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受药物保留灌肠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探讨

2018-12-05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0期
关键词:评定量表轮状病毒肠炎

张 静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科的常见病。此病主要是由患儿感染轮状病毒引起的[1]。此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排黄色水样便、腹痛、呕吐等。进行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常用方法。有研究发现,对接受药物保留灌肠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精细化护理可取得显著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对接受药物保留灌肠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精细化护理的效果,笔者对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12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12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0例患儿中有男性患儿40例,女性患儿20例;其年龄在1岁至11岁之间,平均年龄(3.2±0.7)岁。对照组60例患儿中有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25例;其年龄在1岁至11岁之间,平均年龄(3.3±0.8)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

1.2 护理方法

在这两组患儿入院后,对其均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方法是:1)对患儿进行日常饮食干预。2)让患儿服用口服补液盐进行补液治疗。3)使用思密达等药物对患儿进行药物保留灌肠治疗[2]。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在进行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期间,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对其进行插管护理、输液护理等。对研究组患儿进行精细化护理。护理方法主要包括[3]:1)护理人员将一次性吸痰管或一次性输液管制成灌肠导管,确保灌肠导管的质地柔软、前端圆滑,以减少灌肠导管对患儿肛门的刺激。2)在对患儿进行肛门插管前,护理人员在灌肠导管上涂抹一层液体石蜡,以减轻实施插管操作对患儿肛门造成的刺痛感。在进行插管时,保持动作轻柔。缓慢地将导管插入至患儿肛门内15~20 cm左右(停留于乙状结肠内)。3)在进行灌肠时,护理人员协助患儿取正确的体位。将其臀部抬高,使其上身向下倾斜,以便使灌肠液能够顺利地流入到其肠道内。使用恒温加热器对灌肠液进行加热,确保其温度在37℃左右,以减轻灌肠液对患儿肠道的刺激。完成灌注后,应及时将灌肠导管拔除。在拔除导管时,应使患儿保持臀高位,一边缓慢地拔管一边分散其注意力,以防止其乱动使灌肠液流出。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治护的效果、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评定量表的评分。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评定量表可分为第Ⅰ部分(肠道功能)和第Ⅱ部分(腹泻症状)。患儿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评定量表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病情越严重。

1.4 治护效果的评价标准

治护后,患儿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评定量表的评分较治护前降低30%以上,可判定其治护的效果为显效。治护后,患儿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评定量表的评分较治护前降低10%~30%,可判定其治护的效果为有效。治护后,患儿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评定量表的评分较治护前降低不足10%,可判定其治护的效果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中的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护效果的对比

研究组患儿治护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患儿治护的总有效率(62%),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护效果的对比

2.2 治护前后两组患儿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评定量表评分的对比

接受治护前,两组患儿第Ⅰ部分、第Ⅱ部分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评定量表的评分相比,P>0.05。接受治护后,研究组患儿第Ⅰ部分、第Ⅱ部分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评定量表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2。

表2 治护前后两组患儿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评定量表评分的对比(分,±s)

表2 治护前后两组患儿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评定量表评分的对比(分,±s)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评定量表的评分 研究组 对照组治护前 治护后 治护前 治护后第Ⅰ部分 10±4 6.2±3.1 10±4 9.5±3.2第Ⅱ部分 25±6 16±8.6 26±7.5 18±7.8

2.3 治护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在治护期间,研究组患儿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有6例患儿(占10%)发生不良反应(包括出现发热的症状的患儿4例和发生呕吐的患儿2例);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

3 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进行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此病的常用方法。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对接受药物保留灌肠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精细化护理可取得显著的效果[4-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治护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患儿治护的总有效率(61.7%)。接受治护后,研究组患儿第Ⅰ部分、第Ⅱ部分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评定量表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在治护期间,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

综上所述,对接受药物保留灌肠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评定量表轮状病毒肠炎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介绍一种恶性综合征评定量表——Francis-Yacoub恶性综合征评定量表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一起兔轮状病毒的诊断
SHANGHAI ARCHIVES OF PSYCHIATRY INSTRUCTIONS TO AUTH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