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救灾机制演变的特点
2018-12-05陈秀
摘 要:自古多难兴邦,中国在与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救灾机制。从单一救灾政策向救助体系转变,从中央政府包办到分级管理,逐步走向社会化与规范化。
关键词:中国;救灾机制;演变
一、从单一救灾政策向救助体系转变
上世纪90年代前,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首先想到用“钱”来解决当地的困难。分配的资金数额主要由灾区报告的灾害情况和损失决定。然而,救灾工作包括很多方面的工作,是一项全面细致的工作。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政府意识到,如果救济工作仅限于“救济”,救济工作就会过于简单,政策过于简单。因此,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中国已开始加强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有一个系统已经开始逐步完善,该系统需要统一的指挥、分级管理、响应、协调和高效的操作。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的救灾物资储存网络以及救灾减灾的设备和专业救援队伍。通过基层人民和社会力量的参与,能够避免救灾政策单一导致的随意性,也可以让救灾工作有秩序的进行。
二、从中央政府统包揽一切到分级管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救灾减灾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中央全面负责,中央根据地方政府报告的灾害情况,制定救灾政策和决策。地方政府只能发挥报告灾害和发放救济资金的作用。他们不需要承担其他责任。这一阶段被称为传统的救灾工作阶段。第二阶段的特点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负责救灾工作和各级灾害管理经费的实施。这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被称为现代救灾工作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到1993年11月。1993年11月,全国减灾研讨会进入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央政府认识到当时救灾工作的弊端,并对传统救灾工作进行了一些调整。它在1980年代不能被归类为现代救灾,因为这些调整主要是为了使用救灾资金。将有偿使用和无偿使用结合起来,只是为了克服受害者对救济付款的过度依赖,提高救济付款的使用效率。另外,为了加强地方政府在救灾工作中的责任,中央政府已经在部分地区使用了救災资金。但是,这种方法仍然是由中央政府出资的,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性质。
三、救灾工作不断社会化
要使救灾工作社会化,就必须使救灾成为每个公民的责任,使全体人民都参与进来,并使民间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政府的指导下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救灾社会化的情况下,政府要实现救灾社会化,就需要找到自己的立场,做好协调和指挥工作。具体的执行工作应激励民间力量去完成。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伟大的改革开放。适应改革的趋势,民政部门对救灾减灾工作,主要是针对救灾款的使用办法进行了调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救助对象的范围和救济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作为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它在调动社会资源和开展扶贫工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之,救灾的发展方向主要实现了“从积极活动到经常活动,从单纯的政府行为到整个社会的自觉行为”。的两个转变。“逐步建立各种形式的经常性筹款活动新机制,由社会团体和基层组织在党政领导和民政部门的协调下实施”。在新机制下,党和各级政府领导主要体现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上。加强对仓库建设的管理和把握,加强资金筹集和组织启动工作的专项活动。慈善机构或其他社会组织,街道,居委会负责。2000年以后,随着社会定期捐赠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的转变,政府主导,社会活动的救灾形势基本形成。它还在救灾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2008年,社会捐款达1000亿元,其中近600亿元捐给墓地地震灾区,其中不包括近100亿元的党费专项。这次抗震救灾捐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捐款最多、来源最广、反应最快的一次。
四、救灾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救灾工作调整,初衷是打破传统救灾体制下的各种弊端,使救灾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并为此进行了种种探索,如建立救灾扶贫周转金,改变救灾资金无偿使用的政策建立各种救灾扶贫经济实体,试图采用企业模式提高救灾扶贫资金的价值,倡导建立救灾扶贫互助救助基金。代表的各种民间互助组织探索农村救灾合作保险的有效办法。应该说,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央体制下的财政压力,但也增加了救灾工作的混乱。
社会保障需要政府财??政支持。它是政府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救灾显然具有社会保障的性质。有了这种认识,显然,应该由政府带头,社会捐助应该得到补充。在救灾工作中,政府对逐年增加救灾资金投入负有主要责任,并严格规定了“专项资金”的原则。为减少挪用救灾资金,规范救灾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利.30年来抗灾理念的变化分析[J].中国减灾,2006 (08).
[2] 陈彪.中国灾宙管理制度变迁与绩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
[3] 卜风贤.中国古代的灾荒理念[J].史学理论研究,2005 (03):28-39.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7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参与国际救灾合作机制建构的现实困境及其对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Y035。
作者简介:陈秀,女,汉族,副教授,汉口学院文法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