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破产法实施的法律经济分析
2018-12-05惠建明
惠建明
摘要 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体系越来越完善,这为破产法律规范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破产法实施过程中,要想合理控制实施成本,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务必制定配套制度。本文首先简要介绍破产法,然后总结破产法实施常见问题,接下来针对破产法实施法律经济重点分析,最后提出我国破产法完善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破产法 法律分析 经济分析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8.270
现如今,企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同行业问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为破产法律颁布和实施提供了机会,反之,破产法律实施又对公司经济效益、社会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分析破产法的法律效果和经济效益,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由此可见,本文这一论题具有探究必要性,希望该论题分析能为相关学者提供理论基础,以及良好借鉴。
一、破产法基本介绍
(一)经济学原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由于企业型态受不同资本结构影响明显,进而企业型态研究理论划分不同类型,常见类型有两种,第一种即公司法,第二种即破产法。
破产法实施,一方面通过破产重整调整原有合同优先权配置;另一方面发挥否定优先权。基于法律经济学角度出发,即通过改变企业原有产权结构来合理调整利益和产权。例如,M上市公司重整实践阻力重重,《破产法》纳入重整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M上市公司提供了低成本保牌方法,同時,拓展了曲线上市路径。此外,当地政府为M公司重整提供可靠的法律支持,M公司重整的同时,地方政府形象也能良好树立。又如,徐州市非上市公司H进行破产重整,H公司重整期间存在资金链断裂、应收账款延时回收、生产经营陷入无序状态等问题,再加上,金融机构强烈要求清算,最终H公司进行重整。一旦企业陷入危机状态,亦或是面临破产,导致产权结构发生相应改变,基于此,创建相关法律,应用合理的法律方法,企业重整的过程中,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处理债务问题,最终实现效率提高、公平保证的目的。
(二)法律经济目标
1.法律目标
这一目标指的是,破产保护从公平方面和公正方面体现,保护主体涉及债权人和企业。在掌握企业现有资本结构的基础上,确保各方利益主体的财产合理分配,同时,结合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在此期间,法律风险均摊,以此降低法律实施成本,这也是破产程序优化的有效途径。对此我国《企业破产法》这样规定,法律制定以优化破产程序、合理保护债权人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目标。简言之,破产法实施能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运行提供可靠服务。
2.经济目标
破产法贯穿于破产企业各个环节,它以高效配置资源、缩短破产时间为目标,现如今,全球一体化趋势逐渐形成,世界各国的破产法均以资源合理配置、警示社会行为、提高社会整体效益为目标。当前,破产法经济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要求,同时,满足破产法律完善需要。
二、破产法实施常见问题
(一)原有破产法常见问题
原有破产法仅适用于国有企业,破产法的应用范围较局限,但经历破产的非国有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破产法完善提出了挑战。从破产法律立法层面来讲,破产法立法得不到统一规范,并且各方利益未能合理分配,当时颁布的法律,存在内容简单、实施效果差、界线模糊等现象,同时,受多方干预影响,法律程序执行时间较长,导致司法实践阻力重重。由于原有破产法受政策性亏损影响较大,虽然市场经济持续发展,但破产法适应性逐渐降低,再加上,地区差异明显,破产法颁布与实施忽视了地域差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各方利益失衡、利益保护不到位现象。
(二)现行破产法常见问题
现如今,破产法实施仍存在些许问题,因为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企业破产案件相应增加,进而增加了破产法执行难度,破产法实际执行时问题百出。针对中外合资类破产案件处理时,由于新破产法操作经验较少,并且法律冲突现象多次出现,导致破产法执行面临较多问题,这对企业有序运行有不利影响。除此之外,新破产法执行还需要处理职工安置问题、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这类问题处理效果对权力主体定位有重要影响,并且关系到新法实施效果。由于目前法律经济学者分析破产法的过程中仍沿用传统观点,即基于企业危机展开具体探究,最终得到的探究结果具有片面性。反之,从企业投资阶段预测未来危机时期,这间接影响企业融资目标,同时,能够制定合理的破产预防策略。
三、破产法实施法律经济分析
(一)基于成本-收益分析
破产法分析的过程即经济学原理深入解读的过程,实际分析时选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其中,成本-收益分析法取得良好的分析效果。分析过程中,分别从公平视域和效率视域出发,依次完成权力合理配置、资源合理配置目标。破产法实施期间,兼顾职工权益、社会效益,处理好成本与收益问的关系,这对破产法完善、可行性提高有重要意义。
破产成本由多方面内容组成,破产成本及收益受内外部风险影响较大,因此,破产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应明确风险分担利益方,优选适合的激励措施,这对破产成本合理控制有重要意义,能够及时实现破产目标。破产收益即企业闲置资产配置于各部门,闲置资产取得的收益即破产收益。从微观角度来讲,相关制度变化导致交易成本减少;从宏观角度来讲,市场经济运行对交易成本产生的影响。换言之,应合理设计破产法律制度,尽可能增加破产收益,这有利于全面发挥破产法的应用优势。如果破产法律制度设计缺乏合理性,最终破产成本相应增加,这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不利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福利关系协调效果。
(二)制度影响因素
破产法律制度制定、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多挑战,由于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变化,再加上,传统立法模式单一,导致法律内容较片面,进而法律制定期间会忽视较多因素,导致法律实施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从市场因素来分析,破产法引导市场体制完成破产企业资产配置,其中,配置资产包括员工、设备等,资产配置效果与市场完备程度有直接影响。市场完备程度直接影响经济目标实现、成本配置。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颁布配套制度,又要针对性处理激励问题,大大提高破产效率。此外,市场完备程度影响破产职工再就业,进而间接影响破产成本。从人的因素来分析,首先,管理制度设计应包含多种激励问题,为确保司法实践任务及时完成,还应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这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然后,总结债权人议事规则成本问题,并合理设计议事规则,促使案件处理期间保证效率和公平,这能大大提高财产管理效率,起到员工激励的积极作用。最后,涉及破产执行者、参与者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问题,这类问题在利益平衡方面有重要影响,如果破产法律执行者综合素质过低,或者专业水平不强,那么破产案件处理阻力相应增多,进而增加破产成本。
四、我国破产法完善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调整破产法
破产法制定的过程中,应全面考虑破产法执行效果,同时,注意法律内容连接性,以及破产法律完整性,在这一过程中,明确法律权益以及法律义务。一方面,细化法律制度及内容,优化破产程序,针对细节内容给予明确的法律规定。另一方面,结合市场需要合理调整法律条文,针对管理人权利和职责具体规定,给予详细的司法解释,这对破产程序合理规范有重要意义。
(二)明确破产清偿顺序
破产法实施的过程中,应全面保证职工利益,避免劳动者权益遭受损失。由于职工身份特殊,企业破产后极易出现危机,因此,更应明确财产范围,针对劳动者保障费用优先赔偿。这不仅能够调动职工积极性,而且还能增强职工再次就业的信心,同时,有利于保障破产法公平性。
(三)适当借鉴国外经验
我国执行破产法律的时间较短,并且总结的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对此,适当借鉴外国在破产法律制定、经济效益增加方面的先进经验,掌握破产法完善的有效途径,这对破产程序有序运行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发挥破产法应用作用,能够有效改善破产法内外部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这能为破产法实施奠定良好基础。此外,破产法监督工作及时跟进,这能为破产法有序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社会背景中,应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制定合理的法律制度,针对债权问题针对性处理,在此期间,既要参照破产法,又要学习社会保障制度,在制度结合的基础上,建设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保障制度,制度内容具体阐述劳动法问题处理措施。这对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济制度健全有重要意义,以便为职工提供全面的、可靠的社会保障,这对和谐社会构建、社会有序发展有促进作用。
(五)适当提高破产管理者地位
以往清算組是在企业清算的基础上形成的,清算组成员由法院直接任命,清算行为不受任何形式的监督。现如今,债权人会议依法成立,它作为债权人代表机构,在外国有不同名称。结合当前我国法律特点,依法设立会议监督机构,通过执行监督机制来规范破产管理者行为,全面维护债权人利益。其中,破产管理者组成主体较多,在这一过程中,结合具体国情,以及历史背景,适当提高破产管理者地位,具体落实破产检查制度,这能大大提高职工安置问题处理效率。
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措施外,还可以适当扩大破产法范围,在认可自然人破产能力的基础上,及时、全面完善自然人破产条件存在的不足,争取短时间内实施完善的破产法律,以此丰富自然人破产实践。
综上所述,现如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在这一社会背景中,要想完善破产法律制度,健全破产法律体系,务必全面分析破产法经济学原理,掌握法律目标以及经济目标。与此同时,从成本-收益角度,以及制度影响因素角度具体分析,最后提出合理调整破产法、明确破产清偿顺序、适当借鉴国外经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适当提高破产管理者地位等有效措施。这对我国破产法律体系完善、破产法律制度补充有重要意义,最终具有中国特色的破产法律制度能够顺利制定。换言之,这是我国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经济社会良好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能够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