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研究综述

2018-12-05印晓玲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3期
关键词:衔接综述

摘 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文章分析了职教发达国家和地区中高职衔接的研究情况,从职教政策、专著领域、论文研究领域等方面分析了国内中高职衔接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综述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完善中高职衔接问题是核心所在。国内外关于中高职有效衔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直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领域,成果丰硕,对我们深入了解国内外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目的意义、类型特征、方法措施以及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一、国外研究现状

职教发达国家对中高职衔接的研究,可以从学制及层次衔接模式、专业及课程衔接模式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中高职衔接模式

职教发达国家中高职衔接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国家确认普教与职教文凭等值的衔接模式;二是经过专门补习以学力达标实现衔接的模式;三是课程或大纲直接衔接的模式。

1.国家确认普教与职教文凭等值的衔接模式。这种模式以英国为代表,主要是国家统一确立职教职业资格与普教文凭等值及学业认可制度,确保教育“立交桥”的实现,建立国家统一资格下课程分级模块化教学的中高职衔接模式。英国职业教育的特色是资格证书框架下以课程为主线开展。

2.以学力达标实现衔接的模式。这种模式以法国为代表。在法国,就读高职院校不需参加入学考试,凡持有高中毕业会考文凭的普通高中、技术高中、职业高中学生均有资格上高职院校。中职教育按行业、职业可分为17类,每一类都有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高职院校各专业分别对应中职教育的某一类,并在这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设计高职课程,同时对中职学生进行补习,使学生达到高职学校相应的入学标准。

3.通过课程或大纲直接衔接模式。这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德国、美国为代表。澳大利亚中高职课程衔接主要通过培训包体系与资格框架体系(AQF)相对应来实现。“培训包”是国家认可的用以认定和评价技能的职业标准和资格的体系,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主要途径。德国中高职衔接是以双元制为基础,实施螺旋式上升的学制和阶梯式综合性职业课程的衔接模式。课程的设置上注重操作能力和关键能力,具有灵活性、层次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通过“双元制”学习的中职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都具有报考高等院校的同等学力和资格。美国中高职衔接实行一体化课程或大纲的直线衔接。在学分互认、转换的单轨制教育体系下,将传统的中职课程中引入综合课程,将高中和高中后职业教育联系起来,实施技术准备教育,并统一制定出中高职相衔接的教学大纲。

(二)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法

职教发达国家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法可归结为两大类:一是教学模块衔接法,主要以英国为代表,二是专业大类课程标准衔接法,主要以法国代表。教学模块衔接法统一制定中高职专业教学模块,按程度深浅可分为五个层次,通过教学模块将不同层次间的课程衔接起来,不同单元对应相应等级的“全国通用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大类课程标准衔接法把中职或高职分为不同的专业大类,按照实际职业工作要求制定专业大类课程标准。

二、国内中高职衔接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构建中高职衔接体系已成为职业教育亟需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从国内中高职衔接的研究情况看,不论是政策方面,还是著作论文方面,都对中高职衔接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一)相关职教政策方面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讨中高职衔接政策研究,积极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这成为中高职衔接最初的“破冰式”的政策,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1987年特别是1993年以后,国家实施试办高职和对口招生的政策,中高职衔接变为现实。

2002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指出建立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高职学校可单独组织对口招生,并可优先招收中职的优秀毕业生。2014年国务院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要求,“加强中高职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探索对口合作、集团化发展等多形式的衔接方式。逐步扩大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权和学习者自主选择权,形成多种方式、多次选择的衔接机制和衔接路径。充分发挥开放大学在中高职衔接中的重要作用。”

(二)专著研究方面

目前,国内中高职衔接的专著不多,主要有中高职衔接的理论与实践、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以及各个专业的中高职衔接教材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刘育锋等著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与实践——英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借鉴》(2012年),该著作研究了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的依据、方法与制度,认识到英国的经验对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构建的依据、方法与制度层面的意义。江洁著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与实践》(2013年)包括中高职衔接的历史背景、目的与意义,中高职衔接的含义、模式、内容、原则和方法,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策略与建议,并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进行实例研究。李海东、杜怡萍等著的《中高职衔接标准建设新视野——从需求到供给》(2014年),从供需理论的视角,通过调研分析行业发展现状、人才需求情况、职业岗位情况、学生学习需求等,分析中高職衔接过程中的供需矛盾,从而建立中高职衔接标准体系。

(三)学术论文方面

目前,对中高职衔接的学术论文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中高职衔接内容、模式、现状和问题、对策与建议等。

1.中高职衔接的内容。中高职衔接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专业设置的衔接;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教育体系内部的衔接;学制结构;招生考试制度等。

2.中高职衔接模式。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分段式衔接模式,或者两段式结构,另一种是一贯制衔接模式,或称为一体化结构。分段式衔接模式中包含“3+2”、“2+3”、“4+2”等模式,一贯制衔接模式包含有五年一贯制、六年一贯制等等。刘育锋将中高职衔接划分为学制衔接模式和非学制衔接模式,學制衔接模式包括一贯制衔接模式和分段式衔接模式,非学制衔接是内涵式衔接。祝凯将我国中高职学制结构及其衔接分为两类:一是两段式结构类型,二是一体化结构类型。张霞将中高职学制结构和衔接模式分为两大类型:一为独立性结构类型,二为一体化结构类型。

3.中高职衔接现状与问题。从目前研究来看,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政策支持与管理制度方面,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中高职教育管理与教学管理脱节,衔接渠道不通,招生制度不健全;二是衔接体系方面,大多局限在学制衔接、粗放性衔接,内涵性衔接少,衔接主要集中在学历教育和学校教育体系内部,非学历教育还未有机融合到中高职衔接教育中来;三是衔接内容方面,中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缺乏区分度,专业设置缺乏有效联系,中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落后,课程衔接不合理、重复率高。

4.中高职衔接对策与途径。针对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应地提出了对策与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顺职教管理体系,准确定位高职教育,构建完整的中高职沟通职教体系;二是通过政行校企合作,建立中高职衔接的保障运行机制;三是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衔接;四是改革招考制度,提高生源质量;五是加强中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总体上,我国中高职衔接偏向于理论研究,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高职衔接的实践探索也在不断进行,近几年,在我国江苏、山东等职教发达地区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且在中高职衔接的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湖南省近几年也在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从2014年至今,共计有20余所高职院校与40余所中职学校在29个专业实施试点工作。

参考文献

[1] 江洁.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与实践[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

[2] 刘育锋.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与实践——英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借鉴[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3] 李树白,吴军,马金花.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进展[J].大学教育,2013(7):23-25.

[4] 刘辉,王海亮.中高职衔接的历史逻辑、现实困境及其超越[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5-11.

[5] 张鑫,柳燕.我国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24):5-8.

[6] 李继宏.职业教育“立交桥”建设背景下中高职衔接机制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8(2):60-62.

作者简介:印晓玲(1985.11- ),女,湖南桃源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猜你喜欢

衔接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