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地棉铃基凸起突变体的遗传规律研究

2018-12-05陈旭升狄佳春赵亮

中国棉花 2018年11期
关键词:棉铃吐絮基部

陈旭升,狄佳春,赵亮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下游棉花与油菜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4)

棉花是质量性状突变体发生较多的作物,曾有报道棉花中约有200个质量性状突变体[1]。此后,关于棉花新的质量性状突变体的报道不是很多[2-7]。目前知晓的棉铃突变体有:光滑铃(Smooth boll,bp)、无腺体铃(Glandless boll,gl1,gl6,Gl1y)以及多毛铃(Hairy boll,hb)[8]。 笔者在陆地棉中新发现的 1 个棉铃突变体,依据表型称之为 “棉铃基部凸起”(Boll-base bulge)突变体,简称“基凸铃”突变体。通过对该突变的表型观察,明确其与正常棉铃的表型差异,并分析该突变体的遗传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2013年在正常棉铃的陆地棉品系P003群体中,发现1棵棉铃基部凸起的突变体单株,编号为P003-1-2。

2014年将该单株种植为株行。在开花期做自交,在吐絮期观察该群体的棉株均表现出铃基凸起。混收综合农艺性状比较优良单株的自交铃。2015年种植自交铃群体,编号R169。

2015年以基凸铃突变系R169为母本、正常铃品系P003为父本杂交得到F1。

2016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试验地种植F1,开花期自交得F2。在开花期以F1为母本,分别与正常铃品系P003、基凸铃亲本R169回交,得2个回交群体BC-1和BC-2。

2017年,种植 R169、P003、BC-1、BC-2、F1、F2材料,在结铃吐絮期调查6个材料/群体的棉铃基部是否凸起。按孟德尔质量性状遗传分离比例,对分离群体进行χ2适合性测验,分析基凸铃性状的质量遗传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凸铃突变体的发现与表型特征

在铃期观察突变铃与正常铃的表型特征 (图1)。由图1可见,正常棉铃基部光滑,没有凸起。基凸铃突变体的棉铃基部具有明显的凸起表型,铃基凸起性状在棉铃较小时已开始出现,直至棉铃大小定型。

当棉铃吐絮、铃壳脱水干枯后,该突变体的铃壳基部留有明显凸起的残迹(图2)。铃壳凸起的残迹瓣位于棉铃基部与铃柄连接,并对应铃壳开裂处的中间位置。突变体的棉株以4囊铃为主,也会出现少量5囊铃。基凸铃的凸起残迹数与棉铃的囊数相同。

2.2 基凸铃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图1 棉基部凸起突变体的表型

图2 不同囊数的铃壳基部凸起残留特征

2017 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棉花试验地,种植P1、P2、BC-1、BC-2、F1、F2共 6 个世代材料,在吐絮期调查各群体的性状表现(表1)。由表可知:以基凸铃为母本与正常棉铃父本杂交,其F1在吐絮后未见铃壳基部有凸起的残迹。说明F1棉铃铃基突起性状呈隐性表达。回交群体BC-1各棉株全部表现为正常铃。经χ2检测,隐性回交群体BC-2中正常铃株与基凸铃株比例符合1∶1的理论分离比例,F2群体中正常铃株与基凸铃株比例符合3∶1的理论分离比例。这些遗传试验结果说明,基凸铃突变体是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该基因暂命名为bu。

表1 基凸铃与正常铃品系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报道了陆地棉棉铃的1个新突变体——铃基凸起突变体。表型观察显示该突变体的棉铃基部凸起性状在小铃时出现,随着棉铃的增大变得更加明显。突变体吐絮后铃壳基部遗留有明显凸起的残迹,且残迹瓣数与棉铃囊瓣数一致;但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棉铃,其铃基凸起大小存在一定差异。这与红色基斑(R2)质量性状类似,红色基斑的大小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花瓣中也存在差异。

通过对基凸铃突变系与正常铃品系的杂交分离世代的表型观察,并按孟德尔质量性状遗传方式对分离群体进行χ2测验,显示该突变是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将该基因暂命名为bu。该突变体作为1个新突变体,它将为棉花质量基因突变库增加新的成员。后续可对该突变体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并可为棉铃结构发育研究提供1种难得的新材料。

猜你喜欢

棉铃吐絮基部
棉花
陆地棉吐絮率的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预测
不同棉花品种棉铃壳含Fe、Zn 量及其空间分布分析
棉铃疫病人工接种方法优化及应用
新疆零式果枝海岛棉掉絮原因分析
棉铃成熟度对抗虫棉纤维品质与铃重及衣分的影响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杨新顺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