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的科学随笔可以这么美——翻开《梁思成谈建筑》

2018-12-05陈思呈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古建梁思成林徽因

○陈思呈

“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也最耐久的一类,所以它所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多面、也更重要。”这是梁思成在《梁思成谈建筑》一书中对“建筑”的解析。这是一本比较专业的书,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的储备,很难看懂。但我仍然选择这本书作为这一期的推荐书目,出于两个考虑:

第一,希望我们的读者——尤其是教育人,有更全面的知识结构,更懂得欣赏我们民族各方面的遗产。梁思成曾带领营造学社的建筑师们走了祖国15个省200余县,他用建筑师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建筑传统,不但关注工程技术,在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文化底蕴等方面,都有独到的心得。这些心得,都被他写进这本书里。我希望读者朋友们能通过阅读这一类的经典书籍,更懂得旧建筑的美和价值。假如我们的学生将来从事建筑业,受到这类书熏陶的他们就不会在一条我们从小走过无数遍的街道上,以修旧的名义,建出一些粗劣难看的牌坊,不会把一条古桥弄得光怪陆离。

第二,梁思成为这类书写就了一个好的范本。他的这本书告诉作者和读者,好的科学随笔应该是什么样的——作为一本专业随笔,它同时还可以兼备文学之美。

《梁思成谈建筑》以朝代为分界,分别介绍汉代、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的建筑,内容丰富、厚重。“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汉代的建筑式样与装饰”“敦煌壁画中所见的中国古代建筑”“中国的佛教建筑”“华北古建调查报告”“唐招提寺金堂和中国唐代的建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经过”“清华大学营建学系(现称建筑工程学系)学制及学程计划草案”“曲阜孔庙”“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光看书中这些篇目,想必就能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为什么称梁思成是建筑大师,单是这份渊博就非一般的“学家”们所能比。

“由余见了秦穆公的‘宫室积聚’,曾说‘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这两句话正说出了工程技巧令人吃惊,而归根到底一切是人民血汗和智慧的意思。”

“萧何说他主张建造未央宫的理由是——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这说明他认识到统治者可以使他的建筑作为巩固他的政权的一种工具,认识到建筑艺术可能有的政治作用。”

蕴涵了历史感、经天纬地之视野和悲悯情怀的文字,引我们去向广袤、遥远,又转入现世、身边。

梁思成的文字感觉是很好的,从他给人取的名字可以看出来。他的一对儿女,梁再冰,梁从诫,名字有书卷气,独特却又不生僻,而且含意上构成别致的对称。名字里带有个人感情,再冰是纪念梁启超,从诫是纪念建筑师李诫,这种纪念,表达得从容不迫。

评论人常常强调梁思成的理性,以此和林徽因的浪漫做对比。其实,梁思成的建筑随笔里,同样也有充满感性的华彩。比如在考察应县木塔路上,梁思成给林徽因的信中这样写:“……离县二十里已见塔,由夕阳反照中见其闪烁,一直看到它成了剪影,那就是我对于这塔的拜见礼……”

这是慢镜头式的语言,像电影一样。

他又写:“……回想在大同善化寺暮色里同向着塑像瞪目咋舌的情形,使我愉快得不愿忘记那一刹那人生稀有的、由审美本能所触发的锐感。尤其是同几个兴趣同样的人在同一时候浸在那锐感里边……”

“锐感”这个词,也引发了我心中的锐感。我常常遥想梁、林在考察古建路上的心境。那种情怀若没有梁思成的文字引述,我们将会错过多少想象的入口。而他关于那些古建最动人的一句话,恐怕是:离别十分不舍,生怕一去就成永诀。

读读这样的经典,对祖先留下的瑰宝的热爱,会自然地植入内心,伴随终生。

猜你喜欢

古建梁思成林徽因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
穿铁马甲的梁思成
三晋古建
古建军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彭真:我支持他们的婚姻
彭真:我支持他们的婚姻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高平古建 四个全国第一
千年古建看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