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在血液采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2018-12-05于海英
于海英,高 磊
(青岛市中心血站,山东 青岛 266007)
血站中心的管理模式日益受到重视,随医疗改革,管理理念也发生变化,目前在血站中心管理中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具有适用性较强特点。其各环节在实施中步步严格把关,有益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因此,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在于加强该管理体系模式。本文将进行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并对其研究结果了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血站中心献血的人员120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采用常规的采血模式,另一组采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模式进行规范操作,对两组采集的血液样品进行分析。献血志愿者均为自愿接受献血。
1.2 方法
对我院血站中心的600名志愿者进行推广与应用新的管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如下[2-3]:在血站中心管理中以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常应用整顿、规范、清洁和自律,对改善工作环境进起到积极作用,使提高积极主动性,加强团队交流及合作精神被提高;制定科学及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划分到每一个细节,并认真进行操作;推行奖惩制度,进行奖励对有突出表现的员工,及时发现解决相关问题。采集人员做到服装统一整洁。面对献血人员进行操作中态度和善,应微笑、热情对待,并为献血人员示范标准动作。详细交代应注意事项等,保持良好的状态,促进顺利进行。顺利完成后,医护者对其进行饮食及卫生等方面进行正确的指导,对其建立健康档案。血样统一管理,根据相关资料严格根据卫生部的要求,贮存血液温度均衡,运行可靠,具有报警及温度记录装置。采血员及时将采集的血液存入贮血冰箱,温度设置2-6℃,安排专门工作人员检测贮存血液冰箱,使血液能长久保存,为临床做充分准备。在血液采集至发放过程中,控制贮存温度并根据规定做好相应记录。对共性问题防范预案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负责人收集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信息及情况,识别在操作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发现问题须采取积极对策,及时上报作好记录。
1.3 评价标准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血站中心,初步评定采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效果,主要内容包括:消毒率、样品合格率及对血站中心的工作情况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指标变化
此结果分别灭菌及合格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常规操作比较,实施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效果较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相应血液样品指标比较(%)
2.2 满意度比较
参与献血者对进行血站质量管理后的工作质量的满意度达到96.8%,与常规操作组相比,满意度提高了约15%,两组间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作为血样供应的血站中心,其对采集血液的质量是有效重要的指标之一。 安全管理工作始终涉及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如管理中某环节如消毒、灭菌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到医院医疗水平及患者生命安全。若血站工作有保证对医院发生交叉感染现象起到抑制作用。随社会医疗不断发展及治疗水平提高,逐渐认识到血站中心血液质量的重要性,医院力求杜绝发生医疗事件。
通过血站中心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实施和探索后取得了一定疗效,较常规操作相比,在血样合格率、灭菌等方面均得到改善(P<0.05),对其满意度均得到提高(P<0.05)。可提示工作人员将各项工作进行标准规范化操作,然后把工作逐步细化,实施每个操作均严格按规范化标准,使血液质量更加完善。
有助于提高满意度,使其进一步完善,对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上借鉴。