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成年人体重指数与高血压和高血糖关系的调查
2018-12-05刘鲲谢强明黄渊秀陈姗
刘鲲 谢强明 黄渊秀 陈姗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与高血压、高血糖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长沙市常住成年人口19 559名,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按照BMI不同分为偏瘦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结果:超重及肥胖组的高血压和高血糖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结论:长沙市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人群相较正常人群高血压、高血糖均有较高的患病率,且随着BMI指数的增加,高血糖、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上升。
关键词 体质指数;高血压;高血糖;调查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超重、肥胖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多,已经超过了文献报告的6%[1]。主要的原因是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摄入脂肪与糖类远超过人们身体所消耗的,因此使得人们超重与肥胖的患病率逐渐上升。WHO表明,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若体重持续高于正常范围,会引起高血脂、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升高[2]。为了解长沙市成年人体重指数与高血压、高血糖患病率的关系,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长沙市5个区县的常住居民19559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2014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长沙市5个区县>18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别统计各组高血压、高血糖所占的比例。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禁食12h,在第2天清晨测量血压、血糖、身高、体重,同时测量血压时研究对象应先休息10min,再进行测量。人口特征、生活方式、疾病史等信息由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进行面对面调查。
判断标准:①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收缩压诊断标准或舒张压≥舒张压断标准或曾经被诊断为高血压者;②高血糖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受损,6.1mmol/L≤FPG<7.0mmol/L:曾经被诊断为糖尿病者;③BMI<18.5kg/m2为偏瘦,18.5~23.9kg/m2正常,24.0~27.9kg/m2为超重,>27.9kg/m2为肥胖。BMI=体重(kg)/身高(m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方法进对不同BMI组间的高血压和高血糖患病率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用χ2检验,当P<0.0125时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调查人群年龄:平均年龄52.96岁,其中男8 329例(42.60%),女11 230例(57.40%);城市9223例(47.20%),农村10336例(52.8%)。通过BMI将研究对象分为偏瘦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偏瘦组1087例(5.60%):正常组10887例(55.70%);超重组6 001例(30.70%);肥胖组1584组(8.10%)。
高血压患病率:偏瘦组高血压231例,高血压患病率21.3%;正常组高血压2954例,高血压患病率27.1%;超重组高血压2 405例,高血压患病率40.1%;肥胖组高血压844例,高血压患病率53.4%。经Xx检验,不同BMI组间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检验结果显示,超重组与正常组之间χ2=299.178,P<0.017,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与正常组之间χ2=446.446,P<0.017,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组与肥胖组之间的χ2=89.258,P<0.017,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经X2检验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随BMI指数的升高而逐渐上升(P<0.05),见表1。
高血糖患病率:偏瘦组高血糖65例,高血糖患病率6.0%;正常组高血糖863例,高血糖患病率7.9%;超重组高血糖751例,高血糖患病率12.5%;肥胖组高血糖29例,高血糖患病率18.4%。经χ2检验,不同BMI组间的高血糖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检验结果显示,超重组与正常组之间χ2=94.198,P<0.017,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与正常组之间χ2=179.634,P<0.017,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组与肥胖组之间的χ2=121.258,P<0.017,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经趋势χ2檢验结果显示,高血糖患病率随BMI指数的升高而逐渐上升(P<0.05),见表2。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肥胖率逐渐上升,人们的高血压、高血糖也是随之逐渐上升。成年人相对于未成年人,面对的学业压力、社会压力、经济压力等各方面的压力也是愈发严重,往往因此而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不注重生活习惯的规律性、饮食习惯的合理性以及锻炼的重要性,所以成年人的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外研究表明,肥胖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个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BMI是临床较易获得的指标,同时也是一个个体可以通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来改善的因素,是可预防、可控制的[4]。因此我们需要降低BMI以此来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通过对长沙市常住居民的调查可知,超重组、肥胖组高血压、高血糖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且随着BMI指数的增加,高血糖、高血压的患病率越高。因此,长沙市居民应该常进行体检,各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单位应该针对体检异常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建议,以预防为中心,给予真正建设性的意见,并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计划。而且针对性的对超重和肥胖者进行普遍性的干预,开展主要针对体重控制情况的综合干预[5],如饮食、锻炼、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干预。
综上所述,长沙市成年人肥胖问题的普遍性,慢性病的患病率随着BMI指数的升高而升高,我们疾控中心需要认识到这样的问题,利用基层直接接触患者的优势,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来降低肥胖率,维持正常体重,保证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
[1]米国莲,王春艳,陶丽,等.体重指数超标与高血压和高血脂及高血糖的关系调查分析[J].河北医药,2015,37(5):681-683.
[2]熊芳,李纯芬,周焱琳,等.健康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血糖、血脂及血压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4):68-71.
[3]周方.基层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体质指数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初探[J].中国医生,2010,48(34):118-119.
[4]张联华.某公司职工肥胖及“三高”流行病学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4(14):36-39.
[5]韩巍,刘咏昕,贾丽蓉,等.某科研院所2014年中年高知人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病率及体质指数的影响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5):52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