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营养不良的现状分析及护理措施

2018-12-05荣,苏

关键词:先天性结肠输液

李 荣,苏 梦

(河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3)

儿童先天性巨结肠作为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疾病,此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可能是受到遗传因素或者肠管微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儿消化道畸形,出现便秘、腹胀和粪便迟排。为了及时控制病情,确保患儿身心健康,在发现此类疾病后,必须及时施以手术治疗,配合有效护理工作,保证幼儿营养充足性,利于患儿在有效时间内恢复身体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患有儿童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各41例。其中,实验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2个月~12岁;对照组男20例,女2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儿施以治疗,实验组利用针对性护理方法对患儿施以治疗。对照组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忽略患儿的营养情况,仅注重病房温度控制,以及日常的用药等,影响护理效果。实验组选择针对性护理方法,如注重患儿是否存在电解质失衡、是否存在水分失衡等营养不良情况,及时为患儿补充营养,强化治疗效果。

2 结 果

实验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可达到97.5%,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略差仅达3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 [n(%)]

3 讨 论

儿童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不同手术方法,如Soave手术方法、Rehhein手术方法、Duhamel手术方法、Swensun手术方法等。这些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后患儿可能出现低钾、营养不良、肾功能损害等问题。

利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其一,一些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没有及时为患儿补充水分和营养。部门护理人员,在对患儿护理后,忘记拿出留置的胃管,导致患儿可能出现呕吐和反流等问题。其二,在护理人员没有遵循医嘱,为患儿增补营养液,如没有及时为患儿增补复方氨基酸和葡萄糖以及水溶性的维生素等,导致患儿流失的营养无法及时得到补充。

针对于此,可利用针对性护理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完善常规护理弊端。

其一,肠道的营养护理。首先,在入院前应及时对患儿禁食,患儿水分和营养全部利用静脉补充,然后在次日于患儿胃部留置胃管,妥善的固定和保管胃管,在患儿每次进食前先回抽,保证胃管置于患儿胃中再缓慢注奶。管喂后患儿可保持侧卧状态,观察患儿的呼吸和面色,以免出现呕吐和反流影响患儿正常呼吸。

其二,静脉输液护理依据患儿的耐受力、体重、月龄等分析患儿需要的热卡。对经口和管喂不足的部分,需要利用静脉输液为患儿增补营养。遵循医嘱为患儿输入适量的复方氨基酸和葡萄糖(50%)、脂肪乳以及水溶性的维生素等。如果患儿营养不良程度较深,在为患儿输液时需意识到患儿的皮下脂肪厚度,在输液期间,控制输液的速度和输液量,时刻关注患儿输液部位情况,看是否出现渗漏和肿胀等问题。一旦发现患儿部位异常,应及时更换输液的部位,避免出现外渗问题导致皮肤发黑危及患儿生命。

其三,保暖护理。因为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问题,导致皮下脂肪较薄,再受到造瘘口护理的影响,需要把患病儿童放置到暖箱中,依据患儿的活动度来调节暖箱。

其四,用药指导。患有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疾病患儿,患儿病情危重,可用的药物类别多样,医护人员必须做到心里有数。详细、耐心的为家属讲述药物的作用和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儿童在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可能会出现电解质和水介质紊乱,患儿酸碱失衡,出现营养不良和肾脏功能失调等问题。就营养不良问题来说,其对患儿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容易感染伤口和影响术后患儿身体的恢复。针对于此,必须注重护理工作,利用针对性护理方法,对患儿施以营养护理,利于巩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儿满意度。介于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在儿童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治疗后,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针对性护理方法。

猜你喜欢

先天性结肠输液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畸形:矫治的最佳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