,根据部队第一次下乡的经验和教训,宣布工农革命军最早的“六项注意”,要求部队严格遵守。1928年4月3日,针对部队受“左”倾盲动主义影响发生违反纪律的情况,毛泽东在沙田集合部队进行纪律教育,宣布和解释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同月,毛泽东在寻乌总结贯彻古田会议决议的经验时,提出革命军队管理中,干部要处处以身作则,做战士的表率;干部要深入群众,要群众化;干部要时刻关系战士,体贴战士等七条原则。进一步强调古田会议强调的军内关系、军民关系原则,红军首长要爱护士兵,士兵要尊重官长,自觉接受管理,遵守纪律等规定。

(三)经济方面

毛泽东非常注重经济根据地建设。1930年6月上旬,毛泽东同朱德率领红四方面到闽西后,分兵发动群众。随后到才溪做社会调查。“召开区乡工作人员和耕田队长会议,号召群众组织起来搞生产,要求把耕田队改为互助组;教育区、乡工作人员依据群众自愿入股原则,创办出售油、盐、布匹和收购土特产的合作社,以促进物资交流,解决农民生活的必需品。”[3]毛泽东到苏维埃中央政府主持工作后,在根据地颁布实施了各项经济建设政策。1933年2月26日,毛泽东“号召苏区的工农劳苦民众,在中央政府领导之下,用一切的力量帮助前方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阀的大举进攻,同时应加紧春耕,应该设法输入本地生产、输入油盐洋布,组织大家集股组织消费合作社,寻找到白区去的交通小道,有组织地进行买卖,来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4]。3月4日,他同项英发布关于调节民食接济军粮的命令,号召各地政府领导群众组织粮食合作社,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3月上中旬,同项英等发布关于发动群众帮助政府工作人员耕田的命令,指出:“为了使苏维埃政府成为积极有工作能力的政府,凡属各级苏维埃政府的工作人员,在服务期内,如果他们家里的确没有劳动力,或是劳动力不足的,由当地政府发动群众代替他家耕地,或帮助他家耕种,以使他家生活比较他本人在家劳动时不感缺陷为限度,务使这些人员解除家庭的顾虑,安心政府工作。”1933年3月23,同项英发布关于设立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及各级国民经济部的命令,指出根据地要大力发展经济,改善群众生活,调动群众革命积极性。5月17日,毛泽东出席瑞金县武阳区赠旗大会途中,视察生产劳动。召开乡苏干部座谈会,了解土地、劳动、耕田追肥等情况。在武阳区苏维埃所在地同干部座谈,了解他们动员群众干好春耕生产的经验,鼓励他们继续搞好夏季生产。7月4日,同项英发出关于倡办粮食合作社的布告,号召每一个乡至少建设一个粮食合作社,由工农群众自己集股。调剂市价,使苏区内粮食价格在常年内不至过高或过低,同时可以保障农民不受粮食缺乏的困难。“8月12日,出席在瑞金召开的中央苏区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指出经济建设的目的是为着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激发其参加革命战争的积极性。报告批评了将经济建设与革命战争对立起来的两种错误观点。”[4]8月25日,同项英发布关于整顿财政部工作的训令,指出苏维埃财政的原则应该是:努力进行经济建设,从发展国民经济,打破敌人封锁,节制商人剥削,来增加苏维埃财政的收入。毛泽东在主持政府工作期间,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绩,为取得根据地反“围剿”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对根据地建设经验的总结

井冈山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领导者在强敌压境,敌强我弱的艰苦战争环境下,领导根据地军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关键在于:

第一,以毛泽东为首的红军领导人深刻了解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坚决执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号召群众起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建立工农兵革命政权,实行土地革命。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对群众的工作方法,把群众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最充分地团结了根据地各基层力量。

第二,注重人才培养与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培养干部。发现并克服旧式军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作风,始终把军队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特别是在红军的几次整训。毛泽东发现调查军队存在的各种不良思想,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帮助广大官兵纠正了党内的非无产阶级习气,纯洁了队伍,统一了军队的思想,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第三,在艰苦战争的环境里,注重军事战争与根据地建设的紧密结合。毛泽东全面总结了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阐释了“党的领导、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紧密联合为一体的指导思想,指明党的领导正确是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保障,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就不能进行有效地土地革命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没有土地革命红军战争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革命根据地就不能巩固和发展,不建设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没有后方的依托、土地革命成果就无法保持。”[5]辩证地指明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是根据地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理论突破,从根本上否定了那种在革命战争条件下,经济建设和军事斗争不能同时进行的错误观点。

第四,注重调查研究。只有不断地深入群众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方针路线,毛泽东率领红军的历次大捷,无不是毛泽东深入调查的结果。正如毛泽东所强调的那样,上级所作的决议、指示同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批评理论脱离实际的作风,他特别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科学论断。毛泽东在不断的调查中,逐渐形成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也正是在调查的基础上,毛泽东写出了诸如《才溪乡调查》《长冈乡调查》等著名的调查报告,为我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第五,勇于同各种错误思想做斗争。在当时我党力量比较弱的时期,由于当时很多的领导者,他们的经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特别是对根据地斗争的情况的了解的深度不同,这就使得他们在对敌斗争中制定的路线很多时候脱离实际情况,在党中央、根据地左倾与右倾时常出现,对革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毛泽东对这些错误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抵制,也正是毛泽东对敌我双方深刻的了解,克服了军队中的悲观思想,制定出正确的对敌斗争路线,才领导红军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根据地的建设才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根据地也进一步地扩大,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总之,我们今天在回顾与纪念这段光辉历史的时候,会为我党在此期间的各种探索感到骄傲,也深深地感激着革命根据地广大的人民为革命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深切缅怀那些曾在革命中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在新的时代、新的征程中,我们会继承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斗志,为把我国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而奉献我们毕生的精力。

猜你喜欢

井冈山根据地军队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井冈山会师》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建立自己的写作根据地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窗台上的妈妈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印钞之路”
西北烽火: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