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述的语境设计策略

2018-12-05张丽英王一娴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麋鹿语境文本

◇张丽英 王一娴

复述是言语实践的一种方式,它利于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与理解、消化与吸收,利于促进学生对言语的整理和表达,还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品质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对复述语境的关注,很多老师把复述作为形式设计为课堂中的某个环节或直接布置为课外作业。复述很多时候变成变相的课文背诵,没有言语的自然生成和生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也无从谈起。因此,复述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境的设计。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的语境理论对语文教学中的说写活动设计有着重要指导意义。陈望道语境理论的核心是 “情境适应论”,他认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他从语言学角度阐释了语境的组成要素: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和何如。在复述活动中“何事”涉及的是文本的内容或由文本内容生发出的话题,而教师就应该从内容开始,进一步设计复述活动中“何故、何人、何地、何时”构成的具体情境,从而促使学生去思考如何说。

一 设计策略一:“进入角色”

【《哪吒闹海》教学片段】

师:如果你是哪吒,到了父亲面前,会怎么做?

生:会向父亲揭露龙王父子的罪行。

师:哪吒会怎样来说这件事呢?

生:父亲,你知道吗?龙王父子常常为非作歹,老百姓都不敢下海捕鱼了。我只不过是在海边洗个澡,就出现一个怪物,他举起斧头便砍,我没办法才打了他,但不知道怎么他就死掉了。后来又来了一个人,举枪便刺。我也没办法,不小心又把他打死了。

师:两个“没办法”,责任都在夜叉和三太子身上了。但你说得不太清楚,还能讲得更明白一些吗?

生:父亲,你不知道吧?这龙王父子常常兴风作浪,老百姓都恨透他们了。我在海边洗澡,也不碍他们什么事,却有一个怪物举起斧头便砍我,我一扔乾坤圈,他就死了;后来又来了一个人,举枪便刺,我只是抖了一下混天绫,他也死了。我不知道他就是三太子啊!

以上是薛法根老师教学《哪吒闹海》的片段。薛老师巧妙地以“哪吒”角色引导学生进入语境,模拟角色语言回忆并想象故事情节进行转述。具体的角色促使学生思考复述因“何故、何事”,向“何人”说,更要组织如何说。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将文本语言进行转化,还要根据情境对讲述内容进行调整。这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积累、内化了语言。

将学生变为文本角色,把学生带入文本,使虚拟的语境更具交际性,更符合文本理解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复述时照搬课文,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被赋予特定的角色。由此可见,是否运用语境理论指导复述,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尤其在低中年级这种复述语境的创设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 设计策略二:“改变角度”

【《麋鹿》教学片段】

师:下面我们要学做导游介绍麋鹿,你们觉得可以介绍哪些内容?

生:外形奇特、生活习性、坎坷经历。

师:这些内容作者给我们介绍得很清楚。今天我们尝试主题介绍:“麋鹿”有很多鹿中之最,你们到文中找找,看能找到几“最”,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麋鹿的鹿中之“最”。

(生认真读书,动笔圈画)

师:用手势告诉我,你找到了几“最”。(生纷纷伸出手指)这位同学找到了四“最”,是最多的,请这位“导游”上台来介绍麋鹿,大家掌声欢迎!

生: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中华神兽”麋鹿的第一“最”——角最独特。雄麋鹿站着的时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他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没有角,雄性小麋鹿两岁时长角分叉,六岁时叉角才发育完全。由此可见,麋鹿的角很宝贵。麋鹿的第二“最”——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这长尾巴可以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麋鹿的第三“最”——雌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每胎仅产一仔。正因为麋鹿一胎一仔,所以它就显得格外珍贵了。麋鹿的第四“最”——毛色变化最神奇。夏季,它的毛色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麋鹿是鹿中最特别的一种,我的介绍完了。谢谢!

生:我还有补充!我觉得麋鹿是长相最奇特的鹿:它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为“四不像”!

生:我觉得麋鹿的行踪最神秘。麋鹿生活在林茂草丰之处,它们经常隐藏在草丛中,让人很难发现。难怪传说中它能成为姜子牙的坐骑!

本课课后练习布置学生从导游的角度介绍麋鹿,赋予了学生导游的角色,但学生的介绍往往还是背课文。这个片段中教师对“导游”任务进行了主题设计,改变角度让学生复述,教师让学生从文本中搜寻麋鹿有几“最”,然后再一一详细说明。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复述训练让学生反复地与文本对话,充分感知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情感寄托,在这基础上促使学生运用自身建构的知识素材,不断内化为自身的能力要素,使语言和思维共同发展。

高年级的复述要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向现实中的第三者转述,训练学生对语言的表现力与创造力。依托课文内容对言语进行创生式运用,这个片段就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这种角度改变可以是改变人称、改变文章体裁、改变文章的叙述顺序等方式。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改变既可以达到复述本身的目的,又能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与表达的进一步理解。比如六年级《钱学森》一课将原文的倒叙改变为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复述,既可以达到复述重组语言的目的,又能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倒叙的深意。学完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后补充对宋庆龄的介绍,布置学生复述“宋庆龄与樟树”,学生发现了人与树之间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崇敬之情,也使其更理解了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 设计策略三:“赋予场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片段】

师:课文学完了,课后要求复述这篇课文。面对读过这个故事的同学,你觉得可以怎样讲述?

生:我准备讲我感受最深的部分。

生:我准备讲的题目是——我敬佩的司马迁。

师:很好!讲述中可以融进自己对故事及故事中的人、事、现象的看法。

生:我想讲的题目是——用生命写成的书。

生:我想讲那一场横祸,我以前看过的一本书中有。

师:是的,讲述对象不一样,讲述方法也不一样,融进自己的感情很重要。如果将这个故事讲给一年级小朋友听,你又准备怎么讲?讲给爷爷奶奶听,又该怎么讲呢?小组练习一下。

复述是文本内化走向外化的过程。教师在这个案例中赋予学生不同的讲述对象,从故事中的“我”到向现实中的人们介绍,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这是复述的最高阶段。在上面的案例中,学生需对所学课文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加工、整理、改造,进一步组织语言材料,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带入真实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复述训练由“单纯练习”变为“真实交流”。这样的设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于永正老师的经典课堂《草》的复习巩固的复述设计:“谁愿意背给奶奶听?”“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点明了学生的交际对象,这种设计使虚拟的语境更具交际性,学生将自己学习的故事及自己的理解自然地进行讲述。复述要鼓励学生跳出文本,这种场合的设计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说勤奋》一课,可以创设这样的语境:有同学说,天资聪颖用不着勤奋;也有同学说,反正我笨我落后了,勤奋也追不上了。你们能用故事说服他们吗?这种语境的创设,促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语言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须将他人故事转化为自己个性化的语用材料,讲故事与具体的场合中的人物发生联系,可以强化复述者的主体意识和目的意识。

“成功的语言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复述,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布鲁姆语)教师要重视复述语境的设计,这样的设计能促进复述目的的实现:促进学生积累内化语言,并引发真切的自我表达和真实的与人交流。在语境中将语言的吸收与表达巧妙融通,求新、求变、求巧,为学生打开一个语言生长的空间,对此教师不容忽视。

猜你喜欢

麋鹿语境文本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